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岸英牺牲,贺子珍是何反应?孔东梅:外婆至死不知道此事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5-13 09:04:25
前言:

毛岸英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烈士爱情的结晶,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年幼的他从小与父亲分离,不久母亲也遭敌人杀害。

1930年,杨开慧就义后,年仅8岁的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送到了上海,开启了长达6年的孤苦无依的生活。

毛岸英

毛岸英是坚强的,但他也只是一个孩子,内心也必然希望获得家庭的温暖。就在他被送到欧洲学习时,一位伟大的女性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她就是贺子珍。

贺子珍把毛岸英兄弟俩当作自己的儿子

1936年,在上海街头流浪了5年之久的毛岸英兄弟俩终于被组织找到。经过一系列的曲折过程,兄弟俩最终被送到了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

来到人生地不熟且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毛岸英和毛岸青显得局促不安。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兄弟俩身体瘦弱,面带菜色,衣着打扮也土里土气,像是从乡下进城不久的童工。

毛岸英(左)、毛岸青(中)与蔡和森女儿蔡妮(右)在莫斯科合影

但经受过苦难的毛岸英,从小就具备着应对陌生环境的能力,他很快便适应了苏联的生活,并有模有样地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着弟弟毛岸青。

相比于国内,此时略为平静的苏联简直是天堂,毛岸英兄弟在这里过着充实而又高兴的生活。可每当寂静的深夜,兄弟俩内心何尝不渴望亲人的关怀,他们也需要母爱。

就在这时,贺子珍如天神一般降临到了苏联。

贺子珍

1937年,贺子珍毅然踏上了苏联的国土,见到正担任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的王稼祥同志,贺子珍便问:“润之的两个孩子在哪里?你能不能告诉我?”

从王稼祥那里得知毛岸英兄弟的具体地址后,贺子珍便跑去儿童院看望他们。

贺子珍对这两个从小失去母亲、离开父亲,这么小的年纪却遭受过多磨难的孩子,从内心产生出一种自然的母爱来。第一次见面,她就买了一大堆水果和食品。

贺子珍和毛泽东

兄弟俩在国内时就听说了贺子珍的情况,虽然知道她是一位伟大的女革命家,见面时却还是有些紧张和拘束。

或许是看出了两个孩子的紧张,贺子珍首先打破僵局说:“我是贺子珍,你们的爸爸非常想念你们。”毛主席是他们之间唯一的纽带,两个孩子很快就放下拘谨,打开了话匣。

在和两个孩子熟悉之后,贺子珍的母性散发开来,看着两个孩子,她从心底里心疼他们。

贺子珍

贺子珍来到两个孩子的房间,看到里面又脏又乱,心里更是难过,于是麻利地为他们收拾起来。她把衣服、被子全都找了出来,清洗、晾晒、叠好,将房间打扫干净后,她又来到院子中洗好水果削给兄弟俩吃。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贺子珍的一举一动却深深地打动了毛岸英。他内心感叹一声: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样被人关心的感觉了!

想到这里,毛岸英眼眶中不禁噙满了泪水。

毛岸英

在这之后每到周末或者假期,贺子珍都会探望兄弟俩,像母亲一样照顾他们。这时的贺子珍每月会收到国际部70卢布的生活费,抛去必须花费,她几乎将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毛岸英兄弟俩。

其实,贺子珍主动去关心和照顾两个孩子,除了她的品格高尚与毛主席的关系外,还有着对杨开慧的敬重。当年杨开慧舍身就义,刚烈的性格是多少革命女性的榜样,同样作为女性,贺子珍怎能不敬佩杨开慧。

贺子珍把毛岸英兄弟俩当做自己的儿子般疼爱,在生活和感情上极尽照顾。他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两个孩子也不似最初那样陌生,开始亲切地称呼贺子珍为“贺妈妈”。

贺子珍

贺子珍至死不知毛岸英牺牲消息

贺子珍如亲生母亲般疼爱毛岸英兄弟俩,两个孩子也视“贺妈妈”为最亲近的人,即便后来贺子珍与毛主席没有了夫妻关系,也依然没有影响他们的关系。

这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让贺子珍也不再感到孤单,三个寂寞的灵魂就这样在这陌生的土地上相互依偎。

1938年,贺子珍为毛主席生下了最后一个男孩儿,取名廖瓦。这是自贺子珍出国后,与毛主席之间唯一的联系,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个孩子在出生没多久后就夭折了,唯一的联系也从此断了。

毛泽东和贺子珍

失去孩子的贺子珍哭得撕心裂肺,可巧,她又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分手信,两个接连的打击让贺子珍没有了往日的光彩,精神不振。

就在她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时,毛岸英兄弟俩前来探望。见到贺妈妈如此难过,兄弟俩懂事地安慰贺子珍,他们说故事、讲笑话,试图让她开心起来。可兄弟俩的努力并没有让贺子珍高兴起来,直到1941年娇娇的到来。

娇娇的到来让贺子珍的心情逐渐好了起来,周末一家四口聚在一起,贺子珍用自己的津贴买来吃的用的,平均分成三份,拿给三个孩子。这段日子,贺子珍的宿舍中总是充斥着欢声笑语。

贺子珍和娇娇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之后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每个人的想象。

先是苏德战争爆发,贺子珍和三个孩子的生活每况愈下,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身体羸弱的贺子珍,在织毛活的同时,不得不开荒种菜,以此来弥补食物上的不足。

第一年,贺子珍种了两个菜畦的胡萝卜,但由于经验不足,种出的胡萝卜还不如耗子大。可即便如此,这次小小的收获不仅用来填饱了肚子,还为毛岸英兄弟和娇娇带来了不少欢乐。

第二年,贺子珍有了经验,在种萝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蔬菜种子。她精心照料着土地,却让她原本就差的身体更加虚弱。

贺子珍

一蹲下干活,她就两眼发黑,直冒金星,晚上躺在床上,全身的骨头就像散了架一般疼痛难忍。但为了三个子女能够吃好一点儿,到第二天,贺子珍又不得不强撑着身体继续干活。

一个厄运总是伴随的另一个厄运,停留贺子珍与孩子们身上的苦难并没有结束。

接着贺子珍被强制送到了精神病院,从此三个孩子没有了唯一的依靠,原本完整的四口之家,瞬间支离破碎。

等贺子珍重获自由时已经是1946年的事情了,可惜,此时毛岸英已经回到了祖国,母子俩再也没有见过面。

贺子珍

回国后,毛岸英仍然忘不了贺妈妈。据后来娇娇回忆,对贺子珍心怀敬爱的毛岸英,曾经与毛主席谈起过接贺子珍到北京的想法,可还没等毛岸英着手安排,他就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去了。

1950年,美机出现在志愿军总指挥部的上空,一颗炸弹从高空落下,正好击中了毛岸英所在的房间。瞬时火光弥漫,毛岸英就这样牺牲了。

这一噩耗对所有关爱毛岸英的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就连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也是在两个月后才被告知的,何况当时身体不太理想的贺子珍。

贺子珍晚年

为了不让已经失去五个亲生骨肉的贺子珍再受刺激,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一直对她封锁着。据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讲:“恐怕外婆至死都不知道此事。”

贺子珍究竟有没有意识到毛岸英已经牺牲?这已经无从知晓了,但或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贺子珍想起在苏联的点点滴滴也会疑惑,为何这么多年来岸英都没来看她一回。

6 阅读:1328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