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湾人,在美国小镇生活,被问中国人是不是吃猫狗,很无语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4-16 21:46:44

是我们讲述的第3664位真人故事

我叫Cindy,从小在台湾长大,因为不适应台湾的环境,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移民来到美国。

我们在一个的小镇上安了家,这个小镇太小,小到只有一个红绿灯。不过,我在这里过得如鱼得水,靠着参加社团活动,读了大学,并一路读到了博士。

之后的生活毫无波澜,但40岁那一年,因为一件事,我对生活重新思考,转身做起了高中毕业生就能做的事情。

(我在巴塞隆拿Moco博物馆)

都说台湾有很多小确幸,但我早已厌倦了那里的生活,厌倦了没日没夜的读书、考试, 厌倦了老师的打骂。

可我无法改变这样的环境,唯有逃离,去往另一个地方。

幸运的是,刚好家里的生意有美国客户,对美国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在我15岁那一年,我们全家移民到了美国堪萨斯州的尼欧德沙小镇。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镇,小到整个镇上只有一个红绿灯,小到就连美国随处可见的麦当劳也没有。

整个小镇不到两千人,除了白人,就是我们这一家华人家庭。

我们应该是小镇上的人这辈子第一次见过的亚洲人, 他们的惊吓程度不亚于我们面对全镇都是白人的惊吓程度。

(俯瞰巴黎的摩天轮上)

很多人对我们表示好奇,会问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会吃猫或者狗, 也有人会问我们认不认识李小龙, 我们在亚洲跟他们穿同样的衣服吗? 这些稀疏平常的问题,他们却充满疑问。

当时,我满怀期待地来到小镇,本以为可以进入到轻松、开心的学习环境,以为学校就像在电视中看到的那样,环境优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

我以为自己会很快适应国外的生活,却没想到刚到小镇就遇到了问题。

由于小镇上从来没有过外国学生, 所以没有设置课程,来帮助学生学习英文。

在这种情况下,我被安排和当地的学生一起上课, 包括英文课。

当时课上老师讲的是莎士比亚的英文原文, 对于我这个英文只会简单对话的人讲,惊吓度直接拉满。

不过正是这种纯英文的教学环境,让我的英语水平很快就有了提升。

(和朋友在外聚餐的时候)

小镇上的人们,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读大学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早早结婚生子。

下学后,他们会去工厂做事, 或者在商店、餐厅里打工, 或者在自家农场帮忙。

当然,美国的农夫也不都完全是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他们也有大学毕业的,大多学的是科学农业。

高中的时候,我曾阴错阳差参加了一个社团,这个社团的活动和农业有关。

在社团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怎么为农场上养的牛评分, 也做过一些焊接工作。

在这里,参加社团是没有限制的,你想参加多少个都没问题,所以我尽可能地参加各个社团。

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一堆课外活动,给我加分不少。

那时候,我成功申请了德州大学奧斯汀分校。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因为它是当时学校人数最多的大学, 大约两万多人。

(在巴塞隆拿Disfrutar餐厅)

或许是因为在小镇当“异类”久了, 我只想去一个人超多的大学。

我的本科读的是科学营养专业,这个专业对我来说,只是个垫脚石,我早已规划好未来要从事的职业,那就是视光学。

选择视光学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相对于医科、牙科要干净许多, 而且也不用开刀, 这也是大多数女性从事的行业。

在这个专业里,我一直读到了博士。

博士毕业之后, 我在德州休士顿工作了五年, 之后因为机遇搬到了洛杉矶, 又在洛杉矶的高登眼镜工作了十年。

我和大多数女性一样,毕业、工作、结婚、生娃,随大流归入最平稳的生活。

我先生是在美国长大的华人,3岁就来到了这里。他的父母是在大陆出生,孩童时候去了台湾,70年代又来到美国谋生。

所以,我先生的中文不太流利, 词汇量非常有限。

(我和先生去旅游)

虽然我和先生背景差别很大,但是在育儿方面,我们却非常同频。

我先生从小没上过一天补习班, 他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 他们开餐馆每天都很忙, 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先生是靠自己读到大学,也是靠拿奖学金读完了医学院, 所以他完全不了解,也不赞同“鸡娃”的教育方式。

而我小时候在台湾补习补到晚上, 还遇到过打人、骂人、言語攻击的老师, 所以我希望孩子接受更开放的教育。

我们的观念就是希望养育出来的孩子,能在生命的逆境里也不放弃, 继续努力下去的人, 毕竟人生起伏,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能进名校大学的确是很荣耀的事, 但是进名校后就能保证生或从此永远幸福快乐吗? 并不是。

对我们而言,培养出一个有自信、有韧性的孩子胜过一切。

(我们在外旅游的时候)

小日子过得安稳,也看到按部就班的生活的幸福之处。

本以为生活会这样继续下去,却因为身边的朋友突然的离开,让我重新审视这样的生活。

疫情前一年, 我有两位四十几岁的朋友毫无征兆地离开了, 我突然意识到有一天,我们都会从这个世界离开。

当时,我也年近40, 如果我幸运地活到80岁, 那我的生命已经过了一半了。我就想,是不是该做些自己真正想做,也喜欢做的事呢?

视光师虽然是我的专业,我也喜欢,但谈不上热爱,我想要做一些倾其所有去做的事情。

只有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才能真正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什么是我热爱的事呢?那就是护肤美容。

(我们在旅游的时候)

在台湾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位一位很老、很凶的老师。她每次抽学生板子的时候,脖子上的纹路都会跟着她的手上下移动, 那时候我就对“皱纹”产生了恐惧。

我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好好保养脖子。”这是我对“保养”有了初步的认识。

做视光师的时候, 每天检查不同人的眼睛, 我对眼角的细纹、鱼尾纹也特别专注, 希望自己不要有太明显的纹路,甚至想要有超能力,去帮助他们抚平眼角的皱纹。

三十岁出头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皮肤医生,他教我医美, 教我如何用A酸、A醇, 如何从皮肤科的角度来看,什么是有效护肤,什么是在收智商税。现在看来,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人生中的贵人。

从那时候起,我就对皮肤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去美容学校上课。这是快速进入这个行业的通道。

(我和我的先生在外吃饭)

那段日子,周一都周五,我去学校上美容课程, 周末上班。同事都认为我疯了, 已经读到博士的人了, 竟然想去考只需要高中毕业就能考的美容师?

“你如果想赚钱, 就多卖几副眼镜不就好了, 干嘛去当美容师?” 很多人这样问。

只有我自己清楚,我为什么学美容。

难得到了中年能有自己想奋斗的事情,不光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兴趣。

我先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他自己就是一名终身学习者,他觉得我能在这个年龄跳出舒适圈是非常难得的。他不仅嘴上支持我的决定,还在行动上同我一起努力。

他原本是一名急诊科医生,他以医生的身份跟我去上了不少医美课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用四个月的时间,如愿考取了美容师证照。

有了资质,在服务客人的时候才更有说服力, 也能提供一些美容师能做的项目给客人。

(我的先生在为客人做美容)

等学有所成的时候,我和先生开了一家皮肤管理诊所, 主要是做一些基础的皮肤管理跟改善肤质的项目, 例如海飞秀、 超皮秒、微针, 还有一些注射类的項目。同时,还会提供基本验光服务和治疗一些轻微的眼睛疾病。

我先生是一位保守又老派的医生, 在琳琅满目的医美项目里面, 只要是他本人不相信, 哪怕是利润再高, 他都不愿意做。

我们的诊所很小,接待的客人也不多,因为看重的是服务的质量而并非数量, 目前也没有其他员工。

在诊所里,从接待客人到咨询都是我在负责, 因为我不只是一个有医疗背景的销售人员,还是有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

(我们一家四口人)

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大家都会有,但是你先得有个健康生活的态度,这包括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 而医美只是辅助。

现在是进入美容行业的第三年,我之所以能在每个领域做到小有成就,一切源于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活得有意义,同时帮助到其他人。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处于什么状态,都要对生命有热情, 在各种关系里寻找达到平衡, 把自己摆在第一顺位。

从自己出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从自己的成长角度去考虑,不被别人所定义,这样才能收获到出发的意义。

【口述:Eye Candy Arcadia】

【编辑:一粒沙】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