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研究生实践团:赏钧瓷览千载国韵,访神垕探非遗传承

鹿鸣新闻 2024-02-04 10:02:34

实践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钧瓷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兴于唐,盛于宋,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享誉世界。2003年7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张雷老师带领6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实践团队,赴禹州市神垕镇,通过搜集文献史料、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探访钧瓷的历史、地理、文化空间,坚定历史自信,感受新时代中国钧瓷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以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独特历史风貌。

一、团队介绍

指导老师

张雷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在《军事历史研究》、《河南日报》、《理论建设》发表学术、理论文章3篇。参与完成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

团队成员

冉培艺:

历史学院2023级研究生。担任此次实践活动的队长,统筹团队开展实践活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任务细化,联络当地相关单位,邀约当地名家大师并完成与新闻媒体对接等工作。

相荣:

历史学院2023级研究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负责文字、视频剪辑工作。

薛智敏:

历史学院2023级研究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负责文字材料记录、整理以及后续宣传工作。

张鑫涛:

历史学院2023级研究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负责实践期间的摄影、摄像工作。

李渊博: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2023级研究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负责图片整理和文字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后期宣传工作。

任欣钰:

书法学院2022级研究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负责文字记录以及实践过程的材料准备。

二、实践过程

1.拜访钧瓷大师,感悟匠心传承

1月23日,实践团拜访了望嵩书院90后钧瓷传承人王奔老师,王奔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制作钧瓷的原料、流程、工艺与注意事项,团队成员领略了钧瓷窑变之美和神垕镇世代相传的工匠精神。随后,拜访三味瓷屋艺术总监董耀伟、主理人董智博和道玄创始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志军。董耀伟老师对神垕的历史风貌颇有研究,他说:“神垕与‘土’有着不解之缘,‘垕’字与当地窑业兴旺有关。”由此,实践团成员学习到神垕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对钧瓷诞生、发展有着极大的原发性动力。董智博老师带领实践团参观钧瓷制作环境,大家对制瓷的全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与刘志军老师交流时,大家接收到他设计作品时的多元理念,并感受到钧瓷“器有形而神无尽”的意境之美和现代多元风貌。

2.走访钧瓷企业,点亮文创思维

1月24日,实践团到访大宋官窑神垕老街店。在与大宋官窑老街店总经理王志红老师交流后,实践团成员学习到大宋官窑“窑火凝珍,求真去凡”的品牌设计理念,见证了钧瓷在国际交流中具有外交文化名片的重要作用。钧瓷乃国之重器,国礼钧瓷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精神。大宋官窑的作品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窑火的淬炼后向世界传达着独具特色的东方美。随后,实践团还到访钧言堂。与主理人的交流中,感受到新时代的钧瓷创作融入了更年轻、时尚的文化符号,店内“钧瓷+”的周边文创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以融合古风、新貌的文化创意为主题,依托生活化的钧瓷周边艺术品走出了钧瓷非遗“文化重构”的新路线。

3.参观钧瓷博物馆,聚焦专业视角

1月25日,在钧瓷文化研究室主任李少颖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了解禹州钧瓷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距离接触传承千载的钧瓷文物。钧瓷兴于唐、盛于宋,历经金、元时代之凋敝,明清蛰伏,终于到新中国后复兴,不同时代都有其审美特色和价值追求,千钧万变,意境无穷。追溯历史,下白峪窑址是神垕古镇具有最早考古学依据的遗址,实践团成员从环境考古、历史地理的学科思维出发,从实地和博物馆两重角度感受到神垕镇陶瓷生产空间的历史性动态变化。

4.漫步神垕老街,吟咏千年窑火

1月26日,实践团抵达神垕老街,驺虞桥、人民电影院、伯灵翁庙、沿途的笼盔墙和钧瓷遗迹都向团队成员诉说着老街的历史。这个“活着的古镇”有这样一段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生动地描绘了神垕古镇窑火不息、老街欣欣向荣的景象。团队成员成员在古建筑、青石砖、笼盔墙之间感受到钧瓷文化的厚重,透过千载积淀领略中原名镇的风采。

四、实践感悟

通过本次神垕钧瓷探访之旅,团队成员纵向学习了钧瓷的发展历史,切身体会了钧瓷制作工艺,深刻领略了钧瓷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从研究角度出发,钧瓷不仅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语言的载体。从历史文献中来,深入到钧窑遗址、钧瓷文物、钧瓷产业、钧瓷文化、钧瓷空间聚落等多维度的现实去,极大地扩展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材料、提升了研究思维,进一步增强当代青年对钧瓷非遗文化传承传播的历史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专业历史研究。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看到长期驻扎作坊的钧瓷艺人,被他们那“特别能坚守”的精神所感动。“匠人精神”不仅适用于制瓷器,也适用于科研工作。这让团队成员也对当代钧瓷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作出了更深刻的思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的:“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新时代在召唤,钧瓷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又要根据时代特征大胆创新,从制作到宣传都要勇于迈开步子,走出神垕,敢于与世界对话。实践团成员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文化使命,在党的号召与带领下,为钧瓷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注入青春力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弘扬钧瓷艺人匠心精神,助力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在“一带一路”上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0 阅读:0

鹿鸣新闻

简介:秉持专业新闻理念,报告时代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