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终弟及的传位常引发动乱,故孙权称帝后只将孙策追封为王

史海撷英 2024-05-12 17:30:25

孙权称帝后,追谥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同时,孙权又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并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改封为上虞侯。

孙家创业,自孙坚开始。不过,把江东打下来的人,正是孙策!而孙权的地位并不是从父亲孙坚那里直接继承来的,而是从哥哥孙策手中继承而来的!

于情于理,孙策都应该与父亲孙坚一样,被追谥为帝,其子获封王爵。然而,孙权却只承认兄长孙策是王,并只让孙策的儿子做了侯。

孙权

孙权这么做不合常理,是不是有些尖酸刻薄,忘恩负义?对此,后世史家各有评价。

史家评价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认为:“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值得批判!而晋人孙盛则反对陈寿的看法。孙盛认为:“孙氏兄弟皆明略绝群。创基立事,策之由也,自临终之日,顾命委权。夫意气之间,犹有刎颈,况天伦之笃爱,豪达之英鉴,岂吝名号于既往,违本情之至实哉?抑将远思虚盈之数,而慎其名器者乎?夫正本定名,为国之大防;杜绝疑贰,消衅之良谟。是故鲁隐矜义,终致羽父之祸;宋宣怀仁,卒有殇公之哀。皆心存小善,而不达经纶之图;求誉当年,而不思贻厥之谋。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势一则禄祚可终,情乖则祸乱尘起,安可不防微于未兆,虑难于将来?壮哉!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将相在列,皆其旧也,而嗣子弱劣,析薪弗荷,奉援则鲁桓、田巿之难作,崇之则与夷、子冯之祸兴。是以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群情绝异端之论,不逞杜觊觎之心;于情虽违,于事虽俭,至于括囊远图,永保维城,可谓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者也。陈氏之评,其未达乎!”

孙盛的评价无疑是靠谱的!孙权如果追尊孙策为帝,风险确实是非常大的!

孙权亲身经历过的危机记忆

这要从孙权早期的亲身经历说起了。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去世。孙策临死前,指定弟弟孙权接班,并让张昭、周瑜辅佐之。

然而,即便有了孙策的亲手指定,即便有了张昭、周瑜这种有名望有才能者的倾心拥戴,孙氏宗族兄弟中,仍有许多人觊觎孙权的位置!

首先是孙权的从兄孙暠。

这个孙暠是孙坚兄弟孙静的儿子,当时驻屯乌程,他整顿兵甲,企图趁各地方官给孙策守丧,地方空虚的机会,率军攻取会稽,夺取大位。“策薨,权统事。定武中郎将暠,策之从兄也,屯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会稽闻之,使民守城以俟嗣主之命,因令人告谕暠。”幸亏虞翻等人临机应变,奋起阻止,孙暠才未作乱。虞翻说孙暠曰:“讨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摄事统众,宜在孝廉,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孝廉除害,惟执事图之。”于是暠退。

孙辅

其次是孙权的另一位从兄孙辅。这个孙辅当时是庐江太守。孙辅觉得孙权没有能力坐镇江东,遂暗中与曹操来往。结果,事情败露,孙辅被控制起来,左右皆被杀掉!“辅恐权不能保守江东,因权出行东冶,乃遣人赍书呼曹公。行人以告,权乃还,伪若不知,与张昭共见辅,权谓辅曰:‘兄厌乐邪,何为呼他人?’辅云无是。权因投书与昭,昭示辅,辅惭无辞。乃悉斩辅亲近,分其部曲,徒辅置东。”

继位之初,宗亲将领,有人企图直接夺权,有人企图里通“外部势力”,这些都给登位之初的孙权上了一课!

1、孙权的威望与兄长孙策相去太远!

孙策治军期间,不要说平辈的兄弟了,就是舅父吴景、叔父孙贲、孙静等当时已经成名的长辈将领,都折服于孙策,安心替孙策驱使。

孙策虽是孙坚长子,但是,孙策并不是孙坚武装力量的直接继承人!孙策是靠着自己的武名威望,搞定一切的!而孙权,是受孙策指定直接接班,但其从兄弟却还有不服者!

由此来看,孙策虽然已经死去,但孙权怎能不对兄长的“余威”保持忌惮呢?

2、宗亲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不可以不慎重处置!

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孙暠还是孙辅,他们事情失败后,孙权都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相反,他们的子弟依然长期在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孙暠的孙子孙峻、孙琳,后来都是东吴权臣。

孙权

这当然不是因为孙权心慈手软,而是因为:孙氏在江东缺乏门阀基础,要抗衡江东大族,只有紧紧依靠孙家内部的力量!

既要长期依靠,又要保持控制,这是孙权维持江东稳定的“国之大防”!而这个“国之大防”,关键仍然是“防”早已经去世的孙策!

孙策的“余威”

到孙权称帝后,即便孙策已经去世多年,但孙策的“余威”依然足以令孙权时刻保持忌惮!

1、孙策在江东留下的雄主之风!

不管孙权如何淡化,孙策就是江东政权的开创者,这一点早已深入人心!后来,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时期,民间仍然“讹言谓奉当立”,导致孙奉被处死了。

孙奉就是孙策的孙子,当时只是一个侯爵。可见:即便孙权否认孙策的帝位,但是,民间仍然认为孙策的后人有“当立”的继承权!

可以说,倘若孙策在东吴“官方”有了帝王之尊,则“谓奉当立”的可能就不是民间传闻了,而将是大族、宗族夺权中的舆论武器!

孙策

孙权的地位还是哥哥孙策让给他的,孙策的儿子和孙权的儿子竞争,孙权的儿子并没有“优先权”!所以,只有通过名分上早早强行树立差别,才能给孙权的子孙“优先权”!

2、孙策留下的“人脉”

(1)江东旧臣,多为孙策旧部。

作为创业之主,“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将相在列,皆其旧也”。尽管周瑜等人英年早逝,但是,像张昭、吕范、虞翻等功臣宿将,皆为孙策旧部,并在朝堂享有最高威望。而老一代如周瑜、张昭等人的儿子“官二代”在江东也同样保持着较强的实力!

(2)江东四大家族,三家为孙策女婿。

孙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顾邵、陆逊、朱纪。顾、陆、朱、张,江东四大家族,三家是孙策的女婿。论及姻亲关系,孙策与江东大族的纽带比孙权还严!

所以,孙策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其威名仍在,其在江东旧臣、江东大族中的“人脉”仍在。这种“余威”如果不能得到限制,是很可能影响到江东内部稳定的!所以,孙权必须“防微于未兆”!

防微于未兆

孙权之位,继承自兄长孙策。

历史上,这种兄终弟及的传位,常常引发严重悲剧。比如春秋时期的宋国,就因兄传弟,弟传兄子,结果两系继承人在继承权问题上含糊不清,导致“祸及十世”的。

孙权

皇位继承权的清晰稳固,是“国之大防”,是一丝一毫的含糊也不能有的!何况,江东政权缺乏根基,实在经不起折腾。孙权“苛待”孙策及其后人,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孙权以孙策为王,其实就是明确继承顺位:孙权的儿子拥有无可争议的继承优先权!虽然理论上孙坚的后人都有继承权,但其继承顺位明确地排在孙权的儿子们之后!

孙权只以孙策的儿子为侯爵,也是明确继承顺位:孙策儿子的地位就是比孙权的儿子低一级!继承顺位上也明确排在后面!

如此,孙权“牺牲”孙策的名分,有违小义,但却事实上是最符合江东稳固的!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0:36

    后世元朝就因为兄弟传位造成内斗从忽必烈去世一直打到元顺帝上台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