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5项专利,美国最想高薪挽留的科学家,林媛的传奇人生

唠叨的三哥 2024-05-14 12:22:54

她不仅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还获得美国休斯敦大学博士后,以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博士后,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她是手握15项专利的科学顶尖人才,也是世界新型材料电子应用方面的先驱者,研发的多款高科技产品,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她就是让美国拍大腿,后悔没有留住的中国女科学家——林媛。

林媛

所谓英雄,是为了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令人敬佩的人,而林媛绝对当得起英雄这个称号。虽然她生于和平年代,没有真正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但她却用另一种方式,在为祖国和广大人民做贡献,默默地奉献着。

林媛从小就热爱学习,也非常刻苦,自从接触到物理学后,便一个猛子扎进去,再也出不来了。1990年,她以广西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系。在1994年毕业后,又进入到中国科技大学内的凝聚态物理专业进行深造,并且于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由于她在物理学系的出色表现,刚一毕业就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这是多少中国科学爱好者的梦想,而从这里也孵化了一批又一批国内乃至国际上顶尖的科学技术人才。

中国科技大学

2001年,林媛在中国科学院内获得了博士后,此时的她在很多人的眼里,已经成功人士无疑,未来也是一片光明。但对于求知若渴的林媛来说,学术的研究是无止境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可以到美国休斯敦大学进行深造。彼时的她也不过才30岁出头,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刻,于是她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看看更大的世界。没想到,这一看就是8年。

柔性电子器件

尽管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惊人,但不得不承认,和美国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来到这里的林媛,见识到了很多在国内不曾研发的高端科技产品,也让她更加确信,自己选择来到这里是无比的正确。在休斯敦大学内,她选择了相对难度较大的柔性电子器件领域,主攻介电薄膜外延生长和界面控制研究。随后又进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进行军工树脂薄膜和纳米材料的微结构控制和新型制备方法的研究。

想必绝大多数小伙伴对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并不了解,简单介绍下,该实验室的建立者只要包括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以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该实验室主要是为美国提供最为机密高端的科学研究,由此可以看出,林媛能够进入实验室内,在其研究的领域中获得了多大的成就。

别看林媛身材小小,外貌上甚至还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但身体内的能量,大到难以想象,而她的智慧也要远远多于其他人。在美国进修期间,她就已经获得了4项美国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包括待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10项。而她的这些研究,也在2006年进入美国英特尔公司后被实际运用到,当时的她已经是英特尔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尖端科技人才,所以不论是美国,还是其他的国家,都会想方设法为自己多吸纳人才进入。但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却流淌着浓厚的爱国因子,使得大家不论身处何地,只要祖国有需求,会随时随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08年5月12日,当时的林媛还处于睡梦中,而在遥远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悲痛的事情,也正是这件事情,改变了林媛的人生轨迹。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8级大地震。随后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中国遭遇地震灾害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林媛也看到了,内心的震荡久久不能平息,回来,她得回来,也许现在的她不能为已经发生的地震受灾人民改变现状,但她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改变未来。

从当年物理学顶尖人才钱学森的回国过程就不难看出,美国对于这类高端顶尖学术人才,往往采用的都是先软后硬。面对高薪以及高福利的诱惑,林媛不为所动,美国想要使用非正常手段进行干预,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任人揉捏的中国了。

不论他们提出任何条件,始终都无法动摇林媛回国的决心。彼时也有家人好友劝她,毕竟美国相对来说,更适合他们这类研究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包括对学术的研究也更有利。可在林媛的心中,自己是中国人,流着的是中国血,如今国家有难,她必须要回去。冲破重重阻碍后,林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回国后,林媛立即前往四川,并进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担当教授、博导。对于她来说,能够为四川人民提供的帮助,就是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倾囊相授,让大家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后不久,她便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在国外生活了多年,林媛深知,目前在电子科技新领域中,各个国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即便中国这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但也并非没有赶超的机会。

只不过,对于这类高端顶尖技术每个国家都是采取严密封锁措施,所以摆在林媛面前的困难,仿佛如山一般高大。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有和困难教授就开始退缩的胆怯心理,而对于林媛来说,她会更享受征服困难的快感。既然这些困难是座山,那她就做移山的愚公。即便她不能彻底解决困难,也要会下一代学子尽可能地降低困难程度。

至此之后,她便开始参与多达10多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并且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多篇,也受到了国际内其他同行的认可,多达上千次的被引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林媛带领团队在无机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应用上获得一定的成绩,研制出来的“智能绷带”等可延展无机薄膜传感器,大大改善了人体治疗舒适度。而她研究的新型薄膜伸张技术,也解决了高质量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其非贵金属衬底基层的难题,如今在她的带领下,我国相关行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由于在行业内的出色表现,林媛已经担当了1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中的分会主席,还受邀成为中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做学术研究是林媛的爱好,但她也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学校内,她开设了《微电子前沿》、《纳米科学初探》等多个课程,积极培养学生们在电子科技行业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帮助大家解决各种相关问题。林媛虽然已经是电子行业内的大拿,但和学生们在一起却丝毫没有任何架子,她将学生们当成了朋友,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也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因此她颇受学生爱戴。多次获得院级优秀教学奖、优秀师德奖,这是学校对她的认可,更是学生对她的认可。

因为心系学生,她自己也有过学生时代。所以对于那些还处于象牙塔中的学生,林媛知道大家的困惑在哪里,迷茫在哪里。如何加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些枯燥的电子专业能够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在吸引更多学生的同时,也能够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为此林媛参与了相应的教改项目,并且在2014年和2018年,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林媛,身为师者,她一直默默燃烧着自己,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也是林媛,身为学者,她一直刻苦努力专研,在实现理想抱负的同时,也时刻将国家利益挂在心间。只要国家需要,即便没有召唤,她也会在第一时间赶回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要推动国家发展,科技必须提升上来。自打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怀揣着梦想和对祖国的热爱,远赴大洋彼岸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他们就仿佛是潜藏在世界各地的高手,平时看着和他人无异,但只要祖国有需要,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回来各显神通,为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股凝聚力,纵使其他强国一直虎视眈眈,悠悠中华依旧可以屹立5000年而不倒!

0 阅读:21

唠叨的三哥

简介:听三哥唠叨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