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37年造芯全史:A系列之前那鲜为人知的失败蛰伏历程

真义科技 2024-05-19 10:41:05

(一)失败历程

1,RISC 问世

1964年,超级计算机 CDC6600 初步将“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理念运用于存储器载入/回存架构中。

紧接着的1965年,IBM为了打败 CDC6600,开始启动“ACS-1(尖端计算系统)”项目。可惜三年之后该项目被搁置,但这期间却积累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技术及创新。

1974年,IBM研究中心的 John Cocke 证明,计算机中约20%的指令承担了80%的工作,这就是 RISC 的核心概念。

同年,IBM 801项目在 John Cocke 的主导下开始了。1980年夏,“蓝色巨人”研发的IBM 801初版问世。

这是最早基于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微处理器开发的计算机,虽然“RISC”这个名词要等到1981年才出现。

IBM的成功,以及1981年“RISC”名称于学术性论文中问世,使得全球科技界逐渐掀起了“RISC项目”的研发浪潮。

其中 Acorn Computers 公司(ARM公司前身)也不例外。

1985年,Acorn Computers 公司推出了其第一款 RISC 微处理器ARM1——命名源自“Acorn RISC Machine”缩写。

2,苹果入局

1986年,成立十年的苹果公司,已经看不到乔布斯的身影——在1985年他被苹果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联合董事会逐出了苹果公司。

乔布斯出局后,斯卡利开始对苹果的业务进行重组,其中就包括成立一个“高新技术小组(ATG)”,专门负责探索革命性的高新技术。

而苹果的第一次“造芯”尝试,就始于ATG。之所以苹果决定亲自“下场”,则是因为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处理器太不靠谱了。

当初摩托罗拉该系列芯片刚问世的时候,性能在行业内是顶尖的,苹果也借助其强大的性能在1984年推出了极其经典的 Macintosh(初代Mac)电脑。

但是,随着硅谷兴起的“RISC芯片热”,以及行业巨头英特尔的步步紧逼,摩托罗拉的芯片开发进度逐渐落后竞争对手,这直接拖累了苹果的产品竞争力。

因此在1986年,“水瓶座(Aquarius)”计划正式启动,苹果的 ATG 与 AT&T 的微电子部合作——苹果负责芯片设计而另一方则负责生产制造。

该计划中,苹果设计了一款“非主流”的四核处理器——其中非常大胆地采用了无高速缓存(Cache)设计!只保留了很少的片上内存,由软件管理存储。

芯片设计并非纯理论工作,而是要实打实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基础工作;很明显,苹果的芯片设计工作陷入了“纸上谈兵”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1989年,折腾几年并烧光了几千万美元研发经费后,水瓶座计划还是被终止了。同时被终止的,还有一个“霍比特人(Hobbit)”芯片计划,该计划的芯片是准备用在苹果全新 PDA 项目——Newton上的。

造芯计划虽然失败了,但 Newton 这个项目还是要上的,于是苹果便注意到了ARM系列芯片。但是,Acorn 公司是竞争对手,苹果必须采取强硬措施才能安心使用该公司产品。

1990年十一月尾,Acorn公司剥离出所有知识产权和12名核心员工,并更名为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其中苹果出资150万英镑获得30%的股份(后来上升至43%)。

3,二次尝试

1991年,苹果拉上 IBM 和摩托罗拉,一起组建“AIM联盟”——合三家之力共同对抗“ Wintel联盟(微软和英特尔主导的电脑厂商联盟)”。

合作动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这三家皆被“ Wintel联盟”压得喘不过气来!其中 IBM 在PC市场实在卷不过后起之秀康柏和戴尔,苹果和摩托罗拉这对组合更是惨败于微软和英特尔的“铁蹄”之下。

联盟形成后,IBM贡献了其基于 RISC 的高端芯片架构——POWER,而这个架构的鼻祖正是1980年研发成功的IBM 801。至于联合研发的新芯片,则取名为“PowerPC”。

此外,不管是上游的芯片设计和制造生产,还是中游的系统整合和测试,亦或是下游的组装和销售,皆为IBM的历来强项——在三巨头中可谓顶梁柱的存在。

至于摩托罗拉,贡献的除了芯片制造生产能力外,还有无线传输方面的芯片设计能力;苹果这边,则主司操作系统、电脑组装及销售。

1992年,联盟推出了第一款产品——PowerPC 601。该芯片继承了 IBM 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强大计算性能,更融合了摩托罗拉的顶尖芯片技术储备,一经问世便惊艳了世人。

1994 年,苹果推出了搭载这枚芯片的第一代 Power Macintosh 台式机,型号分别为6100、7100、8100。依靠 PowerPC 芯片强大的性能,苹果在初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

但是,该架构芯片的一些“先天性”缺点却始终无法解决。

首先,超高性能带来的,必然是超高的功耗。假如该架构芯片是用在超级计算机上,一点问题没有;但若用在往轻薄化发展的个人电脑上,散热是绕不开的难题。

另外就是开发工具的缺失,导致软件生态不完备。还有昂贵的产品价格,直接制约着市场规模。在这三大缺点的阴影之下,顶着多重“光环”问世的新架构,此后渐受市场冷待。

(二)王者归来

4,力挽狂澜

1996年12月20日,苹果宣布将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乔布斯从苹果离职后所创立的 NeXT 公司,这便是随后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的契机(斯卡利已于1993年被逐)。

1997年,乔布斯重新当选CEO,但“此苹果”已非“彼苹果”——这时候的苹果在 PC 市场份额已从鼎盛时期的16%跌至4%,且账面现金亏得只够维持三个月运营了!

在离开苹果的这十二年里,经历了世间沧桑的乔布斯,尽管仍然桀骜不驯,但已经变得务实了许多。所以当他看到自己创办的公司面临如此绝境时,便选择了先放下恩怨。

重掌苹果后,乔布斯首先就是停止了和微软的专利纷争,并主动示好,从而争取到了1.5亿美元的投资资金。

当然,微软并非“友善之类”,其之所以愿意帮助乔布斯,是因为乔布斯承诺会将微软的IE浏览器当作 Mac 的默认浏览器!如此屈辱的条件都能答应,微软自然乐于伸出援手。

有了救命资金之后,乔布斯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砍掉了绝大部分不需要的研发项和业务线。例如那个销量极差的 Newton 掌上电脑项目,便是首要的被砍产品线。

同时开始大规模裁员,3000多人因此而失业。此外,乔布斯还决定将生产制造外包,从而使苹果专注于产品设计与开发。

改革完成后,乔布斯又开始了新产品—— iMac 电脑和 OS X 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不过,研发完成之后还要准备测试和量产,苹果需要更多的资金。

上世纪90年代,ARM 借助低功耗芯片技术和“架构授权”模式,在业界混得风生水起,最终在1998年四月份,于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时乔布斯惊喜地发现,斯卡利竟然给他留下了这么一份“大礼”!

由于使用ARM芯片的 Newton 项目已被砍,而且这时候的苹果公司又急需现金,于是乔布斯便在 ARM 上市后抛售苹果所持的股份。

最终,苹果在 ARM 公司的股份占比,直接降到了约6%——以此换来了数亿美元的宝贵现金。值得一提的是,在 ARM 上市前一个月,库克受乔布斯邀请入职了苹果公司。

很快,在1998年五月份,划时代的 iMac G3 发布(八月份上市),其独特的“果冻”外壳可谓是科技史上永恒的经典。这个“G3”之名,源自其所搭载的 PowerPC G3 处理器。

也是在这年,苹果成功扭亏为盈——在乔布斯的力挽狂澜之下苹果终于摆脱了濒临倒闭的困境!同时,在“供应链圣手”库克的带领下,苹果的运营改革被持续优化,并奠定了往后供应链辉煌的基础。

5,改变世界

21世纪初,受“互联网泡沫”影响,2001年苹果又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但是在2001年十月份,乔布斯发布了全新的 iPod 播放器产品;这款能够装入1000首歌曲且带“转轮”的小巧播放器,往后将彻底改变人们听音乐的方式。

于是2002年,苹果再次成功扭亏为盈,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年度亏损!

2003年,苹果发布了 Power Mac G5,命名方式还是老传统——因为搭载了 PowerPC G5 处理器。这是当时市场上第一款64位 PC,性能极其强劲。

但是,为了能够塞下这颗功耗极高发热量极大的处理器,当时的机箱内不得已加入了硕大的水冷系统,可以说是夸张至极了!

就这样的处理器,该怎么装进笔记本电脑?乔布斯想不明白,研发团队也无法解决。那么,就只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了。

2005年六月份乔布斯宣布,从2006年起 Mac 的产品,将开始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

2006年一月份发布的初代 Macbook Pro,既是取代旧的 PowerBook G4 产品线之全新产品线,也是首批采用英特尔平台的苹果产品(同时转型的还有iMac产品线)。

在外人看来,这次乔布斯终于向英特尔认怂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其缓兵之计而已——苹果的“造芯梦”一直都在。

不过,造芯是一项极度烧钱的事业,苹果还需要在 iPod 式微之前开辟新的“现金奶牛”业务线。

2007年,初代 iPhone 横空出世,世人对其的惊讶程度丝毫不逊于2001年发布 iPod 时,而这次,乔布斯又成功了——初代 iPhone 的销量远超预期!

而初代 iPhone 所搭载的三星 S5L8900 处理器,正是采用了 ARM 架构的芯片平台。其实,三星与苹果的合作关系,最早起源于2005年一月份推出的 iPod Shuffle。

这款传奇播放器上搭载了三星的内存芯片,此后随着这款产品的大获成功,三星和苹果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有趣的是,当时苹果曾经找过英特尔商议移动处理器的事项,结果却被英特尔回绝了。后来英特尔的CEO欧德宁回忆道:“谁能想到他搞的这款手机销量会是(预期的)100倍?”

结合此后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的“惊人无能”来看,历史轨迹其实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2008年二月份,当乔布斯从文件袋中拿出那款,当时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 Macbook Air 时,发布会现场先是惊呆,紧随着直接就沸腾了——苹果重新定义了笔记本电脑!

假如当时还在用 PowerPC 架构的处理器,想做到这个厚度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苹果,也借助英特尔的力量,继初代 iPhone 之后,再次改变了世界!

自打乔布斯回归苹果以来,先后推出的iMac、iPod、iPhone和 Macbook Air,无一不是改变世界的电子产品,特别是 iPhone 的极大成功,直接让苹果的业绩实现了连续腾飞!

通过苹果的2007年报可得知,当年的营收已高达245.78亿美元,净利润更是高达34.95亿美元(往后连年增长)!“钱包”鼓起来之后,苹果便开始网罗芯片英才了。

6,网罗英才

2008年,苹果以2.78亿美元秘密收购了 Palo Alto Semiconductor(简称“P. A. Semi”)公司;直到当年四月尾,苹果才向外界透露这一消息。

这个以所在地“帕洛阿托”命名的初创(2003年创立)半导体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其实,这个公司的价值并不在产品上,而是在于人才上。

该公司的创始人是硅谷“教父级”的大神人物——Daniel W.Dobberpuhl(丹尼尔·多伯普尔),早在苹果初创的1976年,31岁的他就加入了电子领域的传奇巨头 DEC 公司。

这位人称“大D哥”的传奇人物,领导设计了 DEC 公司名震一时的Alpha架构(1992年发布),后来又在1995年联合ARM公司打造 StrongARM 项目。

不过,随着1997年 StrongARM 项目被英特尔并购,他在 DEC 的职业生涯也走到了终点。但是,由于他不愿意在英特尔“养老”,后面便选择了离职。

由于 StrongARM 项目的首席架构师出走,所以这个项目并没有带给英特尔很大的利益,于是在2006年英特尔将手机及手持设备芯片业务以6亿美元的价格整体卖给了Marvell。

1998年,DEC公司最终被康柏以9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不过 Alpha 架构并没有受到新主的重视,随着康柏在2002年被惠普收购,Alpha 架构终被束之高阁。但谁又能想到,这个“弃子”在多年后竟然能够重焕新生!

2015年尾,中国的超级电脑——神威太湖之光正式启用,其“260核心(256个用在运算,4个用于资源管理)” SW26010 处理器,便是基于Alpha指令集的产物。

这足以证明其架构的简洁性与前瞻性,此外也从侧面证明了大D哥的江湖地位。他离开英特尔后,就创办了 SiByte 公司。不过,这个公司在2000年被博通(Broadcom)以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大D哥彻底财务自由。

另外,2003年他又双叒从博通离职,并创立了 P. A. Semi;而那些 SiByte 的老部下们,竟也陆续放弃博通的职位,选择加入原老大的初创公司!这些“老部下”中,就包含了人称“硅仙人”的 Jim Keller(吉姆·凯勒),这位传奇人物后来参与了苹果A4、A5处理器的研发。

离开苹果后他重返 AMD——1998年他曾在AMD参与研发K7、K8架构,主持开发了全新一代的 ZEN 处理器,并一举夺回处理器性能冠军宝座!后来他又加入了特斯拉,主持开发自动驾驶芯片。

个人名言:“我这个人没什么太大成就,只不过你们用过最好的CPU,都是我设计的。”大神彪悍的人生,闪耀灼目。

教父级人物的麾下肯定不止拥有一个大神部下,这里要说的“跳槽老部下”中还有另一个名为 Sribalan Santhanam(斯利巴兰·桑达南)的大神。

这位印度裔大神和“硅仙人”一样,都曾在DEC公司与大D哥共事过,后来也加入了SiByte。由于为人极其低调,故世人鲜知其存在。

但在研发专利方面,这却是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据悉,20余年间,其提交的所有待审和过审专利共有32项!同时,他还是未来A13处理器背后的大功臣!

P. A. Semi 公司的“三巨头”已集齐,接下来苹果的目标定在了另一位阿拉伯裔大神——Johny Srouji(约翰尼·斯鲁吉)身上。

这位大神先是在 IBM 的以色列研发中心工作,后来被英特尔挖走;结果工作八年后又被 IBM 反挖回去,负责高性能计算芯片 POWER7 的研发。

研发工作进行到一半,他又在2008年被苹果挖走了,还被直接任命为苹果芯片团队的领头人。后面,苹果的芯片团队将大展身手!

(三)“苹果芯”帝国

7,一鸣惊人

虽然苹果收购的 P. A. Semi 公司拥有一群善于研发低功耗、高性能芯片的团队——天才工程师的人数高达150人!但是,创始人大D哥并非容易招抚的人物。

2009年底,大D哥带着几名骨干离开了苹果。所以,苹果的人才招揽与相关公司并购并没有暂停脚步,例如有位华人芯片大神——陈宗健便是此间加入苹果的。

2010年一月尾,苹果发布了初代 iPad,以及第一款自主设计的A4处理器。虽然这颗处理器仅仅只是三星 S5PC110(代号“蜂鸟”)处理器的魔改版本,但这只不过是苹果释放的一颗“烟雾弹”。

在发布自家首款处理器之后,仅仅过了三个月,Intrinsity公司就被苹果秘密收购了。刚好三星的“蜂鸟”处理器就是与该公司合作的产物——苹果“声东击西”的战略着实妙哉!

就这样,接收了 Intrinsity 公司的100多人团队后,苹果的芯片团队如虎添翼,研发进度大大加快。

也是在2010年,在业界有着“小库克”之称的苹果运营副总裁 Jeff Williams 赴台,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及其夫人共进晚餐,席间双方谈论了一起合作的可能性。

2011年三月份,乔布斯发布了 A5 处理器,这次的CPU部分采用了 ARM 的双核公版架构——得益于核心数的增加其性能较前代直接翻倍!

2011年十月份,多次改变世界的乔布斯因癌症逝世,年仅56岁。此后,库克开始执掌苹果帝国,乔帮主对于“造芯梦”的执着,将由库克延续。

2012年初,苹果确认已经收购了以色列闪存芯片控制器厂商 Anobit,据报道收购金额高达5亿美元。同时还在以色列开设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这是首个美国之外的苹果研发中心。

2012年三月份,苹果发布了首个带“X”后缀的芯片——A5X 处理器,这次主要是增加了 GPU 的核心数,以此换来了 GPU 性能的大幅提升。

2012年九月份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苹果发布了第一代自研 CPU 架构的A6处理器!这代的自研架构被命名为“ Swift”,其名与“迅捷”相关,可见性能之强!

据内部研发人员回忆:“当时,我们团队在没有参考设计的情况下,从指令集架构到最终送交制造,只花了18个月。而且已经能在 iPhone5 上运行,几乎没有bug。”

但更加不可思议的,还在后头。

2012年 ARMv8 指令集才刚开始授权,苹果就马上调拨团队小组攻关基于该指令集的第二代自研架构。而且又是只用了18个月,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就完成了!

2013年九月份,苹果第二代自研处理器——被命名为 Cyclone(旋风)架构,同时也是世界首款64位移动芯片——A7处理器发布。苹果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8,“备胎”转正

到此为止,苹果的所有处理器还都是三星代工的;但是,台积电那边,可是一直没有放弃苹果这块超大“肥肉”的。

自打2010年初次会晤之后,台积电那边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扩充产能,几年时间总共投资了90亿美元扩建厂房和生产线。

后来,为了绕过三星的专利堵截——三星称只要用到其一项专利便法院见,台积电还部署6000人的豪华工程师团队赶工,帮助苹果解决 A8 芯片设计所涉及的代工专利问题。

最终,台积电破纪录地在仅仅11个月后就量产了“完美无瑕”的A8芯片,三星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苹果A8芯片大单就此流失,并目睹2014年九月份的 A8 处理器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A8 核心的第三代自研架构被命名为 Typhoon(台风),而台风这个音译多少和台湾有点关系,结合台积电代工的联系,可见苹果芯片架构命名的有趣性。

同时发布的还有初代 Apple Watch,该智能手表搭载的便是苹果自研之S系列芯片开山之作——S1处理器,这意味着苹果正式进入可穿戴芯片领域。

而搭载A8处理器的 iPhone6 系列手机,之后的市场表现直接“亮瞎”了分析师的眼睛——史上最畅销的智能手机因此而诞生,到2019年停产之时全球已售出2.5亿台!

由此可见三星的损失有多大!于是三星不再重点发展20nm节点工艺(A8处理器采用的便是这代制程工艺),而是大力开拓下一代的14nm节点。

2015年,三星14nm制程工艺开始大规模量产,而在这年台积电仅量产了16nm工艺!苹果见状,便分了2/5的订单给三星——只要技术够先进苹果不介意吃“回头草”。

就这样,2015年发布的 A9 处理器,就有了两个代工版本。而这次的第四代自研架构,命名就更为狂放了——直接给了“Twister(龙卷风)”的名字。

而有着霸气架构命名的A9处理器,也确实没有让苹果的芯片团队失望,其性能提升幅度堪比划时代的A7处理器!搭载这颗芯片的 iPhone6S 系列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神机!

不过,在苹果笑开花的同时,三星却哭了。因为事后大家发现台积电代工的芯片版本竟然在能耗方面,较三星代工版本有着30%的优势!这个事件,此后被称为“芯片门”。

“芯片门”事件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此后持续发酵,最终苹果官方被迫发声:称这两个芯片版本的差异不会超过3%——换言之官方就是承认这两个版本有差别了!

于是,人们开始学习“热心网友”发布的教程(上图),以区分买到的新手机搭载的到底是台积电版本还是三星版本的芯片,三星代工芯片版本的手机迎来了一波“退货潮”。

经此一役,台积电分别坐拥苹果的100%信任和市场检验的“合格证书”,正式从苹果“备胎”转正;同时也彻底捏碎了三星的夺回苹果之梦,从此在芯片代工领域一路狂奔再无敌手。

9,正式决裂

2016年九月份发布的 A10 处理器是个过渡产品,采用了“2+2”的CPU架构设计:具体分别为2颗 Hurricane(飓风)大核和2颗 Zephyr(微风)小核,四核不能同开。

假如这场发布会就只有 A10 处理器和 iPhone7 系列的话,并不能在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重点是同时发布的一款极特别产品——AirPods。

这款耳机革命性的特征为:舍弃了以往市面上蓝牙耳机的那根传输线,通过苹果自研的 W1 芯片,实现了蓝牙信号监听,大幅提升了延迟、降噪、续航等各方面的体验。

苹果通过其强大的芯片研发能力,重新定义了“无线蓝牙耳机”这个产品,也直接掀起了消费电子市场的又一场革命!

2017年九月份,再次令世人惊叹的时候到了——苹果发布了全新的 A11 处理器。这次不仅首次加入了苹果自研的神经网络引擎,还集成了苹果的首个自研GPU!

而且,这次采用了全新的自研“2+4”CPU架构:包含2颗 Monsoon(季风)大核和4颗 Mistral(北风)小核,六核可以同时运行,多核性能直接暴涨!

此后发布的 A12、A13 和 A14 皆为同样的CPU架构和GPU架构,而其中又数A14最为特别,因为2020年十一月份发布的M1处理器便是以其为基础而研发的。

从1986年苹果开始造芯计划,到2020年 M1 问世,整整过了34年,苹果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桌面级处理器!

这颗 M1 处理器,在A14的基础上,CPU 方面增加了两颗 Firestorm(火风暴)大核,变成“4+4”架构,同时将大小核的主频调高;GPU 方面则是核心数翻倍至八核!

这颗处理器和手机芯片类似,采用了 SoC 设计,以超高集成度提升性能和能效。同时,还采用了统一内存架构,通过统一的内存池可以带来低延迟和高带宽的运行环境。

至于M1的 CPU 单核和多核性能,简单来说就是介于英特尔的 i7 和 i9 之间;而且,拥有强悍性能的同时,这款处理器的功耗还明显低于同级别的X86架构处理器!

纵横捭阖半个世纪,脚下全是挑战者尸骨,后来又做了多年“牙膏厂”的英特尔彻底傻了——“恋爱”长跑十五年终究留不住苹果“女神”!

而这款M1处理器只是个开始,往后苹果的芯片团队继续攻城拔寨,又陆续推出了 M1 Pro、M1 Max、M1 Ultra 以及M2系列、M3系列等芯片。

当然,质疑之声还是不少,毕竟苹果在桌面级处理器领域,失败了可不止一次。但是,苹果电脑的销量,是不会骗人的。

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头部 PC 厂商销量皆大涨;可是到了2022年,随着疫情的退潮,全球销量前五名中,苹果(排名第四)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前三名的销量下跌幅度全都超过了15%,可谓惨不忍睹!

不过如今苹果在手机端处理器的竞争中,却已经被高通和联发科压得没有了脾气——最新的 A17 Pro 处理器懂的都懂,再加上高通在桌面端的不断尝试,苹果未来还将面临更多挑战。

尾声:

假如乔帮主还在世的话,看到如今苹果终于可以不再依靠英特尔并拥有自身的“芯片帝国”时,心里会首先想起哪款产品呢?或许 iMac、iPod、iPhone 这几者皆有可能。

但可以肯定的是,初代iPhone居功至伟。正是这款划时代的产品降世,以及后继机型的贡献,苹果才拥有了芯片设计行业的“入场券”——源源不断的超级现金流。

此后,iPhone 那逐年大幅增长的销量又为苹果赢得了台积电的全力支持,进而反哺 iPhone 的净利润率,从而获得更多的研发资金;周而复始,良性循环,最终成就了M系列芯片。

5 阅读:303

真义科技

简介:关注我,带你探索各种有趣硬核的手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