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创新:葛均波教授谈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发展与未来

百姓健康频道 2024-03-29 21:36:01

葛院士接受采访视频

第二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CIF2024)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PCC 2024)于3月28-31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将系统展示领域内最前沿、最先进、最具引领性的理念、技术和设备,并以心血管患者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为目标,多维度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会议召开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有幸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就泛血管疾病管理等问题请教权威专家的意见。

葛均波院士

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发展与实践

CHTV:自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正式启动全国首家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以来,目前已有155家医疗机构开始建设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您认为泛血管疾病的诊疗模式有何先进之处?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一模式?

葛均波院士: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正以爆发式的速度增加,我们看到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心衰以及周围血管疾病,这些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还有肾功能疾病、眼底疾病等。以前,病人的就诊模式是针对不同的症状去不同的科室,比如脑中风去神经科,心肌梗死去心脏科,周围血管疾病去血管外科等。

2015年,我和我的同事们讨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会有这样的爆炸式增长?如果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些疾病实际上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而且这个疾病可能已经发展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它在一个特定时刻突然表现为血管的闭塞和严重狭窄,导致相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因此,同年,我们就提出了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并强调了上游干预和早期预防的重要性。虽然当时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到了“十四五”计划期间,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我们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原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首先建立了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这不是一个单独的科室,而是一个平台。我们统一管理病人的血压、血脂、血糖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时,国家科技部资助了两个大型项目,专门针对血管疾病进行研究、筛选、预防、治疗和康复。自从我们建立了这个中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后,全国各地许多有影响力的医院,都开始建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我们称之为PVMC(Pan-Vascular Management Center)——通过这种理念,我们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单独管理某个症状。

从2020年开始,我们逐渐完善了这个体系,四年过去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批成果的诞生,这对于病人的治疗及综合管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合作、开放与创新

CHTV:6月底,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与东方会将在上海联合落地举办,请问您对此次会议有何畅想与期望?

葛均波院士:

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作为世界心脏病学联盟的年度盛事,通常会与国际大会联合举办。这样做既节省了成本,又扩大了影响力。过去,它已与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日本心脏病学会(JCC)等多个权威机构联合举办过。今年,大会选择与我们上海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共同举办,这是一个建立联盟的重要步骤。大家都知道,这个平台主要是面向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慢性疾病预防和消除贫困。我期待今年能有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同行,包括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和当地学会负责人都能参与这次会议。

我们希望利用好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这个成熟的平台,OCC已经成功举办了18年,并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和创新的理念。我们由衷地希望,能有机会与国内外同行分享中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这个会议向国际同行学习他们先进的疾病管理经验。你会看到,包括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和ESC在内的大会主席都将出席本次会议。他们不仅是作为常务理事单位的代表,而且我们的CCA是世界心脏联盟四大常务理事单位之一,他们也将共同见证这一盛会。

总之,此次大会不仅将汇集众多国际专家,而且将超越传统的国内学术交流平台,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合作平台。

创新不止,进步不止

CHTV:您一直强调创新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包括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在内的医疗体系创新以及多项医疗器械和医疗术式的创新,并表示“创新的灵感来源于临床需求”,那就创新而言,您有什么想对中青年医生说的?

葛均波院士:

首先,我们对人类生命和生命科学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一步步接近真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疾病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事实上,许多疾病,包括某些专业化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心衰的治疗方法,我们还未能完全攻克。

我们目前所做的大量研究和治疗尝试都是基于我们现有的疾病认识,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症状,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疾病治疗的原则上,临床医生应当有最大的发言权,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病人的痛苦和临床表现,他们最清楚如何让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

至于医疗器械,比如手术用的刀、剪、钳,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更适用于手术、更顺手,这些问题都需要临床医生来回答。同样,临床医生也应该识别出哪些治疗手段在治疗心衰等疾病时可能更有效、更经济。因此,我认为临床医生,尤其是直接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在创新方面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

正因为此,我在2015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中,我们大多数成员是一线的医生。年轻医生尤其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思维活跃,体力充沛,而且更愿意协作。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工程师,他们对材料方面有专业知识。虽然临床医生能够识别出临床需求,但并不一定知道如何将这个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工程师可以帮助我们制作原型,然后再结合投资者和市场的力量,将这个原型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

0 阅读:14

百姓健康频道

简介: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电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