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可不仅仅是修正行为!

凶恶的善良人游侠 2024-05-15 14:58:27

众生各异,犹如繁星点缀夜空,各自独特而璀璨。人之形象、外貌、环境、命运,乃至家人,皆不尽相同,恰如世间万物,各展其姿。日光之下,人心各异,想法纷呈,此皆源于认知之殊异。认知之异,如同调色盘上的各色颜料,交织出世间百态。贫富差距、生存环境,乃至对人生宇宙之见解,皆因此而异,世界因此而呈现千姿百态。有人言,佛教修行乃修行为之本身。此言虽有其理,却未尽其意。修行非单指手足举止、言语思维,而更在于内心之转变。行为之异,实乃想法之别,而想法之异,则源于认知之差。学佛之道,首在转变认知,将世俗之视角转化为佛菩萨之境界,由谬误之见解跃升至真理之认知。世人贪财好色,沉迷于烟酒赌博,追逐名利地位,乃至欺凌他人、作恶多端,自以为快乐无比。然从佛之视角观之,众生平等,无有高下。人之福报,不过是因果之报,享尽之后,仍是轮回之苦。佛教所求,非一时之快乐,乃永恒之解脱。从痛苦、烦恼、执着、妄念中挣脱,达到空性涅槃之境,圆满寂静,永恒安乐。此即佛教之真谛,亦众生所向往之理想彼岸。故学佛者,当从意识论、本质论、认知论起谈,先转变内心之认知,方得宇宙人生之真谛。而后才是方法论之实践,修行之本在于心地,而非表面之形式。对于中国佛教之现状,吾颇感遗憾。其未能明晰意识论与方法论、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区别,致使修行者盲目追求悟道之境,而不得其门而入。修行需从本质开始,从心地出发,方得正果。愿众生皆能明了此理,共赴菩提之道。

0 阅读:1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