12英寸超高纯铜靶材:纯度挑战、技术创新与芯片性能的飞跃

国材科技 2024-05-13 15:00:42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IC)制造对材料精确度与性能的要求日益严苛。12英寸超高纯铜靶材因其在物理气相沉积(PVD)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先进制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此类靶材不仅保证了铜互连层的高质量制备,而且对提高芯片的整体性能与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FinFET与GAA等先进三维晶体管结构的生产中,12英寸铜靶材的使用更是提供了高纯度、高均匀性的铜膜,确保电子设备达到更高的传输效率和速度。

铜靶材的定义与分类

超高纯铜靶材是指纯度达到极高水平的铜材料,通常用于半导体制造业。纯度标准包括6N(99.9999%)和7N(99.99999%),这些超高标准确保了材料的优异电气性能。形态上,靶材可分为块状、薄片等多种形式,其中12英寸圆盘状靶材最为常见,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12英寸靶材的规格要求

12英寸靶材的生产需严格遵守尺寸精确度(±0.1mm)、平整度(≤10μm)与表面粗糙度(≤0.5nm)的标准,以保证溅射过程中的均匀性和效率。纯度检测则依赖于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XRD(X射线衍射)等高端分析手段,确保每一批次都符合严格的半导体行业标准。

制备工艺与技术挑战

A. 原材料选择与提纯技术创新流程

1.原材料精选与预处理:原材料选取遵循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确保电解铜的原始纯度满足高标准。预处理阶段包括去油、除湿等,为后续提纯奠定基础。

2.电化学提纯技术:

原理:利用电解池中电流通过溶液时的电化学反应,使不纯物质在阳极或阴极上析出或溶解,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过程:通过控制电压和电流密度,精确调控反应条件,有效去除铜中的杂质离子,如铁、锌、镍等。

3.区域熔炼技术:

原理:基于熔点差异和杂质元素在固液界面上的富集效应,通过反复熔化和凝固过程,逐步富集纯净铜,逐层提升材料纯度。

实施:采用高精度温度控制的区域熔炼炉,每熔炼一次后去除表层非纯净部分,循环操作直至达到7N纯度标准。

B. 成型与加工技术创新流程

1.热轧与冷轧工艺:

热轧:在高温下进行,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初步形成靶材的大致形状和尺寸。

冷轧:在室温或低温下进行,多次反复,逐步减薄材料并提高其机械强度和表面光洁度。

2.精密加工与表面处理:

精密磨削与抛光:采用金刚石工具进行精细磨削,辅以化学机械抛光(CMP),确保靶材表面粗糙度低于0.5nm,平整度≤10μm。

靶材绑定技术:针对12英寸大尺寸靶材,采用高性能陶瓷粘合剂或激光焊接技术,确保靶材在溅射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减少碎片风险。

C. 质量控制与检测系统化流程

1.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对靶材进行全面元素分析,精确测量铜及其他元素的含量,验证纯度是否达到预定标准(如6N、7N)。

2.电子显微镜检查: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靶材表面及断面的微观形貌,识别任何微裂纹、夹杂物等缺陷。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深入分析晶粒结构和晶界状态,评估晶格完整性,确保材料性能。

3.纯度与晶格完整性综合评估:

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提供超痕量元素分析,确保杂质元素含量极低。

XRD(X射线衍射):分析靶材的晶体结构,通过布拉格方程计算晶格参数,验证晶格无畸变,确保材料性能的一致性。

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

A. 物理气相沉积(PVD)与铜互连

PVD是通过物理过程将靶材原子沉积到基板上,形成铜薄膜,是现代集成电路制造中铜互连的核心步骤。高速溅射与均匀性是关键技术挑战,要求靶材在长时间溅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沉积速率,且薄膜厚度均匀分布。

B. 对芯片性能的影响

低电阻率的铜互连显著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降低了功耗,同时其良好的热稳定性确保了芯片在高负荷工作下的可靠运行。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升,铜互连的热管理成为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C. 适应先进节点的需求

从微米到纳米级互连技术的演变,对铜靶材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FinFET、GAA(环绕栅极晶体管)等复杂三维结构,靶材需要具备更好的适配性和一致性,以支持更细小、更复杂的电路设计。这不仅要求材料本身的高质量,还涉及到溅射工艺的持续创新,以适应先进节点对互连密度和性能的极限追求。

0 阅读:98

国材科技

简介:靶材与镀膜解决方案,为科技创新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