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可以互通有无,为什么武汉七校联盟取消了?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7 15:26:33

国内的高校联盟也不少,最出名的便是c9联盟,对标的是常青藤。

此外,还有e9联盟,以及去年提出的k9——科创联盟。

这些联盟,也就一年举行一两次的学术交流会议,平时的走动也不多。

在名校林立的武汉市,曾经有过“武汉七校联盟”。

现如今,实现了接近20年的七校联盟,如今已经取消了。

都说“好的大学,没有围墙”,在今年的元旦期间,清北宣布两校互相开放课程。

由此可见,这种互通有无的教学模式,的确是有优点的,那为何七校联盟取消了?

一种观点认为“

清北互相开放的课程大多都是通识课不涉及到主干课程,所以最多也就是两边教务认不认学分的问题。

而且因为PF记分,所以成绩认定问题也省了,所以没什么阻力。

另外这些课都是和本校的学生一起上的,不用单独开课,所以不需要投入什么资源。

所以大家都抱着图一乐的心态去上课。

北大似乎和北外也开了几门课,都是通识外语课。

湖北的几个学校没搞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学位后来被规范化了。

原来按照双学位运作的,大概就是交钱上课,认定学分,学分够了给发个双学位证书。

这样之后,面试之类的多少能忽悠几句。

当然,作为合作校能拿到更多的录取名额,价格也会便宜很多。

后来教育部搞了个第二学士学位,之前的双学位就得改叫辅修了,没有相应的学位证书了,于是就没什么含金量了,提这个的人就不多了。

专业课还是比通识课累不少,所以要不要报名还是要权衡一下的。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清华北大可以互相开设课程,不改变大学招牌(高考筛选) +专业毕业证(专业筛选)的传统模式逻辑。

而七校联合招生的“双学位证”用“xx大学的专业培养认同”代替传统的大学招牌(高考筛选) +专业毕业证(专业筛选)的认同逻辑。

“双学位证”的公信力是七校信用背书的,操作空间那是巨大的,公信力得不到社会认同;

而传统模式的公信力可是国家信用背书的,公信力基本得到社会认同。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581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1:09

    所以以后网上清北生互掐的搞笑剧就不再存在了?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