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既然已经学会独孤九剑,武功天下第一,为何不重振剑宗?

掠影后有感 2024-02-26 16:28:25

因为风清扬所追求的,并不是世俗权力,而是剑道极致,破碎虚空。

当初,张无忌意兴阑珊,将明教教主之位传予杨逍,携赵敏归隐蒙古。杨逍接任后,因其性格孤傲,武功行事也不足以服众,使明教渐渐变得如一盘散沙。加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明教旧人大肆打压,导致盛极一时的明教,很快便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就在这时,范遥参照北宋年间的“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残卷,创出了能够吸人内力的歹毒武功“吸星大法”,并借此武功大进,深夜悄然潜入皇宫,逼朱元璋签订城下之盟:朝廷不再追杀明教旧人,明教改组为普通的武林门派,并举教北迁至燕地,帮助朝廷抵御蒙古。

明教改组北迁后,将明教的“明”字拆开,改名为“日月神教”。明教向来行事诡秘,不择手段,张无忌成为教主之后才稍稍改观。如今改组为日月神教,又没了约束,便很快恢复了此前的作风,而且变本加厉,于是又渐渐被江湖中人称为“魔教”。

本来,张无忌在万安寺救下六大门派高手,后又在少室山并肩作战,明教与中原武林的关系已大大缓和,但随着杨逍、范遥、韦一笑等人先后去世,中原各大派也经过几番人事变换,日月神教与各大派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渐渐发展至互相仇杀、水火不容的地步。

1420年秋,日月神教十大长老偷袭武当,将张三丰手抄的一本《太极拳经》以及他青年时佩带的真武宝剑夺走。当时担任武当掌门的是武当第四代弟子清风,他想起七十多年前,蒙古郡主赵敏带人大举进攻武当,小师叔张无忌扮作他的模样,以太极拳、剑大败蒙古高手,其间种种,仿似昨日,而小师叔带领的明教,如今却变成了横行霸道的魔教,还抢走了武当两件镇派至宝,不禁令人唏嘘。而自己身为掌门,却不能护住张三丰祖师的宝物,也没有能力去魔教夺回,实在没有颜面再留在武当,于是散去一身武功,悄然下山而去。

清风此时已年过八旬,余生唯一的愿望,便是回到襄阳老家,埋于故土。然而他失去武功之后,已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普通老人,行动迟缓,举步维艰。襄阳到武当不过三百余里,七八日路程,但在清风看来已如登天一般。在武当山脚下的小镇,清风本想雇一辆马车,但车行的人看他须发皆白,连走路都走不稳,都怕路上出事,不肯租车给他。

正在清风发愁之际,一个八九岁的小乞丐来到了他的面前。这小乞丐衣衫破烂,身体瘦弱,面有菜色,但一双眸子却很有精神。小乞丐表示,自己可以一路扶着清风回到襄阳,只要他让自己吃饱饭就行。清风笑着问小乞丐叫什么名字,并说只要小乞丐把他送到襄阳,一路上自己吃什么,小乞丐就吃什么。小乞丐说自己无名无姓,来自哪里都忘记了。只记得半年前一觉醒来,已出现在武当脚下。

清风笑了笑说,记忆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不快乐,往往是因为记性太好。你能忘了此前的一切,是你的福气。小乞丐心道,自己现在吃了上顿没了下顿,还有什么是能比现在还要痛苦的?但他知道面前的这个老人,似乎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便只是笑了笑,并不反驳。这时清风又说要给小乞丐取个名字,此刻月白风清,风中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于是清风为这个孩子取名为“风清扬”,其中还暗含了“清风”的道号。

小乞丐对“风清扬”这个名字十分喜爱,一路反复吟诵不止。有了风清扬的照顾,七天之后,清风顺利抵达襄阳。此时,他已进入弥留之际,便请求风清扬将他埋葬在岘山的一个无名荒谷。为表感激,他给风清扬留下了十张一百两的银票,还教给他一篇道家呼吸吐纳的法诀。

埋葬了清风之后,风清扬日日修炼法诀不辍,无论行走坐卧,都按法诀规定的节奏进行呼吸。三个月后,风清扬的体质和记忆力都大有长进,且不需念诵口诀,也可自动运行。半年之后,风清扬已可在山野间纵跃如飞,读起书来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三年之后,风清扬的力气超过同龄人一倍,弹跳能力则超过同龄人两倍。

又过五年,一日,风清扬在荒谷练功累了,便找了一个山洞休息。不知过了多久,风清扬忽然被一阵阵兵刃破空之声惊醒。他循声走出山洞,只见如水月光之下,一位中年人正在教一个年轻人剑法。风清扬见那剑法非常简单,找了一根树枝试演一遍后,已是烂熟于心。只是他觉得简单,那年轻人却学了好几遍,仍是不得要领,使中年人很是无奈。

再说风清扬,他沉浸在中年人所教的三招剑法之中,每一招、每一式都看得清清楚楚,练过几遍之后也就会了。然而,正得他洋洋得意之际,师徒二人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质问他为何要偷学别人的武功。风清扬说,是他先到了这个山洞,你们二人才来这里传授武功。而且他无门无派,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规矩。

二人中的师父听风清扬说完,沉默半晌,才说让徒弟去试试风清扬的剑法。徒弟持剑攻向风清扬,风清扬无奈之下,便以刚刚学到的剑招应对,数招过后,便将那徒弟手中的长剑击落。师父看风清扬所使的剑招,分明是自己这几日刚刚创制出来,今日才交给徒弟,但风清扬施展起来,已颇得其中三昧,不由暗暗称奇,便有了收徒之意。一问之下,风清扬欣然同意。

那一对师徒,师父唤作蔡子峰,徒弟唤作君不弃,是华山剑派中人,于是风清扬也就成了华山剑派的弟子。风清扬入门三年,已尽得华山剑法真传,成为同辈弟子中的剑法第一人。而这个时候,华山“剑宗”、“气宗”之争已初露端倪。

风清扬的师父蔡子峰,坚持“剑在气先”,认为剑法的精妙足以弥补内气的不足。但风清扬剑法有成之后,深知自己剑法进境神速,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清风当年所传的呼吸吐纳之法,但他身份尴尬,也不便多言,于是遇到华山“剑宗”、“气宗”之争,便置身事外,避而远之。

风清扬到华山剑派三年后,恰遇华山剑派“剑宗”、“气宗”弟子五年一度的大比,同时,又赶上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一百九十岁寿辰。此时张三丰早已云游在外,不在武当,但武当派的徒子徒孙为表对张三丰的尊敬,仍在每年他寿辰之际,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武林各门各派,也会送上贺礼。风情扬为躲开派中纷争,便自告奋勇,要去武当送上贺礼。

为躲开麻烦,风清扬早早出发赶往武当。不过,他看到时间非常宽裕,便先去了襄阳,到无名荒谷祭奠清风。风清扬在清风面前磕了四个响头,感谢他传授自己武当内功心法,为自己练好剑法打下了基础。拜祭完清风,风清扬正想离开,天空中突然黑云四合,暴雨倾盆而至。

风清扬施展轻功身法,四处寻找躲雨之处,但风雨如晦,一片阴暗,他没有找到当年自己歇息的山洞,反而进了一个陌生的山洞。这山洞中有一张石床,石床旁边有一个石堆,垒成坟墓的形状。风清扬看那坟墓十分简陋,不似人类所有,心中奇怪,便将石头一一搬开,挖出泥土,终于在三尺之下,发现了一个油纸包裹着的石匣。

他打开石匣,发现其中是一本绢册,封面上是四个剑气淋漓的行楷大字:独孤九剑。他心中砰砰直跳,紧接着打开扉页,上面记载了一段故事,说的正是“独孤九剑”的由来。

在三百年前,有一位叫作独孤康的少年,他七岁时,父母惨遭奸人所害,矢志报仇。为此,他九年练剑,三年试剑天下,随后杀尽仇寇,报了大仇。此后,独孤康专致剑道,先后突破重剑、木剑和无剑境界,欲求一败而不可得,于是改名独孤求败,隐居无名荒谷,埋剑于冢,身边只余一只大雕为伴。

独孤求败隐居多年,剑法渐渐臻至不可思议的境界,全身三百六十五处窍穴,都可发出无形剑气。最后,独孤求败以剑气破开当前虚空,飞升至另一世界。临行前,他将平生剑法精华,著成一部“独孤九剑”秘笈,埋于山洞,等待有缘人前来发掘。

风清扬观看“独孤九剑”秘笈,发现其有式无招,剑理讲究“料敌机先”、“以无招破有招”,破尽天下一切武功,甚合自己脾胃,于是立即着手修炼。历经二十一日,风清扬练成其中七式,只余“破掌式”、“破气式”,因功力不足,未能练成。

回华山后,风清扬剑法已跃居华山剑派第一。三年后,岳肃根据《葵花宝典》,创制出“紫霞神功”,蔡子峰则创出了“夺命连环三仙剑”。两人一番比试,仍是平手之局,却都在心中对对方深为佩服,心中对剑、气的坚持也因此有所动摇。蔡、岳有心消弭剑宗、气宗之争,奈何双方已尾大不掉,局势非一朝一夕能够扭转。

正在此时,日月神教为抢夺《葵花宝典》,派十大长老大举进攻华山。五岳剑派合力对敌,仍不是日月神教的对手,最后还要靠阴谋秘计,将十大长老困死于华山山洞之中,才得惨胜。而岳肃和蔡子峰二人,也因此战身受重伤,不久便双双辞世。而他们试图化解剑宗、气宗的努力,也从此付之东流。

蔡子峰临终前,将“紫霞神功”的口诀传给了风清扬。风清扬修炼之后,内功一日千里,终于在十三年后,练成了独孤九剑“破掌式”,无敌于天下。又过了十年,剑宗、气宗举行比试,决定掌门人选。气宗为取得胜利,制造江南娶亲骗局,使风清扬未能参战,导致剑宗一败涂地,气宗夺得掌门之位。

后来,气宗还一度害怕风清扬一气之下,为剑宗报仇,重夺掌门之位。殊不知,风清扬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剑宗、气宗之争,以及华山剑派掌门之位,甚至天下第一的名头,他也视之如敝履。他的终极目标,是和独孤求败一样,破开虚空,飞升至另一个崭新的世界。又怎么可能把重振剑宗这样可笑的目标,放在心上?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掠影后有感

简介:品电影,观影视,聊文章,找寻那一份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