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富婆房东,4套房月租3万,一开门邻居看懵了:有钱还这么玩?

妍妍创意 2024-05-05 00:19:05

这两天,我刷到一个知乎帖子,看完整个人都惊呆了!

原本以为是在看段子,

结果竟然是一个姑娘分享她和前男友父母相处的真实经历。

这对老两口的省钱大法,堪称"头号吝啬",让人笑到头掉。

但细想之下,又让人哭到心碎——

他们把钱看得太重,把自己的身体和幸福看得太轻了。

很多老一辈人都秉持"能省则省"的信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值得发扬。

可是当节俭变成了强迫症,就有点"魔怔"了。

明明荷包鼓鼓,却非要委屈自己;

为了点蝇头小利,反而把日子过成了受罪。

这不是真正的节俭,而是"穷折腾"啊!

这一家人就把"能省则省"发挥到了极致。

先是马桶坏了,水箱盖和马桶圈都没了。

换是正常家庭,肯定立马修一修换一换。

可他们不仅不换,连修都舍不得。

踩着光秃秃的马桶沿上厕所,简直是在"玩命"!

果不其然,老太太一脚滑,摔得尾椎骨折,鲜血直流。

这医药费没少花,够买多少新马桶了......

更离谱的操作还在后面:

为了省水费,老两口直接改在小区免费公厕方便。

大冬天的,老头半夜尿急,

不料竟在结冰的台阶再次摔个四脚朝天,手腕小腿齐齐骨折。

这住院费,不知道够交多少年的水费了。过度"抠门"害人害己啊!

就连请人安装净水器,都非要用"免费劳动力"。

自己不懂就找个不懂行的亲戚,

结果半道撂挑子导致漏水,把楼下邻居家泡了个透。

省了200安装费,赔了2万......

这种过度节俭的事,生活里还真是比比皆是。

大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有多少存在下面的情况:

保质期只剩一两天的发烂的梨,打死也要吃完;

变质发臭的肉,也要靠醋来掩盖,硬塞进肚;

随手捡到个烟头,两肺还没烟草的老人竟也"见者有份"......

为了省那一丁点,非把自己往死里折腾,多少人因小失大,把身体吃垮了。

看到一个新闻,堪称节俭到走火入魔的经典。

一个上海阿姨,坐拥4套房,月入租金2万8。

可她却宁愿每天捡垃圾,

也不舍得为自己添新衣、配新家电。

家里发出阵阵恶臭,招来蟑螂老鼠不说,

连儿女都不敢带孙子来看她。

邻里也忍无可忍投诉。

为了省钱把自己活成了这副尊容,这哪里是过日子啊,分明是在自我虐待!

很多老人都对金钱有一种病态的执念,

哪怕退休金、存款充裕,也还是抱着那点"贫穷情结"不放。

他们把钱攥得死紧,却忘了好好善待自己。

明明条件已经改善了,非要活在自己的心理阴影里。

这样的日子,想想就让人心酸。

其实,人生在世,享受点当下不是更有意义吗?

过度的节俭,无异于抱着金山银山,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还有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节俭"教育,

那就是对孩子苦难的过度美化。

因为自己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就觉得孩子没点苦吃就不行。

温室的花朵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

得了吧,那分明是在"温室虐童"。

听听这两则堪比"魔鬼家长"的事迹:

著名企业家董女士自豪地说,

儿子宁愿等半小时也要坐1块的公交,她觉得是好事。

可人生最珍贵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这钱真的值得省吗?

还有更惨的,

大夏天逼女儿到闷热的室外吃饭,就为了所谓的"磨炼意志"。

孩子辛苦一天了,不让享受点现成的清凉,非得自找罪受。

这真的是爱?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苦才最有价值?

绝不是皮肉之苦,而是心志之苦!

为了有意义的目标,甘愿放弃享乐主义的诱惑;

为了理想的远方,不惧孤独寂寞的长途跋涉;

为了追求卓越,敢于自律自省、自我革新。

唯有不断突破身心的舒适区,

才能壮大心智的肌肉,把自控力、专注力和战斗力练到极致。

人生的高度,不靠苟且偷生,而要靠向上生长。

所以,该吃的苦,一口都不能少;

不该受的罪,一份都不能多!

各位看官,聊两句?

0 阅读:6

妍妍创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