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拜谒中山陵,突然意味深长地说:这些树都是国民党种的?

史海任我行 2024-04-10 18:31:08

孙中山先生是在中国面临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时候,首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的人。

只可惜孙中山革命事业未成,便溘然长逝。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他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也是中国革命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对于孙中山先生依旧十分推崇,1953年,毛主席视察南京的时候,还曾经专门到中山陵拜谒。

毛主席出行,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安全上的考量。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的方案,却遭到了毛主席的否定。

到了中山陵,毛主席看着下方郁郁葱葱的树木,忽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看到的这些树都是国民党种的?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他的家庭其实也不富裕,原本是农民之家,但他的哥哥早年移居夏威夷,并且在夏威夷拼出了一份家业,这成为孙中山建设西方世界的窗口。

1878年,他的母亲带着他到夏威夷探望哥哥,在那里他亲眼见到了西方社会与中国的不同,并且在当地求学,接受了西方的教育。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暴露出了自身的腐朽,走在社会思潮前端的进步青年,已经不再相信衰弱腐朽、充满旧社会气息的清政府还能力挽狂澜。

他们开始探索全新的救国路线。

孙中山先生是走在前列的人,他不认可国内的维新派思想,认为想要救国图存,还是要经历武装斗争,在国内发动革命。

怀着这样的思想,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正式成立了“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和维持国体的口号。

第2年他又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想要在广州进行武装起义。当然,这次起义活动还未开始就失败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孙中山的决心。

在那之后他多次领导武装起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积累经验,终于在武昌起义时,那些过去的失败经验,全都化成了武昌起义成功的基础。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我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建立了。尽管我们都知道,接下来,起义的成果就会被袁世凯窃取,民国会一步步走向衰朽腐败,但毋庸置疑的是,孙中山先生把革命的种子带到了中国。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误以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目标已经彻底实现,因此把接下来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国家建设上。

他不但在国内主持修建铁路,而且对于铁路的建设有着明确而详细的蓝图,他提出的《建国方略》,既有宏观的构架,又有具体的设计,哪怕其中带有很多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难以落实的内容,但却为我国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内容。

可惜,孙中山先生的建设之路并没有持续太久。伴随着宋教仁的遇刺,袁世凯复辟的野心已经再也藏不住了。

1915年,袁世凯称帝,靠着辛亥革命辛苦建立的共和国体制危在旦夕,孙中山先生带领全国各界的爱国人士发动了护国战争。

从那以后,中华大地上战火频频出现,各地的军阀也开始割据一方,乱世的风烟正式点燃,孙中山先生努力的想要建设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可惜直到他离世,都没有看到这个理想的实现。

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病去世。由于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是南京,孙中山对这个承载了辛亥革命胜利的地方抱有极深的感情,因此希望能在离世以后将遗体葬在南京。

国民政府为了能让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得到满足,在南京修建中山陵。直到1929年,中山陵的前两期工程基本完成了。

当年5月,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被运到了南京,安葬于中山陵之中。

民国时期

在对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进行过三天公祭之后,国民党正式举行了奉安大典,将遗体葬于陵墓。当年6月初,中山陵就对公众开放了三天,用于让民众瞻仰。

三个月以后,中山陵正式对外开放,甚至还开放了木门,让所有进入中山陵拜谒的人都能进入墓室。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敬爱,中山陵的拜谒者往往络绎不绝。

而在民国时期,国民党常常会在中山陵搞一些极其富有仪式感的拜谒活动。

比如说1929年3月的时候,国民党就曾经一起到中山陵拜谒。这时候正赶上会议召开,所有的与会人员都参与了这次拜谒活动。

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是在1929年6月完成的,也就是说,此时的中山陵才刚刚将主体工程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还没有迁到南京。

也因此这一次拜谒活动相当简单,只是大家在陵墓前鞠躬和参观,参观完后,甚至还有茶点招待他们。

几个月后,孙中山的遗体正式葬入中山陵,从那之后,国民党就频繁的到中山陵拜谒。几乎每次国民党在南京召开重要会议的时候,都会率全体代表到中山陵拜谒孙中山先生。

当然,这也可能与国民党的重要会议,常常开在孙中山先生诞辰有关。

比如1930年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等等,基本都在11月12日开幕,揭幕仪式也会在中山陵举行。

这几年的会议都是比较重要的,比如1930年蒋介石刚刚结束中原大战,在国民党党内取得胜利地位,压制住了其他军阀的山头。

1931年国民党扣押了胡汉民,导致他的反对力量在广州成立了新的国民政府。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扣押他,在国民党党内引起轩然大波。

那次的南京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刚刚结束,蒋介石就被迫隐退了。虽然蒋介石暂时被踢出了南京国民政府,踢回了老家,但在离开南京之前,蒋介石还是又去了一次中山陵。

等到蒋介石东山再起,再一次回到国民党主政之后,他就把在中山陵进行重要会议开幕式,变成了国民党内的传统。

对于知道蒋介石历史的人来说,这件事情还挺奇妙的。毕竟孙中山先生离世之后,正是蒋介石策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破坏了孙中山先生留下的国共联合、进行土地革命的遗志。

除了这些重要会议之外,国民党有什么大事,也很喜欢到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拜谒。

比如说四一二之后,蒋介石居然领着国民党的政要,集体拜谒还没有修好的孙中山陵墓。

1931年5月南京召开国民会议,蒋介石又领着与会众人拜叶中山陵。紧接着,6月1日,国民议会制定的临时约法公布,又赶上了孙中山先生奉安的纪念日,蒋介石又领着2000名国民党人士到中山陵,在孙中山先生坐像前宣读约法内容。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参与受降的最高长官何应钦,在仪式结束后也到中山陵拜谒。

此外凡是有重要的节日和重要的纪念日,蒋介石也会领着一众国民党将领或政要,到中山陵拜谒。

总而言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国民党最爱做的就是到中山陵谒陵,甚至于国民党政要组织已经将对中山陵的拜谒行为当做是一种观光和旅游。

和平移交

1949年1月,伴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国民党政府已经显露出明显的颓势,蒋介石也决定离开南京。

在离开南京以前,蒋介石依旧向他第一次被踢回老家时那样,在临走之前,前往中山陵拜谒。大概这时候的他,依旧梦想着可以像当时一样东山再起。

这次谒陵结束以后,蒋介石就离开了南京。可是他离开前,对于如何处理中山陵,以及如何安排中山陵管工作人员的事情,没有做出任何指示。

这时候的国民党已经疏散了许多陵园的工作人员,再加上国民党威信扫地,有很多人趁机闯入了中山陵,在其中偷偷砍伐树木,倒卖赚钱。

国民党的军队也在中山陵内修筑工事,并且趁机在倒卖树木的生意上捞了一把。

在孙中山的儿子,也是一力促成蒋介石下台的孙科离开南京之前,中山陵的工作人员曾经问过他,解放军渡江后该采取什么态度。

看着父亲的陵墓,孙科回答他:“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孙总理是很尊敬的。”他又问工作人员认不认识周先生,还说让他不要跑开,他们是不会为难这些工作人员的。

除此之外,孙科还嘱咐工作人员可以把枪交掉。

可以看出,即使是国民党内部被我党列为战犯的孙科,对于我党领导人的人品也是相当信任的。

事实上,中山陵的工作人员对周总理印象也很深刻。抗战胜利以后,国共双方曾经有过短暂的和平时期,1946年,周总理曾经带领我党的代表团到南京设立办事处,在那期间,周总理就几次到中山陵拜谒。

有一次周总理在灵堂前静默了许久,临走之前还专门问了工作人员的身份,又给了他两张名片和40万块钱,要他发给其他的守陵人,为孙中山先生守好陵墓。

现代人听到40万块钱可能会吓一跳,但那是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的纸币贬值严重,尤其是那几年,孔宋两家拿捏着国民政府的经济,疯狂造作,许多纸币也许第2天就变成了废纸。

我军进入南京以后,刘志诚政委带领一个营的战士接收中山陵,中山陵的守陵人已经把枪支弹药集中造册,全部转交给了解放军。

我军在接收了这批枪支弹药和资料档案以后,将中山陵的工作人员全部留用。并且还因为他们没有持枪抵抗,更没有搞阴谋破坏,好好的将中山陵保护下来而嘉奖了他们。

由于国民政府的办公处跑的实在太快,前一天说要发给留守人员三个月的薪水,第2天就已经带着金库跑路了,导致很多留守的工作人员没来得及领取这笔薪奉。

我军接手中山陵以后查清了国民党究竟欠了多少薪水,还将这部分补发给了工作人员,并且发给他们银币做他们保护中山陵的奖励。

毛主席谒陵

1953年毛主席到南京视察,并且准备到中山陵拜谒。

计划行程的时候,毛主席希望不要清场,要有先来后到,不能让人民百姓为他们的行程让路。为此,警卫人员希望从旁边开辟一条小路,让毛主席从小路进入中山陵。

毛主席当即拒绝了这个提议,表示,要到中山陵祭奠,就应该堂堂正正的走大道。还让警卫们不要把自己和群众隔开。

警卫劝不过毛主席,拜谒当天,毛主席果然堂堂正正的从大道拾级而上,陵园中的游客果然认出了毛主席,都簇拥着他前进,毛主席就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进入了中山陵。

毛主席进入祭堂以后,在孙中山先生的坐像前献上了花圈,花圈上是他亲笔写的飘带。他又仔细的看了刻在墙壁上的,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一一阅读了一块又一块的碑文。

等到走出祭堂的时候,毛主席看到的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孙中山先生的陵园中种满了树木,毛主席端详着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些树都是国民党种的吗?

工作人员回答毛主席,当时建造的时候,国民党在道路两旁栽种了两行雪松和桧柏。解放后,刘伯承又组织人马从外地运来了几千株树苗,对陵园进行绿化。

毛主席听过以后就点了点头,对其他人说:“南京是个好地方,应该多种些树。”

这其实是主席对于南京的美好期待,想要把这个辛亥革命的胜利之所,建设成更繁荣茂盛的样子。

11 阅读:3036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