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小孩跌倒,爸爸怒摔地面:有几个父母对“熊孩子”的“言传身教”?

凉栀儿 2024-01-24 13:33:51

要是小孩在家里跌倒了,你该怎么做?

在一次追踪中,研究人员随机选择50户人家,半数以上的父母在面对小孩跌倒时,都会安抚小孩,并将小孩跌倒的原因归咎于外力。

而且,还对“害”了孩子的东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打骂。

上个星期,我带着孩子去了一家超市,却遇到了一个让我很无奈的事情。

一位父母抱着三岁大的儿子去逛街,结果小孩一脚踩空,直接摔了个狗吃屎,由于地面比较坚硬,小孩顿时哇哇大哭。

宝爸宝妈见状,连忙安慰,可孩子却哭得更厉害了,这时,爸爸抓起旁边的一个灭火器,对他说道:“都是地板有问题,你敢欺负我们的孩子,我来帮你。”

说话间,还想拿起灭火器往地上一扔,幸好商场的店员反应快,否则,这位宝妈为了哄小孩,可是要吃不少苦头的。

不只是他,河南周口,两天前,有个小孩想要碰一下邻居家的玫瑰花,却不小心把自己的手给刺破了,然后他的家人就跟他吵了一架,后来他的另外一位亲戚,还用铁锹把他的玫瑰花给拔了。

其实,这个办法,看似可以暂时安抚孩子,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外在的原因,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反省,或者是用错误的方式,那么,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一个调皮的孩子。

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无非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熏陶”而已。

让孩子认为这是“别人的错”,这才是最坏的教育

身为父母,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出色。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某些不恰当的方式,使子女一步一步地走入歧途。

最差的教育方式,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归咎于其他人。

自己摔了一跤,第一反应就是责怪桌子和凳子,却没想过是不是自己的错。

哪怕是被花刺了一下,他也不会去想下一次会不会去碰,而是会选择复仇,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一切,都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认知,都有很大的影响。

并且,其后果之严重,远超我们的预想。

首先,儿童将会缺少同情心。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从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来看,3-7岁是幼儿道德建构的时期,此时的幼儿有两大特点:

第一,对权力的片面的尊敬;第二,评判一件事的好与坏,要看结果而非行动。

说白了,就是家长说的对,家长说,那都是地上滑,所以摔了一跤。

更主要的是,他们只看结果去评判事情的好与坏,却忽视了自己可能犯下的错误。

其次,他们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当父母将一切的过错都归咎于他人,却忽视了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轻易地将责任推到他人的身上,这样的孩子,又如何能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

还有就是,没有任何规则可言。

即使家长做了错误的榜样,他们也能正确地接受。

如果家长不讲道理,不按常理出牌,对别人指手画脚,搞破坏,那么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接受这种做法。

那样的话,孩子们应该有的秩序感和行为界限感都会消失。

而当他们长大后,失去了这些规则,他们就会变得肆无忌惮,做一些让他们心疼的事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儿童跌倒,还是被外物刺伤,都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引导。

儿童跌倒受伤时,正确的指导非常关键

不管是跌倒了,还是受到了外力的伤害,如果父母的指导得当,不仅可以让孩子快速的放松下来,还可以让孩子变得热情开朗,变得更好。

究竟该如何去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第一,确定自己的安全,并给予安慰。

婴儿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不管我们如何关注,如何呵护,都难免会有磕碰。

因此,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他的安全。

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大碍,就是被吓到了,那就一定要让他冷静下来。

有一个很重要的办法,那就是:共情抚慰。

怎样产生共鸣?很简单,就是跟孩子说:你摔下来的时候,妈是不是很疼?

说话时记得要给宝宝按摩,并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

第二点,告诉孩子“板凳也疼”

等宝宝慢慢地不哭了,我们再开始下一个步骤。

这种指导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很痛苦,但“其他人也很痛苦”。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当然,一些父母也许会觉得孩子们听不懂。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2-7岁的儿童,正是计算的时期,他们可以很好地分辨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区别。

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有生命和情感的。

因此,用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自己不仅能获得父母的关怀,还能慢慢地考虑他人的情绪,以及心态的改变,这样,孩子就能更好的处理事情。

第三,安慰一下“凳子”,让它安静下来。

说完了并没有完,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

父母可首先触摸板凳,并鼓励幼儿共同抬起小板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孩子明白,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了他人的不便,要及时加以解决。

俗话说,三岁看大,要从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和认知。

最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最后,还望各位宝爸、妈妈们,别做“月季花”的杀马特,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一朵热情向上的太阳花。

0 阅读:11

凉栀儿

简介: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