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炸毁上千辆坦克装甲车的中国地雷:72式/85式反坦克地雷

萨沙讲史堂 2024-03-15 22:45:55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中东炸毁上千辆坦克装甲车的中国地雷:72式/85式反坦克地雷

今天的主角,是赫赫有名的72式反坦克地雷。这是建国后解放军第三代反坦克地雷,性能有很大增强。该地雷大量出口到国外,是中东地区的大杀器,摧毁了超过千辆各种坦克装甲车和军用卡车。直到今天,72式仍然可以用于实战。听萨沙说一说吧。

在1969年,解放军成功研发了69式反坦克地雷。相比解放军第一代,仿造苏联反坦克地雷的59式,69式性能增强了数倍之多。

69式有很多新的特点,比如它采用塑料外壳,很难被金属探测器发现;它采用更强的黑索金混合炸药,爆炸威力远大于传统的TNT炸药;它采用双冲击引信,坦克第二次压中地雷才会爆炸,爆炸点在坦克第二个负重轮,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它还采用了抗爆设计,即便TNT炸药在二三米外爆炸,也难以引爆地雷。

总之,69式的性能有很大进步,似乎可以彻底淘汰59式。

然而,解放军方面还不是很满意。

1969年珍宝岛战斗中反坦克作战不利的教训,让解放军非常重视反坦克地雷。

当时军方推出了诸如新一代主战坦克、新一代反坦克火炮、新一代反坦克导弹、新一代火箭筒、新一代无坐力炮等项目。

报道这么写:1973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委托余秋里、张才干同志主持召开了反坦克武器专业会议,即“737”会议。会议总结了“823”会议以来反坦克武器所取得的进展,肯定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并按照中央军委批准的《关于解决反坦克武器问题的建议》,制定了“四五”计划后三年的发展规划。“823”会战中的科研成果,凡是列装的项目均立即安排生产,建设生产线。会后在五机部系统国家共批准了新建与改扩建反坦克武器项目66个。其中,反坦克导弹2项,单兵火箭和69式40毫米火箭筒和弹项目23个,坦克项目19个,火炮项目7个,炮弹项目14个、反坦克地雷项目1个。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除了反坦克地雷以外,其他项目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等到项目完成研发,恐怕也要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珍宝岛战斗中,解放军摧毁唯一的那辆T62,就是依靠59式反坦克地雷。

相比其他项目,反坦克地雷项目的技术要求最低,研发周期最短,又如此实用,自然是最急迫的项目。

在整个70年代,解放军共研发了12种地雷,重中之重就是72式反坦克地雷。

对69式反复测试中,发现相比当时世界主流反坦克地雷,它还有明显的弱点。

其一,69式的双冲击引信比较落后。

早期的59式反坦克地雷,只要被压中就会爆炸。

59式可以有效炸毁卡车、装甲车,炸坦克却不太好。由于压中就炸,59式往往只能炸毁坦克第一个负重轮、炸断履带,不能对坦克造成严重损伤,也不能大量杀死坦克成员。

以美苏两国的战场抢修能力,受损坦克的乘员花费一二个小时,就可以自行修好坦克,根本算不上击毁坦克。

69式的双冲击引信,就让地雷尽量在坦克中部爆炸,可以重创坦克行动系统,增加了破坏力。

但是,这种双冲击引信的设计过于复杂,制造难度大,可靠性差。

当坦克第一次压中69式反坦克地雷时,地雷压盖下降,弹簧被压缩,引信的套筒受压下降,保险夹展开,内套筒上的销子被挤进外套筒顶部,击针下降,但不能击发起爆管。

当第一个负重轮过去以后,压盖在弹簧的作用下上升,同时引信外套筒在击针簧的张力和扭力的作用下上升,保险夹自动恢复保险。

接着,第二轮负重轮压上地雷时,压盖再次下降,将引信外套筒下压,待外套筒上的两个圆孔对正钢珠时,在击针簧的张力作用下,钢珠被推出,击针失去控制,击发起爆管,使地雷爆炸。

大家看看就知道,这种双冲击引信的操作太繁琐。实战表明,越复杂的武器就越不可靠。69式起爆这么多步骤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地雷就无法爆炸。

其二,69式的部署要求很高。

双冲击引信的存在,对于埋设69式地雷的要求非常高。

工兵被告知,务必保证埋设的深度。如果地雷埋的太深或者太浅,都可能导致双冲击引信失效。

这种要求,近似于扯淡。以中越战争为例,两国边境经常阴雨连绵甚至暴雨倾盆。在大雨作用下,各种地雷不要说深浅会有很大改变,位置都会频繁长距离移动。

在这种环境下埋设69式地雷,失效的概率很大,非常不实用。

即便是非常理想的环境下布雷,由于精神紧张、技术不熟练等因素,工兵未必能够保证每枚地雷都埋设的很好。

根据实战经验,很多时候反坦克地雷甚至根本不被埋设到土里,而是直接放置在地面。

而埋设反坦克地雷的重要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炸毁敌人坦克装甲车,也需要迟滞敌人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

显然,69式坦克难以胜任这种目的作战。

其三,69式虽然有一定的抗爆能力,但还不够。

工兵排爆的TNT炸药在69式2米外爆炸,也难以引爆地雷,却有可能导致地雷失效。

如果炸药在地雷上方或者附近2米内爆炸,69式一样会被引爆。

反坦克地雷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质,往往直接埋设在公路或者野外土路上。

这些道路本身就不宽,反坦克地雷又不会被步兵踩中爆炸,工兵排爆相对容易。

只要采用火箭排雷器直接引爆,就可以快速清理出数百米的道路,引爆所有的反坦克地雷。

那么,需要反坦克地雷具有更强的抗爆能力。

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在1972年推出了72式反坦克地雷。

在72式诞生以后,仅仅3年前研发的69式就显得过时了,很快就被淘汰。

72式反坦克地雷分为三种,分别是72式塑料外壳地雷、72式铁壳地雷、72式钢簧铁壳地雷。

前两种是72式的主要型号,也是解放军的制式反坦克地雷。

相比前辈69式,72式做出了很多技术上的重大改进。

72式最大的改进,是废除了华而不实的69式双冲击引信。

此时美苏都研发了很多现代化反坦克地雷,稍微借鉴一下就会有技术上的突破。

72式就是借鉴苏联TM62反坦克地雷后的产物!TM62系列地雷,至今还在各大战场使用,比如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

至于72式反坦克地雷,它的耐爆引信非常简单实用!

坦克的负重轮压中地雷,传统装置就会下压引信,是缓缓的受力。延迟几秒后,引信外套筒的曲槽斜面在击针簧的扭力作用下,沿着内套筒上的销子缓缓下降并转动,保险夹张开,销子进到曲槽左边。此时钢珠对正外套筒上的长孔,并被挤出,击针失去控制,击发起爆管使地雷爆炸。

这种耐爆引信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没什么技术含量,却是美苏千锤百炼的研究结果。

被压后几秒钟的延时,一来彻底改变了69式双冲击引信的复杂结构,二来让地雷具有非常强大的威力。

72式地雷爆炸时,爆破点基本都在坦克中部甚至底部。

72式铁壳反坦克地雷装药量较小,为5公斤。地雷爆炸以后,会产生巨大冲击波和大量的金属破片,导致坦克行动装置和车底严重受损。

而72式塑料外壳地雷,装药为5.4公斤,单一依靠冲击波造成毁伤效果。这种百分之五十混合的黑索金炸药,威力相当于10多公斤TNT炸药。

即便是几十吨的坦克压中72式,基本都是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坦克会被彻底炸毁。

在多次实战测试中,实验用的解放军36吨59式坦克直接被炸翻,坦克内实验动物全部死亡。

废除了不实用的69式双冲击引信,72式地雷的埋设也没有太多要求。

地雷埋深一些、浅一些都没什么关系,甚至可以直接堆在地面。

另外,72式引信的耐爆效果更是有很大进步。

即便是TNT炸药在地雷上空爆炸,冲击波向下冲击,地雷也无法引爆。

压盖受到瞬间压力时,传统装置不再是缓缓受力,会快速的下压引信外套筒。

此时外套筒来不及转动,就不能触发击针,当然也无法引爆引信,地雷根本就不会炸。

于是,72式地雷具有了非常优秀的抗爆性能。

不要说埋设在地下,就算直接堆在地面,也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为了阻挡联合国部队坦克装甲车的推进,曾经大量部署反坦克雷区,其中就包括不少从中国购买的72式反坦克地雷。

伊拉克军队埋设地雷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将地雷直接放在地面。

很多军迷觉得难以理解,不埋在地下的地雷,这还算是地雷吗?

这是因为72式具有很强的耐爆性,排除相当费时费力。联合国装甲部队无论是直接排雷,或者绕过雷区,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进攻的势头就被阻止了。

美军工兵曾做过实验,在伊拉克军队的雷场中,引爆重达500公斤,50米长的TNT排爆炸药。

剧烈爆炸以后,距离炸药1米外的72式地雷大多不会被引爆,也不会因为爆炸而失效。

有意思的是,解放军也难以排掉自己的72式地雷。

国产威力最大的GSL111履带式火箭扫雷车,使用内装32个重量各为12千克炸药包的大型扫雷火箭。在清扫非耐爆雷场时,能够一次开辟纵深1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的通道。但在清扫72式地雷的雷场时的效果却很差,空爆和地爆都只能使极少数地雷诱爆、失效或扫除其伪装层。

根据反复测试,72式第一次耐爆率高达90%,连续三次也有75%。

这就非常恐怖了,需要工兵花费大量时间来排雷,严重阻碍了坦克部队的前进速度。

72式诞生以后,立即大量出口到国外。由于物美价廉,仅仅卖到中东几个大国的地雷就有数万枚,一说全世界销量为20多万枚。

两伊战争期间,两个国家都曾大量进口72式地雷。西方认为,这种单价只有80美元的地雷,造成两军坦克装甲车辆的重大损失。

一般认为,苏制T55和T62坦克、中国制的59式、69式坦克以及英制酋长、美制M48、M60等坦克遇到72式地雷,会导致行动装置严重损伤,必须拖到后方长期维修,坦克兵还有可能出现伤亡。由于伊朗和伊拉克的维修保障能力都很差劲,基本上坦克触雷后就直接遗弃不要了。

在两伊战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外表似乎完好,履带却断裂,负重轮受损的坦克,基本都是触雷后放弃的。

如果是苏制BMP步兵战车、美制M113装甲运兵车、中国制63式装甲车等车辆触雷,往往就是车毁人亡,车辆会被严重炸毁,大部分坦克兵和倒霉的车内步兵都会伤亡。

如果是装甲汽车、军用卡车触雷,对不起,基本车辆直接成渣,车载士兵直接送火葬场了。

西方认为,两伊战争以及后来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治安战中,约有1000多辆坦克、装甲车和普通车辆被72式炸毁。

到今天为止,还有部分72式反坦克地雷,存储在中东国家军火库中。

而72式反坦克地雷的保存时间,理论上只有10年。也就是说,这些中东的72式早已经超过保质期,却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2015年9月,阿联酋军队在也门地区,发起了马里布复仇行动,其主要目标是夺取马里布大坝和锡尔瓦地区周围的山脉,打击胡塞武装。

之所以开展这次行动,是因为8月胡塞武装发射了一枚“圆点”导弹,造成56名阿联酋士兵、10名沙特士兵和5名巴林士兵死亡。

阿联酋军队非常愤怒,开始了报复性的攻势。

此次攻势中,阿联酋使用了12辆法国勒克莱尔坦克。

这些昂贵的现代化坦克,是阿联酋在90年代花费巨资从法国购买的。战斗第一天,一辆勒克莱尔坦克被伊朗制造的反坦克导弹击中受损,有两名坦克兵伤亡,坦克被拖回后方修理。

第二天,另一辆勒克莱尔坦克被72式反坦克地雷彻底炸毁。这辆50多吨的坦克,履带被炸断,车底也被炸了个洞,一名坦克兵当场死亡。

连续损失了两辆勒克莱尔坦克后,阿联酋军队将所有坦克撤退到后方。

72式地雷的性能已经比较成熟,解放军在1985年又推出了85式反坦克地雷。

85式是72式的改进型号,外形基本一致,引信方面做出了改进。

85式最大的特点是,它是全备雷,也就是不需要像72式一样在埋设时手工安装引信。

85式的引信直接装在地雷上,使用前将延期保险螺盖上的扳手逆时针转动90°,使其缓慢解除保险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72式和85式构成了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解放军反坦克地雷的主力军,直到今天也是非常实用的。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0 阅读:5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