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三个香港顶尖演员,勇闯好莱坞!

楼下的粉猪君 2024-04-15 06:22:3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粉猪君

编辑|粉猪君

«——【·前言·】——»

1997年的一天,成龙正在南非拍摄《我是谁》,突然接到助理的通知,说是有一个老外找他,这个老外的名字叫做布莱特·拉特纳,几年后爆火的美剧《越狱》就是他拍的。

不过当时的他只是个新人导演,从洛杉矶赶到南非,布莱特坐了整整26个小时的飞机,就是为了能跟成龙吃一顿午饭,在餐桌之上他大肆抒发了自己对偶像的崇拜之情,成龙的那些作品他也是如数家珍,俨然一副骨灰粉的姿态。

当然了,一个好莱坞导演之所以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赶到南非,为的不仅仅是追星那么简单,在拍了一顿彩虹屁后,布莱特终于暴露了真实意图,他拿出一个剧本交到了成龙的手中,邀请对方去饰演里面的角色。

当时的香港影坛日暮西山,无数演员挤破头都想去好莱坞发展,但是成龙对于这个好莱坞的邀约却并不太感兴趣,因为80年代的时候,嘉禾就两次把他推向好莱坞,主演的《杀手壕》以及《威龙猛探》不但票房一般让他铩羽而归,而且拍摄过程中还跟导演闹出了很多不快,让成龙对好莱坞的印象,只有痛苦没有欢乐。

但是没想到进入90年代后,他自己制作的《红番区》,《警察故事4》以及《一个好人》等港片,反而在北美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成龙就不像年轻时那样,迫切的想要打进好莱坞了。

毕竟我自己主导的港片,就能在北美卖座,又何苦再去好莱坞受气呢?所以他并没有当场答应布莱特,只是说考虑下再说,其实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拒绝了,但是他的经纪人陈自强知道此事后,却极力的劝说他再去试一下。

因为港片在北美上映终归还是有所限制的,能同时放映的电影院数量有限,几千万美元的成绩就是天花板了,要想事业更进一步,那就必须要进入好莱坞拍戏才行。

在认真的思考了一番之后,成龙也觉得陈自强说得对,于是便坐上飞机,第三次来到了“荷里活”,然后拍摄了布莱特极力推荐的那部作品,但是接连拍了几天下来,他逐渐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遭遇的麻烦,好像并不比前两次少。

«——【·尖峰时刻·】——»

布莱特·拉特纳邀请成龙参演的电影就是鼎鼎大名的《尖峰时刻》,在拍摄这部作品之前,他刚刚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超级轰天雷》,由克里斯·塔克, 查理·辛等人出演,最终在全球收获了4800万美元的票房。

虽然看着比港片的票房多多了,但这可是纯正的好莱坞电影啊,投资就高达2500万美元,因此最终算下来根本就没挣什么钱,不过好在影片上映之前,他就跟新线电影签约了《尖峰时刻》,所以还能有机会拍摄第二部电影。

但是这部作品的票房如果还是不理想的话,那布莱特的导演之路估计就到此结束了,于是他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成龙的身上,为什么说是寄托在成龙身上呢,主要原因就是成龙的性价比太高了。

虽然在香港影坛来说,成龙三四千万的片酬是别人无法企及的存在,但对于好莱坞来说,500万美金的主演那是相当便宜的,关键成龙之前的几部作品已经在北美获得不错的成绩了,所以布莱特才认为成龙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成龙能同意邀约,也是看中了布莱特深陷窘境,毕竟他之前两次进军好莱坞,都跟导演发生了不小的分歧,这次的导演是个新人,而且话语权还不是很大,那“编导演”十项全能的成龙,就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了,所以才有了这第三次闯荡好莱坞。

然而等真正开机拍摄之后,成龙发现自己还是失算了,因为导演虽然是新人,但别的职位却都是老油条,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体系下,别说他这个演员了,就算是导演布莱特自己也经常的被一些人明里暗里地欺负。

成龙的自传中就说过,本片的摄影指导很有名,叫亚当·格林伯格,拍过《终结者》系列和《人鬼情未了》,在现场的话语权很大,很多镜头都是他摆好之后,演员过来走一走就拍了,导演根本没什么说话的份儿。

亚当·格林伯格

有一次拍完一个镜头,布莱特觉得不是很满意,就跟现场所有人说再来一个,结果旁边的副导演直接说,“不行,继续往下,要赶进度”,这句话说完后,所有人就开始收东西准备下一个镜头,在他们看来这是个菜鸟导演,没什么真本事,所以并不需要听他的。

有一次,成龙实在看不过去了,便悄悄的跟布莱特说接下来这场戏你该如何摆镜头,然后道具摆在什么位置,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布莱特一一记下之后,等开始拍摄了时候,就按照成龙说的,传达给了在场工作人员。

这些人听后脸色就慢慢变了,大概表达的意思就是原来你还是懂一些东西的,于是对布莱特的态度也有所转变,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便经常的找成龙取经,在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布莱特坦言自己在《尖峰时刻》片场,跟成龙学到的东西,比大学4年读电影学到的都多。

这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夸张,毕竟那时候的成龙已经在香港影坛摸爬滚打20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别说布莱特了,就算是有些名气的好莱坞导演也不一定比他强。

布莱特被扶起来之后,成龙自然就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所以公司即便请了别的武术执导,但他仍然可以跟成家班一起拍摄属于自己的动作戏,比如台球厅的这场戏就很是精彩,而且还让成龙成为了大荧幕上,少有的能说出那个词的华人演员。

除了台球厅的这一段打戏外,本片里面我印象第二深刻的,就是影片大决战中成龙围着无数古董与敌人对抗的这段了,他一边打人一边扶着花瓶,这种束手束脚的打斗设计无疑是很有喜剧效果。

«——【·票房大获成功·】——»

本片是在1998年9月份上映的,此时暑期档刚结束,“感恩节”档期还距离很远,属于是一个观众消费意愿不强的冷档期,虽然《尖峰时刻》只是个投资3400万的B级作品,但布莱特此前的《超级轰天雷》都被安排到了1997年8月的暑期档公映,由此可以看出新线电影的高层并没有对本片抱有很大期望。

不过香港电影人向来喜欢打脸,《尖峰时刻》周五开画,首周的三天时间里就斩获了超过3300万美金的票房,直接拿下北美市场周冠军,接下来的一周它仍霸占冠军宝座,虽然第三周名次滑落,但是长尾效应很是明显。

良好的口碑让他在北美最终收获了1.4亿美元的票房,在整个年度票房榜上位居第七,3400万的投资拿到这个成绩,属实让新线电影赚麻了,导演布莱特自然也避免了早早退出影坛的悲惨命运。

而在全球市场,本片拿到的票房一共是2.4亿美金,按当时的汇率算差不多是20亿人民币,这是个什么概念,1998年整个香港所有的电影,不管是西片还是港片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才10亿港币的票房,而内地市场全年票房,也仅仅只有8亿人民币。

成龙仅靠一部作品,就超过了两大市场的总和,可以说当时的华人演员里面,他就是毫无争议的NO:1,不过让人非常意外的是,成龙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但唯独在老家香港失手了。

虽然没查到具体的成绩,但是当年的十大卖座影片里面,并没有这部作品的名字出现,因此可以判断它的票房肯定是低于2000万的,这是成龙那些年主演作品中成绩最差的一部,即便是1985年半文艺性质的《龙的心》都拿到了两千万的票房呢,可见《尖峰时刻》在香港,是多么的不尽人意。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影片整体的风格问题,成龙自己都说过,本片是配合美国市场的打法拍的,他早就预判到本片不太会受亚洲观众喜欢,所以票房失利也没有感到太意外。

《我是成龙》节选

第二个原因就是盗版VCD了,据说当年影片刚上映,第二天就有盗录的VCD在市面上售卖,买一张比电影票还便宜,那观众当然就不愿意进电影院了,在此之外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尖峰时刻》在香港上映的那个档期,恰好碰到了一部好莱坞大片开画,而且是一部实打实的大片。

执导本片的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主演本片是大明星汤姆·汉克斯,讲的故事是寻找一个大兵,说到这里,你肯定能猜到它的名字,没错,这部电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

«——【·大兵瑞恩·】——»

本片在当时来讲,可以算作是电影艺术诞生之后最逼真的战争片了,没有之一,斯皮尔伯格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年战争的血腥场景,连二战都老兵对本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影片一开场那20多分钟,重现了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虽然也有一些bug存在,但机枪大炮,残肢断臂,硝烟尘土,这一切的元素在摇晃镜头之中,给予了观众们极强烈的真实感,因此被无数影迷、军事迷、发烧友奉为宝典,即便今日看来也少有影片可出其右。

《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作品注定是要在影史留名的,斯皮尔伯格也因此片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小金人,在商业方面《拯救大兵瑞恩》也大获成功,4.8亿美元的成绩拿下了当年全球票房榜的第二名,几乎每个国家或者地区,它都在十大卖座影片之列。

而在香港市场自然也是如此,2899万港币的成绩位列当年票房榜第四位,稳赢同档期成龙的《尖峰时刻》,不过距离《我是谁》还是差了一些,从这个榜单上我们还能看出,虽然港片占据了冠亚军的位置,但是总体上的数量,还是好莱坞电影占优。

而整个年度港产片的总票房占比也下降到了39%,这是自1977年以来,香港电影在香港市场的票房占比首次跌到四成以下,台湾市场,港片也同样在被好莱坞蚕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香港影坛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四个人,有三个都进入了好莱坞发展,并且极为默契的,都是在1998年,推出了自己的首部英文电影,成龙的《尖峰时刻》我们刚讲完,周润发的《替身杀手》,我们前两期也已经说过了,现在就剩下了李连杰。

«——【·杀手之王·】——»

不过在聊他的好莱坞之旅之前,我们还是要看一下,他在香港留下的最后一部电影,本片的名字就是《杀手之王》,这应该是李连杰唯一一次,在大荧幕中亲自讲粤语的作品,之前他不会说广东话,所以配音大多是由朱子聪或陈欣完成。

但是到了拍《杀手之王》的时候,他已经到香港闯荡十年了,大致也能流畅的讲广东话,外加角色本身就是个大陆出身的港漂,因此便用了自己的原声,为了营造一些笑料,他还有意或者无意的,说了不少夹生的广东话,就算我这个山东人不通粤语,也能get到其中的笑点。

本片虽然距今已经20多年,但故事还是不错的,典型的小人物卷入大阴谋,感觉比之前的《黑侠》强上不少,而动作设计方面,因为有董玮担纲导演以及武术指导,所以打戏简单而又充满爆发力,尤其是片尾部分加入了腰带的使用,使影片更加的具有观赏性。

本片是在1998年4月3号上映的,这虽然不是个非常好的档期,但是好莱坞却仍是没有缺席,在《杀手之王》开画的前一天,派出了一部恐怖灾难大片来狙击这位香港顶尖的动作明星。

«——【·极度深寒·】——»

相信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是他们看过的第一部,偏“克苏鲁”设定的电影,并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成为了他们的童年阴影,本片的名字就是《极度深寒》。这部作品讲述了一群在豪华邮轮上的人,遭到深海怪物袭击,所以不得不拿起武器反击的故事。

该片导演斯蒂芬·索莫斯创作影片的灵感,始于《国家地理》上的一篇文章,他基于冠状水母、吸血鱿鱼,巨型海葵这几种生物,创作出了影片中深海怪物的形象,那滑腻腻的大触手本就让人心里发毛。

但它在影片的前半段一直都没有现身,这种未知的危险,让影片的恐怖气氛更加浓郁,到了后半段它基本以触手形态出现,开始展现吃主角团的过程,那满船舱的血肉骨架,真可以说是大尺度了,难怪不少人都说这是自己的童年阴影。

除了《极度深寒》外,《杀手之王》上映6天后还碰到了另一个很棘手的竞争者,名字叫做《野兽刑警》,本片的导演是陈嘉上与林超贤,而陈嘉上还是《杀手之王》的监制,这真属于是自己跟自己打擂台了。

«——【·野兽刑警·】——»

本片讲述一个飞虎队督察,被下放到红番区带领一批问题警员,和黑社会头目做斗争的故事,虽然看着剧情比较简单,不过本片的整体质量,是比《杀手之王》要好上不少的,电影中所讲述的,警匪一家、黑白难分的故事。

此前很多警匪片都曾涉及这个问题,但别人基本是浅尝辄止,而陈嘉上却在本片中将此概念推入极致,与传统的吴宇森、林岭东主题鲜明,只讲述兄弟情义的江湖片不同,他通过警匪一家的故事诠释了生存哲理和人性的两极,这也令陈嘉上时隔十年,再次登上金像奖舞台。

而且勇夺“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成为那一届的最大赢家,据说他在在拿到奖杯之后哭了整整一晚,倒不是因为喜极而泣,而是感觉很是讽刺才哭的。

因为这样一部口碑极佳的作品,在当年并不卖座,800万的票房成绩是他拍戏以来第一部赔钱的电影,不过李连杰的《杀手之王》也不怎么样,虽然进入了港片的年度前十,但是也不过才1000万多点港币。

那时候李连杰的个人片酬,就能达到1500万左右,即便往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等地区卖版权,整部影片也不敢说是能挣钱的,既然这两部作品都不卖座,那好莱坞的《极度深寒》应该大卖了吧,其实也没有。

«——【·金钱至上的好莱坞·】——»

虽然没查到本片的具体票房,但能确定它没有进入年度前十,那票房顶天就一千多万,差的话也可能只有几百万,算不得一个很理想的成绩,可以说此时的香港市场,从整个大盘上来说都是下滑严重的,加上外埠市场也前景堪忧,所以不少人电影人,才去了好莱坞发展。

李连杰自然也有了同样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在《杀手之王》拍摄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不过他虽然也曾在美国生活过几年,但是跟好莱坞却是没有搭上过线,正在其思考该怎么办的时候,一个来自北美的电话,成为了他进入好莱坞的敲门砖,打电话的那个人不是别人,真是李连杰的好搭档,“八爷”袁和平。

当时的他正在跟沃卓斯基兄弟姐妹,研究《黑客帝国》的拍摄,这部作品是华纳公司的项目,该公司同期还在策划着,《致命武器4》的拍摄,里面正好有一个华人反派的角色,于是袁和平便向公司推荐了李连杰。

不过他的能力有限,这个角色不是一推荐就能直接拿到的,因为好几个演员都有意参演,于是李连杰就做了一件,每个演员都经历过,但他却从没做过的事情,那就是——试镜。

自从1982年主演了,处女作《少林寺》之后,李连杰便一炮而红,此后拍电影都是别人找上门,而且还都是量身定制的主角,哪里需要什么试镜,但是现在到了好莱坞,他不但需要去试镜,而且试的还是配角,要是一般人肯定受不了。

不过好在李连杰,曾经经历过一次低谷期,所以对此看得很清,没有多做思索就去试镜了,而最终结果也很是美好,他拿下了这个角色,不过到了谈片酬的时候,双方之间却出现了分歧。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李连杰那时候在香港的片酬差不多是200万美金,但是华纳公司只愿意给100万美金,其实李连杰当时已经打定心思从头开始了,自然是不想计较这么多,直接说可以,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对方看他答应如此痛快,居然直接压价到了75万。

这样的做派自然让李连杰恼火,于是就说不做了,但是转念一想,人生需要创造机会,不能等待机会,所以又回头说可以做,没想到对方又压价了,说只给50万。

在接受了50万的片酬之后,李连杰便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本该讲述了黑帮老大顾华星,做着偷渡,制造假钞的违法生意,两个洛城警探偶然间打破了他的计划,于是便展开了斗争的故事。

«——【·致命武器·】——»

作为配角的李连杰在片中其实戏份并不是很多,总共也不过十多分钟,台词更是少得可怜,但是大反派的那种狠毒,却被他演绎的入木三分,打起人来也是歹毒至极,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在面对自己的亲人时,他却又换了另一幅面孔,满脸都是谦卑恭顺,从这无缝切换的表演之中,足以看出他虽然是个武打演员,但演技也同样是值得称赞的。

虽然李连杰在片中的演技不俗,但美国的观众们对他最关注的地方应该还是动作戏,那时候的好莱坞电影还是双拳互殴,李连杰这样的顶尖动作演员,在本片中的表现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他仅凭短短几分钟的镜头,以及潇洒流畅的身手,就征服了大荧幕前的观众,并成为影片中的惊艳之笔,当时有美国媒体这样评价李连杰,JET LI 5分钟内技惊四座,一袭黑衣出场的更是带几分神秘感。

本片8月6号在香港上映,跟成龙的《尖峰时刻》一样也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1600多万港币的票房,根本没能进入年度前十,不过在全是市场来看《致命武器4》却是获得了大卖,2.85亿美元的成绩,是那一年全球十大卖座影片的最后一名,比成龙的《尖峰时刻》还要多个几千万。

«——【·在好莱坞站稳脚跟·】——»

不过一部影片卖座,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挣钱,《尖峰时刻》3400万的成本,拿到了2.4亿的票房是大赚,而《致命武器4》的投资高达1.4亿美元,因此2.85亿的票房是妥妥的赔了,这个经典系列到此也就画上句号。

说实话,我很纳闷这部作品为什么这么烧钱,你猜一下前面说的《大兵瑞恩》投资多少,这样一部飞机大炮齐上阵的战争巨作,投资仅仅只有7000万美元,是《致命武器4》的一半,但总体上给人的观感却比后者强多了,要我说,华纳电影真应该成立一个反贪污部门。

不过话说回来,《致命武器4》赔钱归赔钱,但票房确实很炸裂,尤其对于李连杰这样一个新人来说,无疑是个极为完美的开端,而且电影行业有个习惯,就是做市场调查,相关人员在大街上随便拦一些人,免费请他们去看电影,还管吃管喝。

等看完之后给一张表格,让他们填写喜欢哪位演员,理由是什么,而《致命武器4》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当红影星梅尔·吉布森得了8.8分,而李连杰是7.5分,虽然比不上前者,但是我们知道他是第一次进入好莱坞拍片,而且还是配角,居然能拿到如此高的数据,真是让人意外。

另外他的片酬还这么低,只有50万美元,梅尔·吉布森可是拿了2500万美元,可以说李连杰用实力向好莱坞证明了,功夫皇帝,物超所值,于是制片人第二天就找上了门,满脸谄媚的说下一部做主角吧,多少钱都好说,这果然是,成名前你对我爱搭不理,成名后我让你高攀不起。

«——【·结语·】——»

从上面的这些电影,以及幕后故事可以看出,1998年同时去好莱坞闯荡的三位演员,虽然在香港都是顶尖的存在,但开局的困难程度却各不相同,其中比较简单的是成龙,因为他之前已经有作品,在北美市场大卖了,所以能直接去做主角,而且拿的片酬还不低,然后第一部作品就大卖,让他在好莱坞更加闪耀。

稍微困难一点的就是周润发,他虽然没有作品在北美大卖,但是好在吴宇森早一步到了好莱坞,因此在好友的关照下也能做主角,并在1998年拍出了《替身杀手》,然而成绩并不怎么理想,让他的事业开始走低。

李连杰闯荡好莱坞的难度就属于是地狱级别了,他之前没有作品在北美大卖,而袁和平的能力也无法关照到他,能做到的最大帮助就是把他推荐给华纳电影,在忍气吞声接下了一个反派角色后,他依靠着自己的不俗身手,征服了美国观众,让自己的事业开始走高,然后有了做主角的机会。

可以说这三个人的遭遇各不相同,而结果也天差地别,那接下来他们将要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挫折或者辉煌呢?这个我们1999年再讲,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麻烦点个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5 阅读:1841
评论列表
  • 2024-05-28 10:23

    替身杀手,唐人街人猪混杂!!

  • 2024-04-20 13:59

    周润发混的最疵

  • 2024-05-05 15:04

    华人世界巨星,只有成龙一个(李小龙死的早)没有之一

  • 2024-05-12 16:44

    都要2028年了,考古吗?

楼下的粉猪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