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角镜丨复兴公园,“复兴”历史知多少?

上海黄浦 2024-03-17 23:00:41

黄浦区有一座历史悠久、融合中西园林文化的公园——复兴公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公园里的游乐设施还比较简陋,但复兴公园已经拥有了一座大型水上机动游乐设备,叫“激流勇进”。游客们乘坐在一艘冲浪船上,在安全装置的保护下,沿着被设计好路线的水道漂行。沿途会经过一低一高两个坡道,在俯冲的那一刻举座惊叫,好不刺激!待冲浪船冲入水中,溅起的浪花会打湿游客的衣裳,好一个透心凉!

“激流勇进”给我的童年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心动魄的体验,既令我跃跃欲试,又使我望而生畏。那时的我,也并不知晓,复兴公园的“复兴”历史就像“激流勇进”那样跌宕起伏。

回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今天的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个小村子名为“顾家宅”,有户姓顾的人家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花园,被称作“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的雏形。

后来,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划定法租界。经过多次扩张,最终确定界址为:北至北长浜(今延安东路西段、延安中路东段),西至顾家宅关帝庙(今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北段),南至丁公桥、晏公庙、打铁浜(今方浜西路、西门路、顺昌路、太仓路),东至城河浜(今人民路西段)。

到了1900年,法公董局买下“顾家宅花园”及其周边土地,并将其中一部分租给法军建造兵营,“顾家宅花园”因此变成了“顾家宅兵营”。几年后法军撤去,法公董局又将“顾家宅花园”改建为“顾家宅公园”,由法国园艺师按照法国园林特色进行设计,这就是为什么公园的整体风格和布局,都带有欧洲风味。

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了上海租界,并将“顾家宅公园”改名为“大兴公园”。直到抗战胜利后,“大兴公园”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复兴公园,意为“民族复兴”。可见,复兴公园几经易名,就暗藏着它的整个“复兴”之路。

在复兴公园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不能忘却的故事,那就是“狗与华人不准入内”。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其实指的就是清朝末期至民国,帝国主义分子在复兴公园门口悬挂的牌子上的一句话,也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侮辱中国人民的罪证之一。不许华人入内,但是,照顾外国小孩和侍候外国主人的华仆,倒是可以随其主人一起入园。这种赤裸裸歧视中国人的做法,立即激起了许多爱国志士的愤怒和谴责,纷纷游行抗议。迫于巨大的压力,法公董局才取消了禁止华人入内的规定,偷偷拆除了那块臭名昭著的牌子。

如今的复兴公园中西交融,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环境幽雅,岁月静好。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张雯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