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但没用过的“土课桌”

沧浪谈事 2024-05-15 20:14:43

自媒体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开篇一张图,其余都是编。同一张图,能编出千万个故事。

下面这张1979年阳谷四棚公社小学的照片,最近火得不得了,写的、评论的,都热闹,有赞颂那时教育普及、上学花钱少的,有吐槽那时穷的。

浪哥看这张照片,觉得孩子们学习很认真,也看不出谁有痛苦表情。不知道这是几年级,都在本子上用铅笔写字,看图上第二排,有个孩子还有文具盒呢,这可比1974年开始上学的浪哥“阔气”多了。

我有一事不明,怎么照片标记“阳谷四棚公社小学”?我的记忆里,我冀南平原老家一带,稍大点的村子,就有完整小学。比如浪哥老家,那时有四个生产队,一千多人口,不但有五年制小学,还曾一度有初中呢。

网上还有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中的“课桌”比上边那张看起来整齐一些,但是“桌面”书本少,图中第一排“桌洞”里还有一个搪瓷茶缸,这就比浪哥上学时“洋气”,我们那时在村里上小学,都是直接喝院里水缸的井水。

浪哥是1974年春节后入学的,不是家长送去的,也不是老师去家里“动员”去的,是跟人一块儿去学校玩,被老师“领进”教室的,那时我还不满六周岁。

村里小学是完整的五年制小学,教室是土房子,教室里有桌子和条凳,桌子和条凳估计都有年头了,大部分桌子没有抽屉了,

那时的农村,没有托儿所、幼儿园,孩子多的家庭,有时大孩子上学,还得带着弟弟妹妹。1976年,小学添了一个“育红班”。我为啥记这个年份特清楚呢,因为我上二年级时,有时还带妹妹去上学呢。这个“育红班”我们那时都叫它“半年级”,这个“半年级”就没有桌子条凳了,用砖砌的矮台子、用石灰抹面,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小板凳。

浪哥上学的时候,在一、二年级,基本不用本子和铅笔,而是用“石板、石笔”。“讲究”的家长,会给孩子用碎布做一个“擦子”,石板写满了字,孩子就吐几口唾沫,用“擦子”擦干净;“摊上”粗心邋遢的家长,孩子就直接“手擦”了,冬天时,有时“手擦”擦不干净,就用棉袄袖口,那时我们好多孩子,冬天时棉袄袖口锃亮!

后来初中撤并,我们村没了初中,去几里外村子读初中,要自带桌子、凳子。但我小学毕业“升入”几十里外的县中,用上了有抽屉的课桌。

当年,只要是适龄的孩子,要么是家长送学校去、要么是老师拧着耳朵拽进教室,只要不是十成傻,都会去上学,我有个同龄人是半傻,就这样的孩子,人家从七八岁上一年级一直上了好几年一年级,后来分地时,能干活了,才小学肄业;不管那时上学是木桌子条凳还是砖垒的“桌子”小板凳,我们费用低啊,只要课本、笔墨纸张费就可以了。所以,吐槽那时穷的,是不是有点儿心里阴暗?

在村里读小学和去几里外邻村读初中,孩子们都是自己来回走!

那时天很蓝、云很白,上学大人轻松、孩子不累!

0 阅读:1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