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昭帝高演:在位仅一年,所谓北齐英主,不过是笑话而已

梨评历史 2024-05-01 11:49:14

北齐皇建二年(561年)十月,高演因杀害侄子高殷而心神不宁,为了散心,就喊上几个随从一起去郊外打猎。

不料途中马受惊跳起,高演一不小心从马上直接摔下,折断了不少肋骨,而自坠马之后,高演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也不由地让他开始考虑皇位继承问题。

2013《陆贞传奇》里乔任梁饰演的高演

按照嫡长子继承者,理应传给皇太子高百年,但高百年现在不过是五岁孩童,主少国疑,自己当初就是篡了侄子高殷的皇位,为了保全家人,他打算立弟弟高湛为皇位继承人,并哀求他好好对待自己妻儿老小。

同年十一月,高演驾崩,时年二十七岁,谥号孝昭。

作为北齐第三位皇帝,高演在位时间不过一年多,却被不少人称为北齐唯一的明主。

说实话,在位一年多的皇帝,就算英明能英明到哪里去?

轻徭薄赋,勤恤人隐。内无私宠,外收人物,虽后父位亦特进无别——《北齐书・孝昭纪》

于时周国朝政移于宰臣,主将相猜,不无危殆。乃眷关右,实怀兼并之志,经谋宏远,实当代之明主,而降年不永,其故何哉?——《北齐书・孝昭纪》

这是史书里对孝昭帝的评价,这么一看,简直就是一代明君,然而另一方面,又将这位明君称之为“蠕龙”。

什么是“蠕龙”呢?其实就是在地上爬的龙。

龙作为天子的象征,必然是高高在上呢,而且在神话里,龙要么飞龙在天,要么呼风唤雨,什么时候在地上蠕动呢?真正蠕动的反而是虫子。

柔然人自称草原狼,被同为草原出身的鲜卑人称之为“蠕蠕”

比如北魏就讥讽柔然人是“蠕蠕”,意为啥也不懂的虫子,是对柔然人的一种蔑称,而史官却借胎梦,讥讽高演为“蠕龙”:

太后凡孕六男二女,皆感梦。孕文襄则梦一断龙;孕文宣则梦大龙,首尾属天地,张口动目,势状惊人;孕孝昭则梦蠕龙于地;孕武成则梦龙浴于海;孕魏二后,并梦月入怀;孕襄城、博陵二王,梦鼠入衣下——《北齐书 · 列传 · 卷九》

文宣即高洋,孝昭即高演,武成即高湛,这三个龙,要么飞龙在天,要么翻江倒海,唯独高演是在地上蠕动的龙。

当然这种帝王出生之前的梦境,基本就是史官们为了证明帝王之姿而进行的杜撰,其目的就是借梦言事,相当于《红楼梦》里警幻仙曲一样,用这种方式告诉世人,高演这皇帝当的真不咋地。

高演是娄昭君的第三子,上面有两个才华出众的兄长高澄和高洋,下面有两个聪明伶俐的弟弟高淯和高湛。

在多子家庭里,夹在中间的孩子往往是不受关注的,更何况高演还是一个体态臃肿的大胖子,在一帮兄弟里,更加不出众,注定要被父亲高欢忽视,因而造成高演极度自卑的心理。

而这种自卑的心理又反过来助长他证明自己的心思,比如篡位。

本来皇位与他无缘,但高洋英年早逝,即位的高殷不过十五岁,给了他篡位的机会,

毕竟一个从小被忽视的人太渴望被看见了,对权利的渴望早已让他忘掉亲情,谁也拦不住,而撺掇的他就是王晞,至于原因,自然是复仇了。

王晞的哥哥是叫王昕,两晋时期的清谈之风到北齐时期依旧存在,王昕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一方面高洋不喜欢王昕的清谈之风,另一方面对惨死的元氏皇族深表同情,直接惹怒了高洋,高洋二话不说,直接处死了王昕。

北齐疆域

哥哥的惨死,王晞无能为力,好在不久高洋也驾崩,正好给王晞报复高洋子孙的机会。

他看出了高演对皇位的渴望,不断撩拨他,最终坚定了高演篡位之心。

天保享祚,东宫委一胡人,今卒览万机,驾驭雄杰。如圣德幼?,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殿下虽欲守藩职,其可得也!假令得遂?退,自谓保家祚得灵长不?——《北齐书 · 列传 · 卷三十一》

但高演也明白,靠一己之力根本坐不上皇位,于是从一开始,他就打算找高湛合作。

然而整个政变中,起主导作用的反而是高湛,至于高演,就纯露脸而已。

高归彦的消息是递给高湛的,也是高湛进行布局铲除一帮不服的老臣的,勋贵们也是听从高湛的号令的。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高演,高湛也完全可以篡位,反过来,离了高湛,高演真的啥也不是了。

甚至在关键时刻,高演居然想退缩了,要不是高湛坚持,高演最后都不一定能成事。

而且政变的结果,显然只能是高演得利,高湛为什么心甘情愿帮助呢?

很显然,所谓的皇太弟并不能满足高湛,换句话说,高湛所图更多,高演显然低估了这位弟弟。

2013《陆贞传奇》陈晓饰演的高湛

这么一看,篡位前的高演纯粹是一个没人缘又没能力却野心比谁都大的主。

就这样,他坐上了捡来的皇位上,以为封高湛为皇太弟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高湛的垫脚石。

至于王晞,在高演篡位后位极人臣,你要说王晞是贪图富贵吧,但他得势之后却纵情山水,淡薄名利,仿佛就是为了赶高洋子孙下台而已。

那登基后的高演是如何表现得呢?简直一言难尽。

之前说了,高演是非常不自信的人,篡位之时,高演立下重誓要善待高殷,却又时刻担心这个侄子会夺回皇位,最终违背誓言,处死了大侄子,把母亲娄昭君气的半死:

太后视疾,问济南(高殷)所在者三,帝不对。太后怒曰:"杀去邪!不用吾言,死其宜矣”——《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

当然政治斗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其他帝王也不是没干过,都是为了稳固皇权而已。

娄昭君生六个儿子,三个儿子称帝,一个儿子奠定北齐基业

但稳固皇权后,高演却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气量狭小的没边。

天保中,李愔、陆邛、崔瞻、陆元规并在中书,参掌纶诰。其李广、樊逊、李德林、卢询祖、卢思道始以文章著名。皇建之朝,常侍王晞独擅其美。河清、天统之辰,杜台卿、刘逖、魏骞亦参知诏敕——《北齐书 · 列传 · 卷四十五》

高洋天保年间,群星灿烂,哪怕是高湛河清、高纬天统年间,也能量才而用,唯独高演的皇建年间,独宠王晞,但王晞又在干嘛?每天和众人游宴,至于朝廷大事,都放在一边。

指望高演和王晞这对君臣治国,还不如高纬,尤其是对魏收的态度。

魏收满腹经纶,但却被高演视为前朝旧臣,听信宠臣王晞谗言,极力打压,什么任人唯贤,在高演眼里只有派系之分。

而后高湛上位,却纳才而用,重用魏收,两相对比,高演缺乏人君之度。

魏收画像

但有人说了,史书记载,高演皇建年间国力大增是怎么回事?

(天保末期)又多所营缮,百役繁兴,举国骚扰,公私劳弊。凡诸赏赉,无复节限,府藏之积,遂至空虚——《北齐书·文宣帝纪》

(皇建年间)于时国富兵强,将雪神武遗恨,意在顿驾平阳,为进取之策——《北史·卷七 齐本纪中第七》

这么一看,高演表现的确不错,但要知道,高演执政时期不过二十个月,满打满算也就在位一年半。

就算天纵奇才,也不会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国富兵强,毕竟客观生产力在哪里,最简单的就是粮食,就算风调雨顺,也不足以让空虚的府库变得立即充盈起来。

除非高演横征暴敛,然而史书又说高演“轻徭薄赋,勤恤人隐”,要么高演会仙术,这又不可能。

很显然,这段话又是史官们的杜撰,目的大概就是贬低高洋、抬高高演罢了,当然史书黑高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高演也知道,自己的确不如哥哥高洋的,于是在登基三个月后,不顾王晞劝阻,执意出征讨伐库莫奚。

库莫奚

按理说刚刚登基,需要稳固皇位,急忙出征,后方定然不稳,但高演却力排众议,显然他有自己的考量。

原来此前高洋多次征讨库莫奚,打的库莫奚胆战心惊,高演想狐假虎威,借着高洋的名头出征立威。

毕竟库莫奚远离中原,根本不知道高洋已死,高演就利用时间差,让库莫奚以为依旧是高洋带兵出征,因而留下牛马慌不择路的逃了。

此前高洋的征讨,每次回来都记载了杀敌数目和缴获牛马数目,但此次高演出征,仅有“大获牛马”的记载,至于杀敌数目则毫无记载,可见这次出征,就是一次狐假虎威的征讨,高演这算盘打的真不错。

就这么一个无才又小心眼的君王,为何能在史书留下这么好的名声?还能得到“孝昭”的美谥?

其实就是贯穿北齐始终的“《魏书》案”作祟。

《魏书》

高洋称帝后,命令魏收撰写在北魏国史基础上撰写《魏书》,其目的就是从舆论上宣扬北齐是正统,斥责西魏和南朝魏僭越,并承诺魏收如实写史,自己不会学拓跋焘杀害史官。

然而修成之后,却被口诛笔伐,一大批北齐权贵子弟攻讦《魏书》,要么认为魏收遗漏了他们家族的职位,要么就说自己家族居然不被收录史书,要么说魏收诋毁自己家族。

实际上,这件事的本质就是门阀士族私利和魏收之间的矛盾,毕竟魏收写的时候涉及了很多北魏末年的事情,而到了北齐的时候,这些前朝的子弟依旧遍布朝堂,哪怕据实记录,也很难让所有人满意,因而《魏书》背上“秽史”之名。

面对声讨,高洋却极力支持魏收,对于诽谤《魏书》和魏收的士人们则进行了严惩,这里面就包括日后编写北齐史书的《齐志》王劭的父亲王松年和撰《周齐兴亡论》的卢思道。

时太原王松年亦谤史,及斐、庶并获罪,各被鞭配甲坊,或因以致死,卢思道亦抵罪——《北齐书.魏收传》

可想而知,这两人会对高洋什么态度,也因此之后北齐诸帝差劲的描绘都深受二人的影响。

得罪士人史官的皇帝,后世名声一般好不了

而高演一上位,就替这些人翻案,让这些受到打击的士人感激涕零,自然会在史书里为其说好话:

孝昭擢拜给事黄门侍郎。帝每赐坐,与论政事,甚善之。孝昭崩,松年驰驿至鄴都宣遗诏。发言涕泗,迄于宣罢,容色无改,辞吐谐韵,宣讫号恸,自绝于地,百官莫不感恸——《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五裴让之》

高洋有多差劲,高演就有多贤明,为自己“翻案”的高演才是真正令主:

齐自天保受终,迄于武平丧国,孝昭之外,竟无令主——《周齐兴亡论》

至于到底有多贤明?《北齐书》里所有夸奖高演都是说他个人品德不错,但几乎很少提及他的执政能力。

就和后世一样,粉丝极力夸赞自家爱豆们长得帅,情商高,人气高,但就是不说演艺水平,你猜为什么?很显然,不达标呗。

说实话,高演才是真正北齐衰败的罪魁祸首之一。

从东魏时期,朝廷内部就有晋阳的鲜卑勋贵和邺城的斗争,高澄是扶持邺城文官势力对抗的,压得晋阳鲜卑勋贵抬不起头来,要不是突然被刺杀,说不定就成功了。

然后高洋称帝,威望不如哥哥,只能妥协里斗争,但本质上还是打击晋阳勋贵。

但高演倒好,因为得国不正不得不而向勋贵低头,将两位哥哥的努力全部葬送,彻底动摇了北齐的国本,其破坏程度已经也只有日后的高纬可比了,但在能力上高演还是不如高纬的。

北齐壁画(徐显秀墓)

高纬虽说是亡国之君,但能力合格,他懂得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并且懂得去除掉对皇位有威胁的政敌,只是北齐从高欢时期,鲜卑勋贵和邺城文官内斗过于频繁,在皇位更迭之后频繁被屠。

直接导致高纬继位后内无匡辅之臣,外无尽力大臣,只剩下亡国一条路了,当然高纬本身也很奇葩,但在能力上还是高于高演的。

这么一看,在北齐诸帝中,高演的能力是最差的,所谓高演是北齐第一明君,简直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参考资料:

《北齐书・孝昭纪》

《北齐书・列传・卷九》

《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一》

《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

《北齐书・文宣帝纪》

《北齐书・魏收传》

《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五裴让之》

《周齐兴亡论》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