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势如破竹、迎刃而解;明以前唯一同时入选文庙、武庙的牛人

施吾姬 2024-05-06 19:37:36

千古流芳、身后能够进入文庙或武庙,是古人最高的荣誉,也是读书人和武将终极的追求,所谓的青史留名,享受万代祭祀、千秋敬仰,甚至都可以称之为圣人,但历史上,却有两人文武兼备、同时入选了文庙与武庙。

但明以前,同时入选文庙及武庙的史上仅有一人,这个记录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被打破,原仅入选武庙的诸葛亮此时被录入文庙,从而出现史上第二个同时入选文庙与武庙的名人。

而同时入选文武庙的第一人,却远不如诸葛亮闻名,在民间甚至低调得几乎没多少人了解,但实际上该人却比诸葛亮更有资格进入文庙,而这也是比诸葛亮更早进入文庙的原因。

文庙最初是祭祀孔子的,因此,最初设立的先贤等,就是孔子以及72弟子,后续增加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儒家经典的完善、发展、注解等有过贡献的,而诸葛亮却没有此般“立言”之事。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诏令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即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就有此人,而此时,诸葛亮未在其列。唐德宗李适年间(782年)追封古代六十四名将设庙享奠,即武庙,此人依旧位列其中。

然而,此人却低调得要命,导致似乎籍籍无名,恐怕说出名字来,也很多人没听过。但却有两句成语,是因其而衍生出来。即“势如破竹、迎刃而解”。而这成语似乎比该人要有名气的多,几乎所有人都熟知这两句成语,但却不知其人。

话说,西晋初年,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经过励精图治,伐吴统一全国的时机逐渐成熟,羊祜多次上表建议司马炎北伐,但因权臣贾充等反对,加之北方叛乱尚未平复,故此,迟迟未能实施,羊祜壮志未酬身先死,幸有该人继承羊祜未竟事业,全力主张灭吴统一全国,终得司马炎同意,于是发起灭吴之战,此战中,曾经在众人有些泄气时,该人说出一些话,统一了思想,从而使“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280年最终吴主孙皓投降,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而这句话就是:“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大意是:如今军威已经振奋,其形势如同破开竹子,几节之后,剩余刀刃未到就自己劈开了。”而成语势如破竹、迎刃而解就由此而来,指事情发展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头节劈开之后,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自动就分开了。

而此人,就是杜预,字元凯,西晋时期的文武全才式的人物,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历任河南尹、安西司军、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等职。

他通晓经史子集,学能致用,似乎“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词汇,当时被誉为“杜武库”,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的军事家、经学家和律学家、发明家等等。

其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是在司马昭年代,与邓艾、钟会伐蜀,更是在司马炎时代主持参与了灭吴之战,从而入选武庙。在经学上,撰写《春秋左氏传集解》三十卷,对后世研究《左传》影响巨大,流传至今,其他不胜枚举。此外他修订历法,并参与编制并注释《晋律》,成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通行于全国的律法。而不仅这些,杜预还是个大发明家、建筑学家,似乎没有他不懂的,黄河上的富平津浮桥就是他主持建设的,一直用到北宋时期,持续用了八百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却低调得令人意外,甚至还不如其后世子孙名气大,杜预还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牧两人的先祖,杜甫与杜牧分属杜预两个儿子的一脉。据史书记载,杜甫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崇拜先祖杜预,30多岁时还专门迁居在杜预墓旁,守坟读书一年之久。后来杜甫客死江南前,还叮嘱家人“生不能与远祖杜预并列,死后要与之并葬”。其孙子遵照杜甫遗愿,将杜灵柩从江南移回,葬在杜预墓前。

然这样的牛人不应被历史所遗忘,近年来,颇感意外的是,因游戏的火热,杜预似乎逐渐被一些游戏爱好者所熟知,渐渐的有了名气,且随着了解的增多,甚至有很多人,感叹其无所不能,称其为穿越到过去的人。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