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村遗址惊人揭秘:夏朝历史浮出水面,大禹治水传奇再燃

船长卡戎 2023-12-18 12:06:02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名叫禹的英雄。他是大洪水时代的救世主,以其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治理了肆虐的洪水,使九州得以安宁。在那个时代,大禹带领着助手们,开山凿石,疏通水流。为此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的时间。终于让洪水得到了控制,使天下太平,九州安定。

他还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成功地统一了各路诸侯的思想,并合理分配了权力,成为了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尽管禹的功绩显著,但对于他的身世行踪,却一直是个谜。他的存在既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英雄,却又如同哥德巴赫猜想一般,难以寻觅破解。

自古以来,涂山的位置一直是一个谜。历史文献中对于涂山的位置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禹的足迹也因此变得模糊不清。禹的足迹似乎在这些地方都留下了痕迹,那么究竟哪里才是他真正的会合之地呢?

一些文献说,涂山在会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但也有一些文献认为,涂山在渝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还有文献提到,涂山在濠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最后,还有一些文献坚信涂山在当涂。

这些说法纷繁复杂,涉及的地区都相去甚远。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认为禹的足迹涉及到了这些地方,他的治理洪水的故事也因此传播到了这些地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禹的足迹只在一个地方留下了痕迹,那么这个地方就是真正的禹会之地。因为历史太过久远,这个谜团似乎很难得到解答。但是历史学家们还在不断地研究文献资料,努力找到禹会之地的真正所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史学家们的认真研究和论证,他们倾向于认为禹会诸侯的地点应该是在中国安徽省蚌埠市淮河南岸的涂山。在蚌埠市西郊,有一座名为“涂山”的山峰,涂山南麓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禹会村”的古老村落。这个村落的名字来源于历史记载,禹会村的人们一直保留着禹会诸侯的传统和历史。

禹会,旧称“禹村港”“禹会古台”,据方志记载,这里原来有一座南宋年间建造的禹帝行祠。这座古老的村落见证了大禹和他的时代的历史。而且当地一直流传着许多和大禹有关的故事,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以及禹会诸侯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远比史书记载的丰富而精彩。2006年以来,禹会村遗址是一处重要的考古发现,被列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科研项目。经过五年的大规模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与“禹会诸侯”事件有关的遗迹和文物。这些发现表明,禹会村是一处关键时期的关键遗址,对于研究中国早期文明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考古研究还揭示出,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双墩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禹会村遗址北部定居生活。而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聚落规模达到最大,遗址核心区存在着规模至少18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早期人类在此地定居的历史悠久,而且也揭示了这一地区在古代的重要性和地位。

根据社科院考古所何驽研究员的《禹会遗址祭祀礼仪遗存分析与研究》一文,禹会祭场的主要功能是“治水”祭仪。这个“甲”字形祭场与通常的祭祀天地、祖先、社稷的庙、坛、墠建筑不同,属于文献中所未见的“满堂红式浅基础的平地建筑”,这与其特殊功能有关。

“至于禹从何来?……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有人说顾颉刚先生认为大禹是条虫就是从这段话来的。

在祭祀沟中发现的陶塑器物也被何驽研究员关注。这件器物塑有爬行类动物的上半身,似为壁虎,身体细长,头部略粗,吻部较尖,头部两眼凸起,前肢作爬行状。何驽研究员认为,这个动物陶塑代表了大鲵幼崽,寓意人与水的和谐,这与大禹采用的疏导策略治水相符合。也有其他学者认为,《说文》中“禹”的象形字以及商晚期祖辛禹铜器铭文的“禹”字都写成鲵鱼形,因此这个陶塑也暗示着此处是“禹迹”所在。总之,这个器物引发了后人的无限遐想。

古史文献中有关于“禹会诸侯”和“涂山之会”的记载,禹会村遗址的龙山文化城址发现为古史传说时代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一发现被列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也是探索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案例。目前的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定会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进程及夏代早期历史作出新的论断。

36 阅读:5826
评论列表
  • 2024-01-13 10:41

    禹是去了九个会盟地点的,会盟应该从治水开始就会盟开始了,历时近2O年,在九个地方举行了开工或峻工仪式,这就是禹的大联盟统一九州的来历正解!

    船长卡戎 回复:
    高见
  • 2024-02-16 11:59

    蜀是养蚕人,禹是蚕房,龙是蚕的演化,远古人以蚕为天,信仰的图腾。

    船长卡戎 回复:
    您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展开聊聊?
  • 2024-01-30 00:14

    鲵禹的读音在上古可能一样,普通话中禹已经丢失了n/ng,这种情况在普通话当中是大量存在的,但方言之中保留有大量的疑母泥母发音。

    船长卡戎 回复:
    精辟
  • 2024-01-10 14:08

    覃怀厎绩至于衡漳!止于衡漳,止水功成,就没走。定都衡漳,是为余城,古禹城也

  • 2024-01-13 10:37

    本道说了,禹会盟有主盟和分盟,主盟在会嵇,分盟还有八个,一共九盟九鼎,不学无术的文科生死脑震荡,总以为禹会盟就只在一个地方,根本不顾及禹那个时代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变有多困难,相隔十万八千里,将各成千的部落会在一个地方,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只有主盟+分盟的形式,禹多跑几路部落少跑路才能以禹的名字汇入九州,所以,禹会盟地点有九个!

  • 2024-03-13 05:24

    (个人理解)上下“五千年”,上限大概就是“大洪水”(12000年前),且“灭世洪水”与“江河洪水”并非一体,大禹治的估计是“后者”……

  • 2023-12-18 14:14

    中国有一脉编史四千年,非常可怕。子启,商纣王哥,孔子原姓子,十四代孙。中国史书延续得好,得感谢它从头到尾“维护”,三千年朝代轮换,北魏隋唐元清胡汉朝廷,它一直在。甲骨文,楚辞之前微言,文言文,从词量不足限制,到后人不断“完善”功不可没。儒教从周代开始一直谋划复辟,不仅打断分权体制下产生的春秋文明,且延续它家集权围桶二千年。春秋文明产生于分权,领先西方千年,为何停滞?春秋已开始修建长城。罗马先控制欧亚非贸易通道,阿拉伯后来居上成为垄断中间商。儒教基督伊斯兰集权利益大一统之时,世界文明停滞千年。甘肃以西,西域到东北和中东距离一样,这地域自古不是孤立,东亚唯一窗口。脱离交流,就如非洲美洲东南亚一样,文明停滞。西方在宋代才打破集权产生大航海时代,集几家之长升级了文明。从历史时间地理和体制上足予证明,孤立相近地域相似文化升级不了文明。夏商周三种体制,不可能是同一族群衔接过渡。春秋各国文字仍在求同阶段,词句还处在扩量中。周所谓分封宗亲不可信,诸侯是战时联盟。楚国文字五花八门,估计是从蚩尤开始,北方人南渡部落联盟。

    船长卡戎 回复:
    谢谢您的支持,您说的很有道理,给您点赞。欢迎常来指点
  • 2024-01-30 09:47

    夏禹明明是人硬要说成一条虫,虫能带领人治水吗?四川有大禹故里为什么不去看一看?

    船长卡戎 回复:
    顾颉刚先生的意思应该是指图腾崇拜
  • 2023-12-19 07:53

    篡改史永远都上不了台面的。

    船长卡戎 回复:
    谢谢您的支持,给您点赞,欢迎常来指点
  • 2024-03-16 00:47

    三过家门而不入到涂山会盟丶刚刚好30年整,记住:《涂山叫会盟》,三过家门当晚是(帝挚)当选族长之时。(帝挚掌管部落九年去世才让位一岁的后稷父亲帝喾)。少族长后稷受天命前去治水在涂山下才和大禹治水相遇才告别漫长的治水工程,会盟就是这样的来历!大禹会、会、会灬的有后稷的身份在就推翻了一切。涂山会盟过后二年多的《舜崩》后稷下硊·又称(天子下跪),夏朝称(后)也是后稷的影响,周朝称天子(后稷的身份就是解答)

  • 2023-12-18 23:12

    夏应是伏羲女娲部落崇尚娃娃鱼的习俗的延续。

    船长卡戎 回复:
    谢谢您的支持,欢迎常来指点
  • 2024-02-19 09:25

    长江母亲河

  • 胡扯,文盲

  • 2024-01-10 14:03

    我认为涂山市在四川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武丁武甲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