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博学多才,名垂青史

尤木说历史 2023-05-11 08:28:36

李密小时候过着孤独的生活,后来成了蜀汉有名的大臣,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恩师,谯周,一个在学问和事业上给予他帮助人。

谯周,蜀著名的学者,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自幼丧母,潜心研读上古典籍,精通六书,是一位精通天象的高材生。

谯周的成功,给了李密很大的鼓励。谯周自然会怜悯李密,而且李密也是一个有才华的武将,所以谯周悉心教导李密,想要将他培养成一个人才。

谯周这个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诸葛亮在战场上病逝的时候,为了稳定局势,朝廷严禁官员前往哀悼,但他不管朝廷的命令,而是匆匆前往哀悼。刘禅立为皇储之后,陷入酒色之中,他直接向刘禅提出忠告,希望他能肩负起中兴的责任。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谯周是何等的忠诚。

这种性格对李密也有很大的影响,李密在做尚书郎的时候,就多次被发配到吴国。东吴皇帝孙权,见到尚书郎年纪轻轻,便向李密打听,你们国家如今有多少马车?

其他国家想要得到自己国家军队的消息,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嘲讽,蜀汉与曹魏交战多年,军队死伤惨重,经过这么多年,军队是否会变得更强?

李密平静地回答:“官用有剩余,天下可以自给自足。”这是对蜀汉的尊重,也是对兵权的自信。

李密不但精通外交,而且在品德方面也有很好的名声。当孙权与大臣们商议“做兄长好还是弟弟好”的道德问题时,李密决定当兄长。他说:“当哥哥的,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双亲。”

李密从小就没有父母,对这件事能有这样的感情,感动了整个时代。而李密也的确对祖母侍奉着,两个人相处融洽,李密孝德之称,也是由此而来。

诸葛亮去世后,谯周因为看到连年的战争,民不聊生,而曹魏的实力越来越强,为了保护蜀汉的子民,他拒绝了战争,并且在和曹魏的战争中,发表了一篇《仇国论》,这篇文章被历史上的学者们称为“投降派”。

249年,高平陵之变,司马氏成为曹魏王朝的掌控者,司马昭成为晋国之君。263年,司马昭起兵攻打蜀汉,谯周向刘禅劝降,紧接着蜀汉灭亡。谯周在自己的国家被灭后,被任魏国的官员,提拔为骑都尉。

这时,他的弟子李密接到魏国邓艾的调遣,因为邓艾进蜀后骄横跋扈,不学无术,所以受到蜀人的讥讽。李密也不想答应,只能婉拒。

265年,司马昭因病去世,司马炎更是逼迫魏元帝退位,曹家就此没落!司马炎建国称晋,称其为太祖。

因为西晋王朝是通过逼迫先帝让位而建立起来的,并且刚刚将蜀汉纳入了自己的统治,所以为了稳定朝政,笼络民心,便颁布了"孝道治国"的政策,并且接纳了蜀汉的老臣,以此来显示新王朝的宽容和睿智。

李密这个在中原出了名的“孝子”,是晋武帝最为看重的一个人,封他为“太子之师”,既表明了皇帝对于“以孝治国”的诚意,又可以拉拢一大批蜀汉老臣,为其效力。

而且,从李密不肯接受邓艾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李密与其师傅谯周,在治国之道上,有着不同的见解。

三国的历史,在这一刻,彻底的落幕了,他对蜀汉的爱,对祖国的热爱,就像他年轻时的梦想,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李密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仰慕师长的少年,而是一个经历过三国战乱的中年男子,多年的仕途,让他对新的朝堂有着一种敏感的警觉,既不为面前的荣华富贵所迷惑,也不奢望暂时的安稳。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尤木说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