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赚8000,年入百万?那些在非洲创业的中国人,真赚到钱了吗

李砍柴 2024-05-18 21:10:05

提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

贫穷、疾病、原始、战乱……

但你不知道的是,非洲正在成为中国人创业的聚集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平台上出现了很多中国人在非洲创业的故事。

今年4月初,一篇《河南90后夫妻去非洲开超市,年入百万》的文章,在各大平台引起了关注。

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感到好奇:“在非洲开超市真的那么赚钱吗?”“在非洲创业有没有安全问题?”“会不会容易生病?”

相较于国内就业难、创业压力大的内卷现状,在非洲动辄年入百万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可在非洲赚钱就真的那么容易吗?如果褪去互联网上的光环,那些创业者的生活现状究竟是怎样的?

来自福建的徐元燕夫妇,他们的非洲创业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徐元燕出生在福建莆田,自小骨子里就留着闽商“爱拼才会赢”的信念。

初中辍学后,徐元燕干过很多行业,像迁徙的候鸟,从未停下脚步,直到2004年,他遇到了她的丈夫,生活才终于安定了下来。

婚后的日子虽然安稳,但收入却很低,这让二人倍感压力。

2007年,在亲戚的介绍下,二人来到了非洲马拉维。

刚到非洲时,徐元燕很不习惯,遍地都是黑人,加上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相同,都让她感觉很恐怖。

在亲戚的安排下,两人在他的店里打工,慢慢的也攒了一些积蓄。之后又在亲戚的帮助下,两人开了一家小超市,正式开始了创业。

经过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他们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麻烦却也开始接踵而至。小两口不仅要为生意发愁,还要随时警惕辛苦赚来的一切会付之一炬。

因为当地人喜欢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又舍得消费,徐元燕跟丈夫一起又开一个服装店,想着只要扩大经营,肯定能赚钱。

原本一切也很顺利,服装店也经营的非常好。但偶然一天,因为旁边一家门店的不当操作,导致失火,直接向徐元燕的服装店蔓延。

眼看着火势越来越失控,徐元燕赶紧叫来附近的消防队,可只洒了一车的水,消防队就表示没有水了。

这让徐元燕气的直跺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门店被烧光,几年的努力化为灰烬。

尽管损失了不少钱财,但徐元燕还是安慰丈夫说道:“人没事就好。”

本以为这就完事了,但接下来的日子更是麻烦不断。

由于当地人喜欢偷东西,徐元燕的超市经常被小偷光顾。

有一次甚至将店里的东西搬空了,以至于后来她专门雇人盯着店铺的安全。

而当地的员工也是经常手脚不干净。一次徐元燕让员工去银行存钱,员工直接将钱全部独吞了,并谎称是遭到了抢劫。

经历的多了,徐元燕干脆辞掉了所有的本地员工,这也导致夫妻俩的工作量直接加大,经常忙到凌晨。

虽然辛苦,但儿子的出生也让夫妻俩的生活有了盼头,日子也开始越来越好。可短暂的幸福很快就结束了。

2016年,因为婆婆的一场重病,一下子将夫妻俩多年的存款消耗殆尽。为了赚钱,夫妻俩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到国内,让爷爷奶奶帮忙照顾。

在机场分别时,徐元燕的心都要碎了,但为了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也只能默默忍受。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徐元燕有了想回国发展的想法。

但夫妻俩一盘算,回国后每个月两三万的生活开销,加上国内近几年的就业压力,最终还是无奈的选择继续留在非洲发展。

纵使万般不舍,也终究无可奈何。

比起徐元燕夫妇,来自河北的小胖算是幸运的。

如今23岁的小胖(化名)是一家非洲超市的老板,刚来非洲时他只有13岁。

因为家庭困难,小胖早早地就辍学了,在老乡的带领下一起来到非洲打工。

但小胖年纪小,又没什么学历,只能做一些苦力和杂活,每月的工资也很低,到手只有两千元左右。

对于每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人来说,语言不通永远是一个大难题。小胖也是如此。

由于听不懂当地人说话,沟通困难,小胖很难融入到环境里。

为了改变现状,小胖只能一边打工一边努力学习英语和本地语言。

虽然日子过的很辛苦,但好在小胖比较年轻,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的环境里。

可是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打工人,又怎么能赚到钱,让家人改变生活呢?更何况如果只是打工,那在哪里都可以,又何必跑到非洲来呢?

想明白了这些后,小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业。

他开始四处找路子想要做生意,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发现来到非洲的很多中国人,不是开饭店,就是开超市,而开饭店的也都是要从超市进货。

思来想去后,小胖最终决定开超市,感觉更能赚到钱。在家人的帮助下,小胖拥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超市。

其实最早一批来到非洲的中国人就是做的超市,相当于商场一样,什么都卖,不仅有日用品,衣服、鞋子等等都会卖。

因为非洲当地贫穷,物资匮乏,唯一采购的渠道就是超市,而中国人开超市,货源和价格都比当地人更有优势,这让不少来非洲创业的人真的赚到了钱。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非洲,虽然竞争不比国内那么激烈,但相对来说,也没有最开始那么好做了。

像小胖的超市,一个月门店的租金加上自己居住房子的租金就要8000元。在以前小胖两三天就能赚回房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但现在因为进口费用和汇率的问题,中国商品转到当地,成本大大增加。小胖目前店里的商品已经开始逐渐从中国的产品转成东欧产品了。

至于安全,小胖所在地相对比较安全,因为是非洲一个比较小的岛,整座岛大概只有十万人,面积也非常小。

如果有人犯了事,可能还没来得及跑就被抓住了。再加上岛上目前中国人已经有三四千人,安全问题暂时不需要担心。

如今,小胖已经在岛上开了第二家超市,交给弟弟在打理。

自己也已经结婚生子,过上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但在小胖的心里,却也有着解不开的烦恼。

虽然他一片孝心希望父母可以安享晚年,但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父母来说,思乡之情难掩,常常在深夜偷偷抹眼泪。

本希望可以让年事已高的父母享福,但却需要在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里,内心的孤寂不是任何金钱能够抚平的。

再加上,随着小胖孩子的逐渐长大,教育也成了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

思虑再三后,小胖还是决定让父母带着孩子回国,自己和妻子留下来继续赚钱。

相比于小胖的年轻有为,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70后的老杨就要心酸很多。

老杨20多岁时,是国内一家鞋子公司的管理员,结婚不到2年,就被公司外派到了非洲的多哥,这一呆就是20多年。

起初老杨特别不适应,因为新婚不久,再加上刚出生的孩子,日夜想念家人。

可在2000年那时,由于通讯的不发达,老杨想家了也只能发发传真,因为给家人打电话的费用太贵了,不到7分钟都需要花费100多元的人民币。

就这样,在老杨与妻子结婚的20多年里,两个人总共加起来相处的时间还不到3年。

为了能跟老杨生活在一起,儿子大学一毕业,妻子就关停了国内的餐馆生意,来到了非洲,与老杨一起打理起了一家服装批发店。

常年分居的夫妻二中,也终于可以如愿的生活在了一起。

用老杨妻子的话说,赚不赚钱的不要紧,主要是希望两个人可以生活在一起。

虽然这话是老杨妻子笑着说出来的,但还是能从老杨的眼神中感受到一丝心酸。

当被问到以后是否想回国时,老杨也只是眼神黯淡的摇摇头,说到:“回家也没什么可以做的,还不如留在这里。”

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谁都想守在家人的身旁,但身为家里的顶梁柱,老杨又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为家人撑起一片挡雨的屋檐。

就像王宝强在《唐探》中说的那句台词一样:“在外漂泊不回家的人,都有自己迫不得已的难处。再多的苦楚,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生活的不易,可能也只有人到中年,才最能体会。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非洲创业的人也逐渐开始遇到了难题。

首先是网络的普及,让物价开始逐渐变得透明。

老杨就曾说,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出口生意已经将价格透明化了,生意的利润已不如曾经那么高了。

像老杨这样最先一批来到非洲,靠信息差做生意的创业者,如今也在面临着价格竞争的压力。

其次是同行的竞争压力。

在小胖所在的岛上,几乎每走几百米就有一家中国人开的超市,一个十万人的小岛,中国人就占了四千多,超市更是逐年增加,曾经独一份的创业红利,小胖早已经吃不到了。

而对于在非洲创业的人来说,回国也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梦。

曾经就有在非洲的创业者回国过,但相比于国内的经济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难以适应的他们大多都选择了重新回到非洲。

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赚钱让家人生活的更好,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自己吃苦能让家人过的更好,我想所有在外闯荡的人都是心甘情愿的。

—End—

参考资料:

南风窗:河南90后夫妻去非洲开超市,年入百万

小钟:回去不的中国,离不开的非洲,中国夫妻坚守非洲20年背后的辛酸故事

裘克讲故事:2013年,河北一小伙到非洲开超市,如今生意火爆一天净赚8000元

老孙市井聊:福建80后夫妻:在非洲闯荡15年,只赚钱不花钱,如今想回国却很难

作者:拾零

0 阅读:3

李砍柴

简介: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