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为何必死?因为跋扈,非也非也,你没看到他跟八爷党的交情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2-15 17:09:19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雍正之所以能做到皇位上,跟两位功臣有关系,一位是雍正的“舅舅”隆科多(雍正养母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另一位便是雍正的大舅子年羹尧,雍正一生的挚爱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亲哥哥。然而隆科多在“外甥”雍正的格外尊重下开始忘乎所以,不仅在朝中结党营私,而且还经常发牢骚,说了两句很有内涵的话: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

隆科多此言难道是在自比诸葛亮吗?若隆科多是诸葛亮,康熙是刘备,那雍正便是刘婵。刘婵,大家都很了解:“乐不思蜀”,这不就是在贬低雍正吗?

而“死期已至”四个字,难不成是在说雍正忘恩负义吗?

而另一句话,更是惹怒了雍正:

“一呼可聚二万兵。

隆科多说这句话,指的是在康熙去世那一天晚上,隆科多一下子便聚集了两万兵马。隆科多此言不就是在为向世人说:在先帝康熙去世那一天晚上,为了皇四子胤禛能顺利继承皇位,我调集了两万兵马守住紫禁城。

确实康熙病逝后,隆科多曾派兵把守紫禁城九天之久。

了解雍正的都知道,关于雍正继位的合法性本身就存在很多质疑,很多人怀疑雍正抢了亲弟弟胤禵的皇位;就连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都说:先帝怎么会将皇位传给胤禛,我怎么都不敢相信!

生母尚且如此认为,更何况其他人呢?

而隆科多此言,无疑是在为雍正抢皇位提供了证据。

所以隆科多必死!

那么年羹尧呢?

是因为功高震主,还是结党营私呢?

确实有这样的原因在,但真正让雍正迫不及待,在允禩与允塘之前便处死年羹尧的原因:是他跟八爷党的交情!

可能有人会问:年羹尧不是四爷党的人吗?为何会跟八爷党有交情呢?

但实际上在康熙朝,年羹尧成为大将军并未因为雍正的提拔,而是康熙,康熙对其青睐有加;年羹尧也并非坚决支持胤禛夺嫡,而是到了最后才顺水推舟地帮了雍正一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年羹尧的崛起因为两个人:康熙与纳兰明珠

年羹尧祖籍是安徽怀远,其家族若是追溯到明朝的话,还出过一位户部尚书年富。只是到后来举家搬迁到了辽东一带居住,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满清崛起于辽东地区,而清朝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也是在辽东建立后金,满清第二位皇帝皇太极则是在辽东正式称帝建立大清,可以说在满清入关之前,辽东便是满清朝廷的大本营,也是满清最先征服的地方。

而年羹尧的曾祖父年有升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得不归降满清,之后便被编入了汉军镶白旗。而年氏家族之所以隶属于汉军正黄旗,是因为敦肃皇贵妃的缘故,在雍正登基年羹尧的妹妹年氏被封贵妃时,年氏一族抬旗。

在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之前,年氏一族算是默默无闻,并没有在朝位极人臣者。不过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参加了顺治朝的科举考试并且考中了进士,得以入仕,而且做到了知州的位置上。自此以后,年氏一族便开始走上坡路。

而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不仅入朝为官,而且还做到了封疆大吏(湖广总督)的位置上。

出身于这样的家族,自然便注定了年羹尧也会入朝为官。

其实年羹尧并非家中长子,他还有一位兄长年希尧,只是兄长虽然入仕但是对朝政并不感兴趣,一心沉浸在研究科学上,自然仕途“并不顺遂”。

而年羹尧则跟兄长完全不同,对官宦仕途非常上心。

康熙三十八年中举

次年参加京城的会试以及殿试,得了三甲218名。

就这样年羹尧正式进入仕途,同年羹尧一同入仕的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三朝宰相”张廷玉(张玉的儿子)。这一年,年羹尧只有22岁,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得志。

也正因为年纪轻轻便进入翰林院,所以年羹尧跟很多的八旗子弟一样喜欢去青楼,名声很不好。不过年羹尧的记性好,文章也写得很不错,为此在朝中也是颇有声誉。见年羹尧如此年轻气盛,便有人好心劝说年羹尧,好在年羹尧听劝,改掉了自己很多不好的习惯。

年羹尧非常喜欢宋明两朝的理学之说,尤其是明朝王阳明的“阳明心说”。

正因为年羹尧年轻有为,父亲还是封疆大吏,所以得到了“明相”纳兰明珠的青睐。纳兰明珠出身非常高贵,是叶赫部最后一位国主金台吉的孙儿,也是康熙的大舅子(明珠的一个妹妹如果做了康熙的庶妃),而且明珠还得到了康熙的重用与重新,与皇太子胤礽的叔姥爷赫舍里.索额图平起平坐,人称“明相”。

明相看中年羹尧,便将长子纳兰性德所生的长女嫁给了年羹尧。

也就是说康熙朝有名的词人纳兰性德,是年羹尧的岳父,只可惜纳兰性德早早病逝,而他的长女在嫁给年羹尧后几年也病逝了,为年羹尧生长子年熙(后过继给了隆科多)。

虽然后来明珠因为党争而被威望大减,但其家族影响还是在的。

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岳祖父在,再加上年羹尧的学问确实做得很不错,所以仕途非常顺遂:

康熙四十二年,年羹尧在散馆考试中位居第一等,任七品检讨;

康熙四十四年,便受康熙之命前往四川主持会试。

从四川回京后多次升迁,做到了正四品侍讲学士的位置上;

康熙四十七年在纳兰明珠去世这一年,年羹尧前往广东再次主持会试。

次年年羹尧便被擢升为正三品的内阁学士,并且加礼部侍郎衔;并且在这一年年羹尧被任命为副使前往朝鲜,向朝鲜国王宣读复立胤礽为太子的诏书。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入朝为官者,能够位居正三品便很不容易,想要从正三品的官职上再往上升非常难。而年羹尧不仅轻松渡过了这个坎,而且得以平步青云,直接被封为封疆大吏。而这一次的擢升,是因为康熙对年羹尧的知遇之恩。

从朝鲜回国后,康熙便对翰林院的官员们进行了一次考核,题目是“西南垦荒防边事”。年羹尧不仅回答的有条不紊,而且还突出了西南地区地理位置险要的情况。康熙对年羹尧的答案非常满意,便下旨将年羹尧从正三品的内阁学士直接擢升为四川巡抚,就这样年羹尧直接成为封疆大吏。

年羹尧对康熙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在奏折中对康熙说:一定会竭尽所能回报皇恩。

“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

年羹尧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到任后,年羹尧便迅速了解四川全省的详细情况,并且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出措施。而年羹尧更是自己起一个带头的作用,绝不收节礼。康熙得知年羹尧在四川的情况后,对年羹尧非常满意。并且对年羹尧给予厚望:希望年羹尧能自始至终坚守自己,做一个为朝廷为民的好官

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年羹尧在四川任上时,经常会给康熙上奏折,与康熙讨论四川的情况,包括当地的地形、兵备等。可以说此时的年羹尧,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朝廷命官。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对其委以重任。

康熙五十七年,已经在四川巡抚任上快10年的年羹尧立下汗马功劳,被康熙擢升为四川总督:这年康熙将皇十四子胤禵封为“大将军王”,前去征讨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年羹尧负责为大将军王提供后勤的供给。此战胤禵大获全胜,而年羹尧也因为表现出了自己过人的才能,并且向康熙提出了四川部队中存在的问题,而得到了擢升。

次年,在四川总督位置上还不满一年,康熙便将年羹尧召到热河,将其擢升为川陕总督。并且在年羹尧离开行宫的时候,对年羹尧推心置腹,十分信任。就连年羹尧自己都没想到皇上会如此信任自己:

“极世人之遭逢,非梦想所能到”

对于年羹尧而言,一生中遇到了三个贵人:

一个是岳祖父纳兰明珠

一个是康熙

一个便是雍正皇帝(当然雍正后来赐死了年羹尧,但给了年羹尧短暂的辉煌)

纳兰明珠看中年羹尧的年轻有为,而让其成为自己的孙女婿;而有明相这样的“岳祖父”在,年羹尧在朝中的地位自然便更加不同。而真正让年羹尧平步青云的其实是康熙,当然也是因为年羹尧确实有才能,年羹尧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折服了康熙。

康熙才对年羹尧委以重任,而年羹尧也非常感激康熙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成就了康熙朝末年位极人臣的年羹尧。

看过清宫剧的可能会说:年羹尧的平步青云不是因为皇四子胤禛吗?毕竟年羹尧的亲妹妹是胤禛最宠爱的侧福晋,后来的年贵妃。

其实虽然年羹尧是胤禛的大舅子,但实际上年羹尧在平步青云时,并没有多巴结自己的妹夫

02

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之所以入雍亲王府为侧福晋,是因为年羹尧的年氏家族从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雍亲王开始,便成为胤禛的属下。而两年后,年羹尧的妹妹入府,而且刚入府便位居侧福晋之位。这跟年羹尧与其父年遐龄有直接的关系,毕竟年遐龄早就已经成为封疆大吏,虽然康熙四十三年已经退休;而年羹尧已经位居四川巡抚之位,有这样的父、兄在,年氏虽然出身汉军旗,但也当得起侧福晋之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年氏入府后,便得到胤禛的专房之宠。

从年氏第一次怀孕开始,一直到病逝,除了年氏生下三子一女外,其他的福晋、侧福晋、侍妾等都没有机会怀孕生子;如此便可以看得出,胤禛对年氏的宠爱程度。

但即便是如此,平步青云的年羹尧并没有时刻巴结着妹夫、雍亲王胤禛,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反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再次不得不提年羹尧确实聪明:

年羹尧平步青云的时间,恰好是九子夺嫡的关键时期。

像年羹尧这样的封疆大吏自然是各位夺嫡皇子都想要争取的一员,而年羹尧的崛起,是因为康熙的知遇之恩,年羹尧为了报答康熙的知遇之恩,自然是以康熙为先。而康熙晚年最头疼、最烦心的便是诸位皇子的明争暗斗,年羹尧又怎么会不知呢?

他自然不会轻易地站在哪位皇子的船上,当然这也跟年羹尧没有看准康熙的心思有关。

正是这样的缘故在,年羹尧虽然是胤禛的属下兼大舅子,但是仍旧是胤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胤禛却对自己的大舅子非常不满:

从康熙四十七年一直到康熙五十六年,年羹尧到任四川后,从未收到胤禛的任何赏赐;

甚至在康熙四十七年收到了胤禛一封呵斥自己的信:胤禛呵斥年羹尧在自己的生母德妃乌雅氏生辰的时候并没有送上贺礼,丝毫没有尽到主属之谊;而且在给自己的信中并没有自称“奴才”,而是称“四川巡抚”的职衔;多次说多次不改,胤禛非常不满意。

而且在康熙五十六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这年二月,有一个叫孟光祖的人到了四川后,告诉年羹尧自己是皇三子胤祉(诚亲王,荣妃马佳氏所生)的门人,奉皇三子胤祉之命到此。

年羹尧丝毫没有怀疑孟光祖的身份,便赠给了他一些银两马匹。

结果没过多久孟光祖被直隶巡抚举报,大家才知道孟光祖是一个骗子,压根不认识胤祉。

虽然孟光祖是一个骗子,但是可以从孟光祖这件事情上看出年羹尧对皇三子胤祉与皇四子胤禛的态度。年羹尧能够赠与胤祉“门人”银两马匹,便可以看得出年羹尧在巴结着胤祉。

而对自己的大舅子胤禛却时刻保持着距离,可见此时的年羹尧并没有支持胤禛争储。

而胤禛为了争取年羹尧,便下令让年羹尧10岁以上的儿子、弟弟以及侄儿等全部送到京城,交给年遐龄养育。年羹尧哪怕是再不情愿,但作为胤禛的旗属,也只能遵从。

03年羹尧与胤禟的交情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胤禟作为皇九子,宜妃郭络罗氏所生,自始至终都在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储,与胤禛处处作对。作为胤禩身边的“钱袋子”兼“智囊”,是胤禛非常痛恨的兄弟,以至于胤禟的结局非常不好:不仅改名为“塞思黑”,圈禁而死;他的儿子也都被改名,还有几个儿子被圈禁,其中长子被圈禁五十多年的时间。

就是这样一位让胤禛如此痛恨的兄弟兼敌人,却跟年羹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因为胤禟的缘故,年羹尧不得不死,而且还是死在了胤禟的前面。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年羹尧的发妻是纳兰明珠的孙女,纳兰性德的女婿;其实胤禟与纳兰明珠的纳兰家族也是姻亲关系,胤禟的一个女儿嫁给了纳兰永福,而纳兰永福是纳兰明珠的亲孙。如此一来,年羹尧便跟胤禟有着多多少少的姻亲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年羹尧与胤禟在康熙朝时便有走动。

而年羹尧与胤禟之间的关系还不仅限于此:年羹尧的兄长年希尧非常喜欢研究科学,所以跟西洋传教士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经常有来往。而年羹尧也正因为兄长的关系,与传教士穆景远等人认识。

而传教士穆景远是胤禟的心腹,而胤禟之所以跟传教士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因为小时候得的一场病。胤禟在10岁时耳部感染,幸好得到传教士卢依道的救治而痊愈;正因为如此胤禟从小就对西洋传教士颇有好感。

等到胤禟成年后,便跟葡萄牙传教士穆景远的关系匪浅,而穆景远则是胤禟的府上行走。

了解康熙的应该知道康熙也对传教士非常重视,经常与传教士们交流;在这些传教士的帮助下,胤禟得到了很多重要的消息,传递给八爷党。

平步青云、位至封疆大吏的年羹尧自然也是八爷党要争取的一员,康熙五十九年,胤禟派穆景远前去拜会年羹尧,并且让年羹尧能好好照顾自己在川陕一带的亲信。能够让年羹尧知道自己的亲信都是何人,便可以看得出胤禟对年羹尧的信任程度。

穆景远还赠送了一些年羹尧非常喜欢的西洋物件:小荷包。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后,胤禛登上皇位。

(下文称呼胤禛为雍正)

了解雍正的都知道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有两个人非常关键:

一个是隆科多:九门提督

一个便是年羹尧:川陕总督

正是因为年羹尧在西北牵制大将军王胤禵,才让雍正在京城安稳登上皇位。也正因为如此,雍正登基后,便让年羹尧代替胤禵的位置,节制川陕等四省的兵马。

年羹尧确实在雍正登基之初,得到雍正的重用,并且为雍正立下了大功,大败罗卜藏丹津。但是年羹尧的表现让雍正越来越失望,也让雍正感觉到:年羹尧的存在对自己的皇位威胁越来越大,想要彻底除掉八爷党,就必须要一起除掉年羹尧。

这究竟是为何呢?

雍正登基后,便对八爷党的几位弟弟采取了不一样的措施:

八弟胤禩被封和硕廉亲王,委以重任;雍正四年圈禁

十弟胤禟在雍正二年,被圈禁夺爵

十四弟胤禵软禁景陵

而九弟胤禟则是被发配西宁,年羹尧的军中效力。

雍正此举就是为了让年羹尧时时刻刻看着胤禟,并且找出胤禟的罪证;然而胤禟在西宁的日子却是非常逍遥自在,不仅能够时刻与身在京城的兄弟们商量对策,如何为难刚登基的雍正;而且还到处说雍正的坏话,很显然年羹尧并没有按照雍正的意思去办。

再加上战功赫赫的年羹尧恃宠生娇,非常地跋扈,便注定了雍正在想尽办法除掉胤禟与胤禩等人时,必须要一起除掉年羹尧。若手握重兵的年羹尧不除,倒戈八爷党一起造反的话,雍正的皇位便很难保得住。

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尧被免川陕总督一职;与此同时,雍正派人前往西宁约束胤禟。

这年十二月,年羹尧被赐自尽;

而胤禟则是在雍正四年正月,便被削除宗籍,撤掉了黄带子,紧接着便被圈禁起来;很快便病逝了。而八爷胤禩,也同样被圈禁而死。

可以说从年羹尧被免职起,九子夺嫡便快要结束了。

结语

对于年羹尧而言,他的一生其实还是很幸运的,遇到了三位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贵人:纳兰明珠、康熙与雍正。纳兰明珠与康熙让年羹尧在康熙朝便位极人臣,在朝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因为如此,让年羹尧炙手可热。

不仅八爷党想要争取,其大舅子雍正更想要争取。

虽然最终年羹尧帮助雍正坐上了皇位,但是因为年羹尧跟八爷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年羹尧在雍正登基后对胤禟的态度,便注定了年羹尧必定不得善终。哪怕是年羹尧建立赫赫战功后没有恃宠生娇,也会成为多疑雍正心中的一根刺。

想要让自己坐稳皇位,就必须要除掉对自己有威胁、手握重兵的年羹尧。

可以说即便是年羹尧从未对雍正有二心,对于雍正而言,也不敢拿自己的皇位去赌。

年羹尧对胤禟的放任态度,让雍正太不放心。

再加上年羹尧的恃宠生娇、张扬跋扈,便直接加速了他不得善终的速度。

0 阅读:142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