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北京市副市长,1968年自杀身亡,死后没有留下骨灰

雅可谈过去 2024-05-16 06:12:53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这张照片非常熟悉,因此它多次出现于中学历史教材中。

1956年1月15日,在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刚刚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的乐松生,代表北京工商界向党和毛泽东主席献上了喜报,毛主席非常高兴,说:

“你这个信封可真大啊!”

乐松生回答:

“这是件大喜事啊!”

在乐松生的带头下,其他各行各业纷纷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乐松生的故事。

1908年8月13日,乐松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中药世家,优渥的家庭条件,让乐松生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伯父乐达仁和父亲乐达义对乐松生非常喜爱,他们希望以后乐松生能够肩负起继承与发扬祖业的重任,带领家族企业走向辉煌。

令人没想到的是,乐松生中学毕业后,竟考取了天津的育才商业学校,这遭到了伯父、父亲的激烈反对,不得已之下,乐松生只好进入伯父所开的天津达仁堂担任副理,协助伯父乐达仁管理药店。

进入到四十年代,乐松生的伯父与父亲先后去世,乐松生除了经营北京同仁堂的业务之外,仍然担任天津达仁堂的副理,当时,解放军对国民党的战争已经出现扭转之势,国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一直采取压榨的态度,乐松生对他们自然没有什么好感,但对共产党又不太了解。

对此,乐松生后来回忆道:

“解放前夕,我尽管接到党对于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政策的文件。但心里总是半信半疑的。同时我又想,我家世代经营工商业。自己又没参加伪政权,共产党也没什么可怕的。”

新中国成立后,乐松生被劳资双方共推为北京同仁堂经理,成为同仁堂第13代传人。

当时我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了保护政策,这让同仁堂的业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乐松生认识到:

只有在新中国,民族工商业才有发展前途;民族资产阶级只有听党的话跟党走,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为了体现对党和国家的支持与拥护,乐松生带头认购公债并进行捐款,甚至还捐出了一架飞机,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

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此,乐松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54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书,使同仁堂由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由此,乐松生与上海的荣毅仁共同成为工商界改造的典型人物。

1955年,47岁的乐松生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在市长彭真的带领下,乐松生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虽然乐松生还是北京市的副市长,但随着市长彭真被打倒,乐松生也受到了重大冲击。

当时,红卫兵将来到乐松生在崇文门的家中,将一块写有“彭真的红人反动资本家”的牌子挂在他的头上进行批斗,一起接受批斗的还有乐松生的母亲与妻子,令人没想到的是,乐松生的母亲与妻子竟然被活活打死,乐松生本人也被打得遍体鳞伤。

1968年4月27日,在巨大的身心压力下,乐松生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60岁,那个年代,“自绝于人民”的,一般都不被允许留下骨灰,乐松生也是如此。

不过,随着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拨乱反正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乐松生在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骨灰盒也被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0 阅读:1

雅可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