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国重器亮相!年发电2200万度,南沙深海石油开采在望!

历史有一林 2024-05-18 05:43:17

说到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海域,非南海莫属。据估算,整个南海的石油储量大约230亿—300亿吨,天然气储量超20万亿立方米,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而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盆地拥有的石油储量大约80亿吨,乐观估计超130亿吨,天然气储量有7万多亿立方米。可以说,南海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在曾母盆地。过去半个世纪,东南亚国家在南海我九段线内大肆盗采石油,每年开采的油气当量超5000万吨。

现在中国在南海开发油气的现状是,基本上局限在近海,即南海东部油田与南海西部油田,在北纬17度以北,两大油田在去年的油气总气当量接近3300万吨。更南面广阔的海域如南沙群岛一带的曾母暗沙,还没有涉足。

为何中国无动于衷,不在这里布置石油钻井,进行石油勘探开采呢?

早期技术不行

早期没有开采,技术储备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从大陆海岸线往南海走,200公里以外水深就很快下沉至1500米,最深的海域有5500多米。开采起来的难度,远不是近海海域可比的。

在20年前,我国专门负责海上石油开采的中海油公司,只有能力开采300米水深的石油,在300-3000米这个级别的技术储备才刚刚起步。

事实上,那会在南海进行石油开采的东南亚诸国也没有采油核心技术,它们划定一片海域,通过与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合作,由对方负责勘探开发并承担资金和风险。外国石油开采商不用缴纳所得税、海关税或与石油勘探活动有关的进口税。东南亚国家什么都不用出,只拿比例分成,相当于空手套白狼。

从当时世界整个海工装备产业格局来看,我们的技术水平处于第三梯队,7成左右的海工设备需要进口,与发达国家有着十年以上的技术差距。第一梯队是欧美,掌握了核心的关键设备,前端设计;第二梯队是韩国、新加坡等,是海工装备制造的强国。

历经20年的卧薪尝胆,如今我国已经彻底掌握了深海石油开采技术。先后开发了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深水气田群、首个深水油田群,以及琼东南盆地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等。这些深水油气年产量已达3000万吨,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2014年开始建造的“海洋石油982”半潜式钻井平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是全球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之一,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可以这么说,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具备了在深海海域开采石油的能力。为何依然没有大规模在南沙海域开采石油呢?

如今万事俱备

抛去敏感的政治因素外,电力供应也是个大问题。一般海上油田开采都依赖原油主机发电的用能模式,但是这种采油方式耗能较高,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是近海石油可采,可以通过海底高压电缆传输至海上油田使用。

但是,南沙海域的曾母暗沙距离我国海南岛1500公里,铺设电缆没有可行性。使用大型柴油发电供应,一来要消耗大量燃油,而且用船只运送燃油又推高了开采成本。反倒是周边的几个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陆地到南沙的距离只有两三百公里。

目前看,最优解是利用海上发电机为石油钻井平台提供电力供应。但是南沙海域风急、浪高、水深,水文气象条件极为恶劣。前些年,我国虽然具备了深海开采石油技术,但是深海风力发电技术仍是空白。

直到2023年5月20日,“海油观澜号”的投产并网发电,标志我国在深海风力发电领域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这是全球首个给海上油气田供电、海域环境最恶劣的半潜式深远海风电平台。

海油观澜号装机容量7.25兆瓦,整个风机叶轮直径达158米,转动一圈的扫风面积近2万平方米,约等于2.7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带动3只大叶片使机舱中的发电机转动,生成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一年可发电2200万度,通过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用于油气生产。每年相当于节省了1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

为了防止漂浮平台移动,海油观澜号用了9根锚链系泊将平台固定在海水中,能抵抗17级台风,即使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不影响正常发电。

有了海油观澜号这款大杀器,可以说我国在深海开采油气的所有技术条件都已具备。在南沙群岛任意区域都可以进行低成本开采。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有没有在这个海域开采油气的打算!

0 阅读:143

历史有一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