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夫妻的“旷野”生活:辞编卖房,环球航行,存款为0

妍妍创意 2024-05-19 06:48:30

☉作者 | 鼠桃桃

十点读书会出品

从上小学的年纪开始,就不用去学校上课考试,而是在坐着帆船全球航行,人生该有多惬意?

这样的生活,真实发生在一个山东家庭身上。

2012年,山东体制内的铁路工人翟峰,和妻子宏岩双双辞去了有编制的工作,带上8岁的女儿馨馨,像《海贼王》里的路飞一样,驾驶着属于自己的帆船,开启了环球航海计划。

这一出发,就是12年。

如今馨馨已经20岁,跟她小学同学的成长轨迹完全不同:这些年来,星辰大海、日月清风都是她的老师,她和爸妈一起,在航海的旅途中完成了自我学习。

或许有人会说,大概是有钱才能如此任性。但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他们出发前,月收入只是近万块,卖掉房子车子之后,才能有余钱用于购买二手帆船。

就是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家庭,却敢于打破眼前的“铁饭碗”,带着一腔热血,先闯出去享受世界。

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的今天,像他们一样,提前一头扎进旷野的人,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不走寻常路,没那么容易

在热爱旅行的翟峰,第一次提出要去航海的计划时,妻子宏岩很坚决:“要不就带上我跟馨馨一起去,要不就离婚。”

想要与爱人一起经历更多新鲜事物、不愿在家中无尽地等待旅途归来的丈夫,这个在铁路局工作的姑娘,提出了比丈夫更大胆的提议。

毕竟“单身男性环游世界”似乎不是那么罕见,而“跟妻女一起环游世界”反而更像是个大新闻。

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建议,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身为传统的工人家庭,宏岩的父母认为,独生女儿要带上孩子一起离家远航的举动,让他们有很强烈的被抛弃感,为此他们非常反对。后来在宏岩的一再劝说下,才勉强点了头。

环球旅行,夫妇二人首先要考虑物质条件。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这句话越来越流行时,背后或许隐含了一种特权,是“有钱的人先享受世界”。

但这家人的物质条件,就如千千万万普通的工薪家庭一样,比起大多数人,他们多的只是一份勇敢。

把130平米的县城房子卖了32万,车卖了5万,买回一艘价值34万的二手帆船,一家人就这样雄心满满地出发了。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在宏岩出发前的想象中,航海意味着平稳的船舱、浪漫的星空、被优雅举起的红酒杯,而实际上要面对的,是随时变化的天气、暗中的礁石浅滩、可能引起撞击的其他航船,和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一直在海上漂泊,听着有类似奥德修斯的浪漫,但实际上,可持续的收入才能给人源源不断的安定感。

在航海5年后,翟峰一家从澳洲回国,兜里仅有2万块钱,还欠着一些外债,这让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强烈的恐慌和危机感。

期间他们也经历了种种艰辛,这一切都似乎在说:想要不走寻常路,没那么容易。

脱离轨道,发现真正的自己

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像翟峰一家一样,离开了既定的轨道,或许可以不需要很多钱,但一定需要很多的勇气与好奇心。

当把自己交给无尽的旷野时,因为不再有章可循,必须要重新建立起生活的秩序,反而获得了更多野蛮生长的力量。

比如女儿馨馨,如果继续在山东兖州的小县城长大, 她可能最好的出路是成为一个小镇做题家,在高考大省的残酷压力下考入大学。

但在大海征途中长大的她,比起同龄人有更多的珍贵好奇心。

她经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从自然中学习,天然热爱自由与发问,彻底与既定的县城女孩人生再无关联。

在船上,她每天都会经历新的景色、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学习各种新技能。她有足够多的兴趣,去探索更多可能性,也培养了快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

从只会说5句英文的小女孩,到能在澳大利亚的学校里拿到“A+”,冲浪、滑翔伞、自由潜都是她的兴趣。

在与广阔世界交手的过程中,她在逐渐碰撞出真正的自己。

彻底脱离了国内的教育体系,她注定要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到了该读大学的年纪,因为缺少前人经验参考,她在努力尝试没有SAT成绩、也能申请到美国大学的方式。

做采访、创业、到美国青少年营地工作,她用行动在一步步接近自己心中的目标。

跟这个离经叛道去航海的家庭类似,也有一些人脱离了主流的选择,走向了自己人生的旷野。

跟翟峰一家出于热爱冒险的驱动因素不同,前996的北京互联网打工人@帽子,则是因为身体出问题、给自己敲警钟后,选择去云南的山里体验隐居人生。

太多社畜的梦想,是等退休后体验田园生活,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里,许红豆旅居来到了有风小院,已经让无数人羡慕,而帽子直接选择少走20年弯路,现在就到大理承包一座山头,过上占山为王的小日子。

在这里,她完全不用跟人交流,有效减少了许多因为工作中与人沟通常见的内耗。

每天要操心的事,是按时令播种和收获,喂马劈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云雾浮岚间,远眺苍山,她的心也变得轻盈又自由,抑郁症从此彻底离她而去。

在不算年轻的年纪,到一个崭新的地方重启人生,可能是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的选项。

而这对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来说,却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硬核是马斯克家的祖传家风,在她40多岁时,大儿子马斯克要去加拿大求学、小女儿则同步把家中的房子、家具和车都变卖,彻底断了在南非持续生活的后路。

单亲妈妈梅耶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从南非举家搬迁到加拿大,从0开始。

马斯克求学、梅耶面试模特公司、考注册营养师,全家一起在北美异乡,刷新人生副本,直到取得更大的新成就。

太多时刻,我们因为在意世俗的眼光,而不敢做出真正遵从内心的选择。

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借舅舅之口说出了朴素的道理:

“在这世上,为了在他人眼中显得高尚而装模作样的人太多了,他们最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不知不觉就把真正的自己丢在脑后。

我不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因此,小哥白尼,我再说一遍你必须多加珍视内心的感受和深受感动的事,不断思考它们的意义,永远不要忘记。”

脱离别人定义的轨道,跃入自己定义的旷野,或许正是发现真实自我的绝佳契机。

跃入旷野,代价是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都遵循着社会时钟的规训,在父母长辈一句句“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的叮咛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就业、结婚生子。

随波逐流,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也是很难出错的选项。

就像欧美人的gap year可能是指旅行、打工换宿、环游世界,而中国人的gap year,只有高考复读、考研二战、准备考公。

在既定的轨道上,我们享受着前辈经验们带来的确定性。

但旷野跟轨道不同,它从来没有固定的路,脱离轨道的那一刻,你同时也失去了方向清晰、路线明确的笃定感。

毕竟,诗和远方之外,可能还有另一面的现实沼泽与暗礁。

在外人看来,隐居深山的帽子似乎在过日剧《小森林》式的人生,听起来很爽。

但代价是无边无际的孤独:最近的邻居在1公里之外、日常听不到人声,只有风声和鸟声,住了一段时间,再沉默的人也很难忍受得了。

日常被琐碎贯穿。从劈柴环节开始做不完的饭、修不完的漏水管,不费心但很消耗体力的农活无穷无尽,给马喂食还可能被马踢到受伤,需要卧床一周静养。

同样听起来是爽文女主的人,还有曾让无数人羡慕的“支付宝锦鲤”信小呆。

这位当年被支付宝一个亿奖品砸中的普通上班族,在中奖后选择辞去工作,踏上豪华游轮之旅。但泼天富贵下的体验,也有其有效期限:一年内,必须消费完这些礼券。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需要个人出自付的部分,在阿拉斯加的旅途中,她就差点因为信用卡刷爆下不了船。

环游世界归来,她没有变得比从前更快乐,反而因为没有工作,一度陷入抑郁。

如果不去经历一番旷野人生,难免会觉得遗憾,但总有现实的牵绊,让人终究回到原点。

多年前,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让河南35岁女教师顾少强的辞职信火爆全网,因为它精准击中了所有被困在工位的打工人心声。

她辞职后,不再用经历一板一眼的备课,转而到气候湿润的四川,做民宿老板。但经营没有想象的容易。

后来,加上母亲身体状况、孩子教育等多方面考虑,为了家人,她现在已经重新回到郑州。

重回轨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

但关于旷野和轨道的讨论,一定也不能偏离时代背景变化。

余华说:“现在时代变了,一个人面对10个旷野,现在100个人面对一个旷野,想去旷野的人太多了。”

因此,一些听过旷野上的风声与呼号的人,开始发现,原来自己讨厌的轨道,也没有那么不堪。

比如前互联网大厂员工喵喵,就因为想要逃离内卷、调养身心而裸辞。

最初心情自然是明媚无比,对未来的计划也满满当当。比如发展咖啡拉花、厨艺等爱好,顺便再搞搞自媒体副业。

但坚持更新了一段时间后,粉丝涨得不超过500个。投入的心血不少,得到的回报却不及预期,收入也不见得可持续。同时家人身体出问题,家中也是正需要用钱的时候。

因此选择空窗一年后,激流勇进,继续重回大厂。因为轨道中的打工,能按时发工资,足够让她有生活的底气。

经济基础是一切的后盾,不管是在旷野还是轨道,都需要这些安全感。

为了收入,旷野上的人也可能停下一直以来的漂泊,选择拥抱片刻的安定。

比如翟峰一家,曾阶段性在巴厘岛安定下来,给青少年办冲浪营地,成功盈利,不仅一下还清了外债,还多了十余万的存款结余。

在云南深山的帽子也没闲着,她同步开了淘宝店,卖亲手做的青梅露、应季的鲜核桃和野生菌等新鲜山货,为自己在山里的生存,找到适合的赚钱方式。

不管轨道或旷野,成年人要面对的永远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是暂时的逃避。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只要能够行动和内心自洽,知行合一,无论选择轨道还是旷野,都是令当下的自己不后悔的生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掌握着方向盘的你。

当人生之车无论驶向轨道还是旷野时,愿你作为把握方向的主体,永远有出发的决心和勇气。

0 阅读:0

妍妍创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