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号称可代替石油,中国的储量全球第一,现在为什么不提了?

秘闻娱超 2024-05-17 11:15:05

深埋在海底和极地冻土中的神秘物质——可燃冰,犹如一位沉睡的能源巨人,静待人类将其唤醒。

这种看似普通的冰块,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可释放出相当于164立方米天然气的热量!

难怪科学家将其誉为"固体天然气"、"未来的新型清洁能源"。

而我国南海海域更是可燃冰资源的"富矿",探明储量高居全球之首。

但令人不解的是,近年来关于可燃冰的热议似乎偃旗息鼓,那片深海的"能源宝藏"仿佛被遗忘在了脑后。

一、可燃冰是什么,为何被视为新型清洁能源?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似冰的结晶物质。但不同于普通冰,它的晶格内部却囚禁着天然气分子。

这些天然气大多为甲烷,被水分子层层包裹,形成了独特的"笼型"结构。

打个比方,可燃冰就像一座由无数个小房间组成的大冰屋,每个小房间里都关着一个甲烷"囚犯"。

这些甲烷"囚犯"一旦获得自由,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想象一下,点燃一块可燃冰,它就像一个小型能量炸弹,释放出的热量足以煮沸一壶水!

更令人惊讶的是,全球可燃冰的总储量估计高达2.1万亿吨,相当于全球常规天然气总和的两倍还多。

在这个能源日渐紧缺的时代,开发利用可燃冰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燃冰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和石油要少得多。

如果能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将有望缓解化石燃料枯竭的压力,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可燃冰在海底广泛分布,许多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可燃冰矿藏",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但是,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绝非易事。

这个"固体天然气"究竟如何安全高效地"出笼",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争议,这将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重点。

二、开采可燃冰面临哪些技术难题和争议?

可燃冰虽然潜力巨大,但要将其从深海"冰牢"中安全经济地释放出来,却像是一道复杂的"解锁"谜题。

首先,可燃冰多分布在水深300米以下的海底沉积物中,或者埋藏在永久冻土层内,开采难度远超常规油气资源。

据估算,开采每立方米可燃冰的成本或高达2000美元,尚不具备商业可行性。

可燃冰极为不稳定,一旦开采环境的温度或压力发生变化,就会迅速分解,导致海底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分解产生的大量甲烷若直接释放,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十倍,反而加剧了气候问题。

可燃冰开采还可能诱发泥火山喷发、破坏海洋生态等风险。

种种隐忧,引发各界对开发可燃冰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的激烈争论。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探索更安全环保的开采方法。

例如注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置换出可燃冰中的甲烷;或者采用"固态流化"技术,利用水合物比水重的特性,将其从沉积物中分离。

但这些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突破可燃冰开采的技术瓶颈,实现清洁高效利用,还需要全球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结语

可燃冰,这个沉睡在深海和冻土中的"能源巨人",既充满诱惑,又隐藏风险。

它承载着人类对未来能源的美好憧憬,却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决心。

从全球能源供给和气候变化的角度看,开发可燃冰确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面对开采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未知风险,我们还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如何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如何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商业可行性?这些都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逐步揭开可燃冰的神秘面纱提供了钥匙。

但要真正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利用,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这不仅需要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也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管措施,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1 阅读:277

秘闻娱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