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要造“星舰”,直径10米起飞重量约4100吨,还能回收降落?

冬冬侃娱乐 2022-10-16 19:18:06

最近,SpaceX“星舰”亚完全体第四次组装上塔,高度达到120米,起飞重量达到3500吨级,相当于一艘护卫舰,超过当年的“土星”5登月火箭,而它预计将在今年12月底进行首次轨道级发射,如果顺利的话,届时我们将看到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航天器发射画面。

星舰首次轨道级发射暂定今年12月

而就在今天,我国公开了第一代可回收火箭正在论证中的消息,它和“星舰”一样,采用垂直起降方案。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多次起动深度变推重复使用发动机技术、高精度多约束垂直返回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大承载高可靠着陆缓冲系统技术、钝头体大速域返回气动特性预示技术、高马赫反向喷流热环境预示和防护技术、大扰动负过载低温推进剂管理技术和栅格舵与直气复合控制技术,目前部分技术已经获得突破。

又是龙老的PPT啊

之所以说它是中国版“星舰”,而不是中国版“猎鹰”9,主要是因为该方案的直径为10米,超过“星舰”9米的直径,而“猎鹰”9的直径只有3.7米,尚不及我们的长征五号。另外,根据龙院士的PPT,中国版方案的起飞重量大约是4100吨,也超过了“星舰”的3500吨级。

直径和起飞重量比星舰还大?

当然,中国版“星舰”的方案也有5米直径的,另一个消息则说是有3.35米、4米和7米三种构型,使用甲烷做燃料,运力覆盖2.5吨至20吨的700km太阳同步轨道,看起来有点长征五号后继型的意思。

方案有好几个

无论是哪种直径和构型的方案,也不管是“星舰”还是“猎鹰”9,最根本的问题是垂直起降的火箭回收复用技术。在这一领域,我国有长征6X、长征8R等方案正在探索当中,而新一代载人火箭新921和长征九号,也都将该技术作为标配,预计在2030年前,我们就可以突破,届时火箭回收复用技术将白菜化。

长征8R的整体回收方案

而除了国家队之外,我国的民营航天和商业航天公司也在发展自己的可回收火箭,比如在今年5月,江苏南通的深蓝航天就成功实现了“星云”M1试验火箭1公里高度的垂直回收,技术水准相当于“猎鹰”9的原型,也就是“蚱蜢”火箭的迷你版。

星云M1公里级试飞

另外,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二号”也是可回收的复用火箭,计划2024年发射,可复用20次,复用次数与“猎鹰”9不相上下。而早在几年前,网上就曝光了它的缓冲着陆腿,与国家队的长征8R和SpaceX的“猎鹰”9的设计异曲同工。

双曲线二号的缓冲着陆腿

长征8R的缓冲着陆腿

而在飞船方面,除了国家队的神舟、天舟和新一代飞船之外,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科技中心还曾在今年1月提出了亚轨道旅游火箭和飞船方案,飞船类似SpaceX“龙”飞船的方案,但只执行亚轨道观光旅游任务,而它的火箭,则和前世界首富贝索斯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类似,回收则借鉴“星舰”的助推器,精准落回发射塔,用捕捉臂抱住,可谓是一个“超级缝合怪”了。

这可真是一个超级缝合怪

可能有人看到我们的方案像“星舰”、像“猎鹰”9、像“新谢泼德”,又要开始嘲笑了,什么“山寨”、“抄袭”的词说一大堆。但实际上,这只是航天领域紧盯世界最先进航天动态的常规操作,各国的航天项目在方案阶段互相借鉴很正常,什么方案都要研究一下,当年F22的模型也不知道被我们放进风洞里吹了多少次,有钱没办法,但最终会在吸取别人经验和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真正适合我们的方案。

猜一猜这是什么火箭的方案?

0 阅读:36

冬冬侃娱乐

简介:冬冬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