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混职场最难的是什么?张廷玉与康熙的这场对话给出答案

卿心君悦 2024-03-26 21:29:33

文丨卿心君悦

张廷玉,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是上书房的三巨头之一,在佟国维倒在九子夺嫡阶段的时候,他一跃成为了上书房的第一人,深受康熙的信任与倚重。

不仅如此,在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之后,张廷玉完美的避开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定律,地位与恩宠丝毫没有受权力易主的影响,依旧是雍正委以重任、信赖有加的肱骨之臣。

历经两朝,屹立不倒,张廷玉的头脑与段位可见一斑。

对于张廷玉,个人的评价是“行走的职场教科书”。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职场人借鉴深思的东西,比如生存之道,比如如何与领导相处,比如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权力斗争中独善其身等等……

今天这篇文章就聊聊张廷玉的名场面之一——火烧奏折。

连夜进宫

在诱审肖国兴,拿到太子贪赃枉法的实证之后,老八胤祀带着“胜利的果实”连夜进宫面圣。

可刚到康熙的寝殿外,就被值班守夜的太监总管李德全拦住了:

“八爷,皇上刚躺下不久,刚刚入睡了。”

听完李德全的话,老八强调了,事情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李师傅,你知道,要不是大事,我不会这会儿来惊动皇上。劳驾你进宫禀报一声吧。”

对老八来说,这份新鲜出炉的证据,只有立刻马上送到康熙的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得见到康熙。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但凡老八晚一点上交,难免会让康熙起疑,认为老八目的不纯,或是证词内容已经泄露。

毕竟,康熙要是想查老八审问肖国兴的具体时间,还是很容易的。

也因此,只有第一时间将证据呈奏给康熙,才能避免康熙的猜忌,进而为他后续声情并茂的表演做铺垫。

只不过,李德全依旧没有松口:

“八爷,不是我挡您的驾,这几天皇上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任你有天大的事,也不能惊动他老人家。”

注意李德全话里的细节:康熙已经好几天没睡着觉了。

为啥睡不着觉?

因为太子呗。

朝野上下都知道,刑部归太子管,刑部的堂官司马尚与黄体仁等都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之一。如今刑部出现了如此骇人听闻的冤案,太子能脱得了干系才怪。

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想将大位传给太子的康熙自然寝食难安。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康熙知道太子脱不了干系,为啥还要下旨清理刑部冤案呢?

原因有三个。

其一:做给别人看的。

张五哥是康熙在秋决大典上救下来了,当时周围全都是围观的百姓。天子脚下出了用钱买命的冤案,康熙作为大清朝的统治者必须摆出该有的态度,否则很容易影响他一世圣名。

其二:以儆效尤,遏止贪赃枉法的不正之风。

怎么说康熙也不是个昏君,对于这种事自然深恶痛绝。借张五哥一案清理下刑部与各级司法衙门的蛀虫,利国利民。

其三:侥幸心理。

太子毕竟是康熙一手培养的,对太子康熙还是存了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太子再不堪大用,也不至于为了钱而草菅人命,很可能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打着太子的名号贪墨敛财。

也就是说,没有真凭实据之前,康熙宁愿相信太子是清白的。

当然,康熙也做了两手准备——

他原本是想把差事交给老四的,老四是明面上太子党,真要牵扯到了太子,老四自然不会乱来,让太子陷入险境。而在老四主动退出之后,康熙紧接着安排了同为太子党的老十三协同办差,目的就是为了监督老八,避免其趁机打击太子,让事情失控。

在被李德全两次拒绝之后,老八态度依旧坚定: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在这儿跪等。”

见老八摆出了不见康熙誓不罢休的架势,李德全不再阻拦,表示他再进去看看。

就这样,老八如愿见到了康熙,按早已想好的说辞来了一番声情并茂,识大体、顾大局的表演,将写着太子罪证的奏折交给了康熙。

在确定肖国兴已经被单独关押,奏折也没有第二人看过之后,康熙先是表扬的老八的做法,然后便让其回府待命。

此时,摆在康熙面前的有一个难题:奏折如何处理?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康熙并不想让这封奏折见光,因为他暂时并不准备废了太子。

要知道,有时候一件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所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复杂的。是否废太子就是如此。

这不仅仅是康熙一句话的事,而是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后果,考虑错综复杂的朝局以及利益关系网,最终得出一个符合利益最大化,且代价与影响最小的结论。

而暂时不能废太子,便是康熙全面考虑了利弊得失之后的结论。

既然不想废也能废,那奏折又该如何处理呢?

淹了?烧了?

康熙自然可以这么做,但这样的事毕竟不光彩,就算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可心里那关康熙过不去。

自己不能干,那就找个人帮他处理,而这个人就是张廷玉。这才有了张廷玉与康熙之间那场心照不宣的戏。

火烧奏折

老八走后,康熙召见了太子。

虽然父子二人说了什么,我们不清楚,但不难猜测,康熙大概率是向太子确认事实是否如奏折上写的那般。

召见完太子,康熙带着李德全踱步来到了张廷玉值班的上书房。

康熙还未进门,听到脚步声的张廷玉就起身跪地等待了。

这里我们暂且不必过于神话张廷玉,他确实能听出康熙的脚步声,但我们换个角度想,换成其他人,只要足够细心,同样能猜出是康熙来了。

为啥?

因为大半夜能在皇宫里随意溜达的,还能溜达到上书房的,除了康熙,就是替康熙传旨的人。而夜里传旨大多是情况紧急,这就意味着传旨人的脚步会相对匆忙。

也就是说,从脚步的快慢同样能判断来人是不是康熙。毕竟康熙再心急,也得保持帝王的形象与风度。

回到剧情,康熙一进门,看见已经跪在地上的张廷玉,感叹了一句:

“能听得出朕脚步声的人不多。睡不着,找你聊聊。起来吧。”

这是在表扬张廷玉吗?

不!

这是直接给今天晚上的这场对话定了基调——你能听的出我的脚步声,说明你是懂我、了解我的人,所以接下来的谈话,你也按照这个角度去领悟。

同时康熙用“睡不着”三个字,也明确告诉了张廷玉:我为啥睡不着?你想想。我自然是遇到了不太好办的事,而这个事需要你帮我解决。

对此,张廷玉心知肚明。

定基调的信号释放完了,谈话正式开始。

康熙坐下之后,问了张廷玉一个问题:

“你孩子的病好些了吗?”

张廷玉答:

“还是在吐血,已经换来十几个方子,都未见效。只是拖日子罢了。”

张廷玉话音刚落,康熙便命令李德全明天派太医院的人去给张廷玉的儿子看病,同时表示,需要什么药都从大内的药房去拿。

事实上,到这里张廷玉已经猜到了康熙是为太子的事而来。毕竟能让康熙如此头疼睡不着觉的,只有正处于漩涡中心,与刑部冤案脱不了干系的太子。

我们再代入张廷玉的视角:领导大半夜来找你聊天,上来就问你儿子的病情,还大方的把他的私人医生给你儿子用,你猜领导欲意何为?不是让你卖命,就是暗示你也救救他的儿子。

当然,猜到了也不能表现出来,只要领导没明说,就不能直接点破,更不能发问。

也因此,康熙话毕,张廷玉立马规规矩矩的起身谢恩,权当这就是领导的奖赏:

“微臣代犬子谢圣上天恩。”

为了确保张廷玉能够领会他的意思,康熙再次暗示道:

“做父亲难呐。推干就湿,耗尽心血。看着他们平平安安成人难,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难,指望他们克绍箕裘光大祖业就更难了。”

强调做父亲难,自然是因为儿子的事,其实这已经不算暗示了,这是赤裸裸的告诉张廷玉:我就是为了我儿子而来,一会儿该怎么办,看你表现了。

铺垫都做好了,该暗示的也暗示了,康熙终于挑明了“正题”:

“这有份折子,是八阿哥连夜递上来的,你看看。”

接下来就事张廷玉的“表演”时刻了。

他接过康熙递过来的奏折仔细阅览,随即一脸震惊的将奏折合上,思量片刻之后疾步走到屋内的灯烛旁,将奏折点燃。期间不顾康熙的呵斥,直到奏折化为灰烬,才从容的跪到康熙面前,说:

“臣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动作一气呵成,语气铿锵肯定,这封足以让太子倒台的证据就这样被张廷玉烧了。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从一开始康熙来找张廷玉,就不是为了商讨处置不处置太子,就是为了让张廷玉将这封见不得光的奏折处理掉。

也因此,奏折刚被毁,康熙立马传召图里琛,命其将肖国兴连夜押往宁古塔,交给盛京将军单独看管。不许肖国兴与任何人见面,彻底封锁切断了消息外露的根源。

到此,康熙的目的达到了,而张廷玉也完美的完成了领导深夜前来交代的任务。

不过,该说的场面话还得说,该维护的形象还得维护,于是康熙叫起跪在地上的张廷玉,说道:

“衡臣啊,你的苦心朕知道。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朕这个儿子,他的病怕也是很难好了……”

这段话的重点是前半句:“你的苦心朕知道。”

康熙这是将烧毁奏折,保全太子一事全部推到了张廷玉的身上,以此来保全自己的圣名与形象。说白了,张廷玉就是康熙找来给自己背锅的。

当然,张廷玉如此深通圣意的表现,自会得到康熙的回馈。

就这样,清理刑部一事寥寥收场,佟国维的那句话还是应验了——因为投鼠忌器,所以必定无功而返。

提前的试探

事实上,张廷玉如此笃定康熙要保全太子,进而敢火烧奏折,不仅仅是因为当天晚上康熙的暗示,在清理刑部冤案之前,张廷玉已经通过试探,了解了康熙的心思。

当时,佟国维、马齐以及张廷玉正在与康熙议事,去给老四看病的凌国康回来复命,表示老四得了伤寒,得卧床休息一个月。

闻言,康熙说了一句:

“看来这个事,只能让胤祀去办了。”

对此,佟国维与马齐的态度是一致的,认为老八处事谨慎,待人宽厚,是适当人选。

听完佟马二人的想法,康熙并没有直接同意,转身询问张廷玉的态度。而张廷玉的建议则是:

“臣以为,刑部的事错综复杂,只派八阿哥一人前去,恐怕难胜繁剧。”

老八一个人真的干不明白吗?

自然不是!

这是张廷玉的七窍玲珑心。从康熙着急派凌国康去给老四看病,张廷玉就有所猜测,康熙是想把差事给老四,至于目的一目了然——提防老八,保全太子。

如今当众表示老八一个人忙不过来,既是在给康熙铺台阶,也是在进一步试探康熙的真实态度。

而康熙的回复显然彻底验证了张廷玉的猜测:

“这胤禛本来就想让胤祥一块去办这个事,那就让胤祥协助胤祀,会同办案吧。”

还是那句话,老十三是太子党,让老十三协同办案,意味着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正是这次试探,让张廷玉笃定了康熙的真实想法,清楚即便太子牵扯其中,康熙也要保全太子。也是这次试探,让后续康熙带着太子罪状找他“谈心”时,张廷玉能够迅速领会圣意,进而烧毁了奏折。

同时,这件事也让康熙明白,张廷玉是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的,所以他才会把处理奏折的事,交给张廷玉去办。

纵观在清理刑部冤案一事中张廷玉的表现,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细心缜密,精明警觉,善于观察。

是这些特点,让张廷玉能够做到深通圣意,时刻与领导保持步调一致。而这也是张廷玉能在风谲云诡的朝堂,趋吉避凶屹立两朝不倒的原因之一。

结语

在大清朝的官场上混,最重要且最难的是什么?

是与时刻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

作为领导的身边人,不能有自己的原则,更不能跟领导谈是非曲直。至少与领导在一起的时候,一切要以领导的喜恶行事,围绕领导的利益与心思办事,就算不明显留露出谄媚和讨好的举动,也要不和领导唱反调才行。

从某种角度来说,官场就是个大圈子,既已入圈,就要遵守圈子里的规则,底线与良知重要,遵守规则同样重要。这是现实。

最拧巴的是,既想在圈子里讨生活,又不想按规则行事。与其如此,倒不如远离圈子,过逍遥自在的日子。毕竟,选择权一直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0 阅读:37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