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周瑜不死,会不会同意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刘备心知肚明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2023-12-20 19:41:37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最终虽成功拿下了荆州,为东吴开疆拓土,但却受到了不少人的诟病,很多人甚至以此批评吕蒙,认为这是小人行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周瑜不死,他会不会同意吕蒙采用“白衣渡江”的策略呢?他会不会采用更加光明正大的战术呢?

白衣渡江

吕蒙白衣渡江的故事,发生在襄樊之战期间。当时关羽出兵进攻樊城,将曹军打得狼狈不已,即便曹操派于禁统帅七军前来,仍然遭到关羽吊打,以至于华夏震动,投降关羽之人不计其数,响应关羽的军队,甚至到达了许都附近,华夏局势为之一变!

然而就当众人认为曹魏要完蛋时,孙权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那便是联合曹操,共图荆州,吕蒙白衣渡江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在此之前,孙权并不是不想北伐曹魏,奈何吴军实力太过差劲,始终打不过合肥,于是他只能调转矛头,将兵锋直指荆州。而当时的关羽,其实对于东吴的也是有所防备的,他在江边修建了很多烽火台用于预警,且把大本营江陵城打造得如铜墙铁壁一般,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被攻克!

在关羽看来,在自己的严密布防之下,吴军不可能轻易攻下荆州!而且自己得到消息,也可以快速赶回,荆州将不会有失陷之危!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吕蒙竟然将军队扮做了商人,也就是“白衣”,骗过了关羽的烽火台,打了荆州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仓促之下,公安城的傅士仁被骗降了,江陵城的糜芳那个也被吓怂了,就这样,荆州快速陷落,关羽来不及反应,就已经彻底失败了!

从军事角度来说,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用的非常巧妙,但从战略角度来说,吕蒙此计,就非常差劲了,因为拿下荆州,并没有增加吴蜀联盟的实力,反而还引起了双方的猜忌,使得曹魏白白捡了个大便宜!要不是曹操去世得太早,曹丕水平不够,当年刘备伐吴时,便是东吴灭亡之际!

很明显,从大战略来看,吕蒙的“白衣渡江”非常失败,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周瑜不死,他会同意吕蒙的计谋吗?

若周瑜不死

在很多人看来,周瑜算是东吴为数不多的战略大才,他如果在世,必定不会同意吕蒙的这种小人之举,不会让吕蒙出兵去偷袭关羽。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看懂正史中关于周瑜的这段记载,便会发现,周瑜的想法,其实和吕蒙也差距不大!

《三国志》: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在周瑜给孙权的这份劝谏中,他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关羽张飞二人,然后借机夺取刘备集团的控制权,很明显,他对刘备集团的敌意非常大!在周瑜的看法中,他一直觉得刘备并不是久居人下的枭雄,所以他一直想干掉刘备,要不是孙权拦着,周瑜早就对刘备集团展开了打击!

如果故事真的发展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以周瑜的想法来看,他不仅会同意吕蒙的操作,而且还会变本加厉,在抢下荆州、干掉关羽之后,他会立马挥兵西进,攻取益州,灭亡刘备!本质上来说,孙权吕蒙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之前周瑜建议他们这么干的,他们相比于周瑜,甚至还是要保守一点!

结语

若周瑜不死,会不会同意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刘备心知肚明!周瑜对刘备集团的敌意非常重,他还曾建议孙权软禁刘备,拿下刘备集团,而刘备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也曾当着孙权的面,离间他和周瑜的关系。所以说,若周瑜不死,他不仅会同意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还会变本加厉,做得比吕蒙更加过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2 阅读:916
评论列表
  • 2023-12-25 14:08

    还白衣渡江?庆幸江东的老大是孙权吧,不然还白衣渡江?赤壁结束就直接收拾刘备了,还借南郡?还发展?做梦呢,孙权是有意扶持刘备做大,但是刘备确实也是白眼狼。

  • 2024-01-07 13:57

    真不明白,两个都是连盟友都不遵重拼命抢荆州的废物,刘备骗来荆州手下猛将没了,孙权抢来荆州一样被魏灭了,所以事实证明,得了荆州的都没用。

    简单 回复:
    这些司马家连主力都没出的也算?
    戒酒了 回复:
    刘备骗荆州?魏灭东吴?你说的是平行世界三国历史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ORC 3
    2024-03-11 12:09

    鲁肃是出了名的联刘派,周瑜临死力荐鲁肃做接班人,就说明周瑜对当时的孙刘关系已经做了调整。

  • 2024-06-01 07:07

    战略是对。战术是错。战术后遗症。刘备将在蜀的江东商贾全杀光。

  • 2024-03-15 19:15

    如果周瑜不死,偷袭的就是周瑜率军亲自去,而且不会止步秭归,必须乘机打一波益州[吃瓜]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简介:交流分享历史见闻,观古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