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街道“墙上艺术馆”竣工亮相,校门口灰色空间焕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1 17:15:33

校门口拥挤狭窄的步行道,变身亮眼的街头艺术空间。记者近日获悉,由海淀街道联合万泉小学打造的“墙上艺术馆”已竣工亮相,11个立体橱窗以“我的童年”为主题,融入街道居民的童年记忆和万泉小学的校园生活。原有的步行空间也得到拓宽,为家长接送学生提供便利。

“以前一到上下学时段,半边马路都挤满了人,还有不少电动车、汽车,非常堵。”说起改造前,一位学生家长忍不住抱怨。据了解,由于原有的校园围墙与主街道距离过近,大量前来接送的家长滞留在校园门前,常常引发交通堵塞。

在街道牵头组织下,万泉小学与海淀园林工程设计所、中央美术学院等设计单位,以及责任规划师多方商讨,对步行道和大门前的场地进行拓宽,并打造“墙上艺术馆”,为来往行人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

“现在这个步行道拓宽了不少,万泉小学主动将院墙的挡墙向后退让了1米。”街道责任规划师付斯曼介绍,设计团队不仅拓宽了步行道和学校大门前的场地,还重新梳理了步行线路以及出入口。空间扩展后,沿街空间被打造成“墙上艺术馆”,使街区墙面从单一的隔离功能提升为具有文化属性的公共空间。

记者看到,“墙上艺术馆”由11个立体橱窗组成,边框与连接的墙面涂成了充满生机的绿色。设计团队将“墙上艺术馆”定义成“流动的舞台”,展示窗内的内容将进行周期性更换。首次展示的橱窗设计以“我的童年”为主题,融入街道居民的童年记忆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包含万泉小学特有的体育、文化、艺术、心理辅导、科技创新及乐团等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

在田野上奔跑嬉戏、在街边吃糖葫芦、成为宇航员登上太空……以时间为线索,“墙上艺术馆”将不同时代具有独特性的童年体验和校园生活以情景化的方式加以表现。运用3D打印、数控切割等技术手段,橱窗的呈现融合雕塑、绘画、摄影、装置等多种展示形式,精彩生动,引人入胜。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其他的本地居民,大家在街道上走过时,都能看到自己曾经熟悉的童年生活,感受时代变迁。家长等候区的人行道上方还增加了雨棚,橱窗之间也增加了休闲座椅,方便行人停留小坐。

改造后的校门前空间,获得学生家长的赞许。“地方大了,接送孩子也没那么乱了。”一位学生家长笑着说,等孩子放学的时候,她都会到橱窗看一看,很有趣味。

“海淀街道作为建成区,已不适用大拆大建的粗放式建设方式。我们希望通过选取一系列空间节点,对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小微空间进行改造,达到社区空间品质提升和功能塑造功效。”海淀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日盛介绍,去年海淀路上的“墙上博物馆”落成,将原有的破旧围墙改造成文化休闲空间。在“墙上博物馆”与“墙上艺术馆”中间,中关村广场也正在进行更新改造,将打造公园式商业街区。“这三点将成为新的街区‘打卡线’。”林日盛说。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