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之死,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写错4个字牵出文字狱!

小凡读史 2024-04-26 20:38:44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当时天下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天文奇观,众臣纷纷上表称贺。年羹尧也上表,但一是字体潦草,二是将成语“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帝认为年羹尧居功藐上,心怀不轨,接着年羹尧被以92条大罪,赐其狱中自裁,牵出了雍正朝的第一起文字狱案。朝乾夕惕,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周易·乾》,指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其实朝乾夕惕和夕惕朝乾是一个意思,年羹尧写错了但是基本意思没变,就好比你把吉祥如意写成如意吉祥,根本没什么影响。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雍正只是需要一个借口和由头罢了。年羹尧之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功高震主,二是功高自傲。

年羹尧是雍正朝重臣,同时也是雍正宠妃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亲哥哥。雍正朝的确是年羹尧的黄金时期,但并不代表他只是雍正朝宠臣。早在康熙帝时期,年羹尧就得到重用。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而当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如此年轻就成为封疆大吏,完全是康熙帝的破格提拔。康熙六十年之时,年羹尧已经是川陕总督,也就是说在康熙朝,年羹尧所拥有的政治资源都已经非常强大了。雍正帝生于1678年,年羹尧生于1679年,他们两人私交甚好,再加上姻亲关系,年羹尧为雍正帝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雍正继位之后,年羹尧备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这次战役历时短短15天,年羹尧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敌营,大获全胜。“年大将军”的威名威震西陲,享誉朝野。

平定青海战事的成功,令雍正喜出望外,遂予以年羹尧破格恩赏:在此之前,年羹尧因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罗克之乱的军功,已经先后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筹划周详、出奇制胜,晋升为一等公。此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此时的年羹尧威镇西北,又可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年羹尧不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入京觐见,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年羹尧本人及其父年遐龄和一子年斌均已封爵,十一月,又以平定卓子山叛乱之功,赏加一等男世职,由年羹尧次子年富承袭。在生活上,雍正对年羹尧及其家人也是关怀备至。年羹尧的手腕、臂膀有疾及妻子得病,雍正都再三垂询,赐送药品。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年羹尧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当年羹尧的功劳、权势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对君臣之间开始出现裂痕。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除此之外,他还结党营私,贪敛财富。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

以上是年羹尧功高自傲的各种表现,这其实只是年羹尧悲剧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功高震主,年羹尧引起了雍正帝的猜疑。历来当功臣的功劳已经赏无可赏的时候,功臣的悲剧就开始上演了,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雍正帝尤其刻薄寡恩,比如雍正初期的另一位重臣隆科多,在年羹尧死后三年,也死于禁所。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在雍正帝的怂恿之下,内阁、詹翰、九卿、科道合词奏言年羹尧的罪恶“罄竹难书”,共92条大罪。狱成,雍正帝赐其狱中自裁。

年羹尧案作为雍正朝的第一起文字狱,在此之后文字狱成为了雍正帝清除异己的重要手段;雍正帝在位13年间,共有文字狱20起。年羹尧之死一半是由于自己居功自傲,擅威作福,但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在于雍正帝的帝王权术,他不允许任何人有半点威胁到自己至高无上权力。参考:《清史稿·列传八十二》、《年羹尧案》
0 阅读:29

小凡读史

简介:人文历史,谈天说地,一起探寻历史真相、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