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打工,女同事频频针对让我出尽洋相,我一忍再忍后她成我老婆

经艺看娱乐 2024-05-18 05:58:20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

用您发财小手点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

文:娱析

编辑:娱析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

请理性观看,切勿对号入座

○●

人生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充满了无数未知的惊喜和挑战。

那年我18岁,从农村老家来到了城里打工。

刚下了拖家带口的火车,我就看到了车站门口挂着的“欢迎光临本市“的巨大横幅。

作为一个小地方出身的农村青年,我被眼前的高楼大厦给震撼住了。

眼前是一派摩肩接踵的景象,川流不息的人群都是陌生的过客,我拖着自己生涩的步伐,迷茫无助。

好在有个老乡给我指了方向,我这才找到了要去工作的那家工厂。

进了工厂大门,我看到成百上千号人正在操作着机器,发出沉闷的轰鸣声。

工人们裹着蓝色的工作服,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人在不停推着五颜六色的小车到处穿梭。

刚进车间,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化工气味,那味道辣得我直咳嗽。

工头走过来,把我领到一台机器旁,嘱咐了几句操作要领后就走开了。

我慌里慌张地开始操作,生怕出岔子,可越是紧张,手上的动作就越是笨拙。一个不留神,我竟然把旁边的一台机器也给启动了。

“喂,你在干什么啊!赶紧把它关了!”

我回头一看,是个穿着红色工作服的年轻姑娘,一头短发,眼睛炯炯有神。

我手忙脚乱去关那台机器,她不耐烦地走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关掉了。

“你是新来的吧?工厂的机器可不是你家里的玩具,要小心呐!”她一边说,一边扭头就走了。

我低头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没想到第一天上班就出了这么多岔子,真是太倒霉了。

很快,我就发现这位姑娘不但嘴巴伶俐,学识也很高,每次值班遇到技术疑难问题,她总能妙招横生,头头是道。

这一来二去,她和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突,她似乎就等着我出错,一有机会便唠唠叨叨地教训我,好像我就是她的徒弟似的。

我听着她滔滔不绝的训话,总是强忍着怒火。

虽然她说得头头是道,但每次说完我就愈发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笨蛋,我只觉得她针对我,处处为难,目的就是坏我的心情。

可我又能作何反抗呢?我是外来务工者,在这座城市里孤苦伶仃,一张熟人的面孔都没有。

她在车间里就是大姐头,我要是惹恼了她,她说话又狠,我都不知道会遭到什么下场。

从那以后,我在工厂里过得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那姑娘叫王芳,对我很是严肃认真,工作出了任何小错,她都会当众数落我一顿,言辞看似客观,却往往把事情的责任全推到我身上。

有一回,我正坐在机器旁休息,王芳突然大叫一声:“干嘛呢!偷懒吗?”吓得我从板凳上跳了起来,差点摔了一个狗啃泥。

“哪有呀!我,我就是歇歇脚而已……”我结结巴巴地解释。

“歇脚?工厂可不是你们老家的田地,这儿可是严格要求的!你要是继续这个德行,迟早会被开除的!”

她一边训,我一边点头,大伙见我太老实,都在旁边为我解围:“行了行了,王芳。大家都知道他工作很努力的……”

“是啊,你别说话太重了。”

王芳白了大家一眼,毫不买账地甩下一句:“知人知面不知心呐,他要是真把工作当回事,我何必管他?”说完就哼着鼻子走了。

我常常认命地想,也许她为人真的就是这副嘴脸吧。

可那阵子,同事们也渐渐对她的行为表示反感了,有人说她注意力多余、小题大做;也有的说她权力太独大、骄纵跋扈,更狠的还说,她就是看不惯我这个外地佬,才对我百般刁难。

随着我在工厂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慢慢懂得了包容和宽容,尽管王芳有些做法我仍然无法苟同,但我学会了试着去体谅她、理解她。

光阴易逝,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过去了,转眼间,我已经在这家工厂干了大半年了。

有一天,车间里突然传来了哭嚎声,原来是一台机器出了故障,正在作业的王芳不小心被甩了出去,胳膊骨折。

大家都被吓坏了,手忙脚乱地上前查看,只有我反应比较快,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王芳抱了起来,迅速将她送往了医务室。

值班的医生目击了整个经过,对我的机警反应赞不绝口。

王芳的家人也怀着千分感激,请我吃了一顿大餐,饭后,他们还拿出一个红包,我没有接受,他们连连称赞我是个好人。

这次事故对我和王芳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从那以后,王芳对我的态度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针对我、挑剔我,甚至还主动问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耐心为我解答。

有一回,我就跟她探讨了一个工序的疑惑,王芳竟然满脸崇敬地称赞我:“你这么用心钻研工艺,真是难能可贵啊。”

我被她的赞美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谦虚道:“这都是托了你的福,如果没有你一直敦促我,督促我,我也不会有今天的进步。”

王芳笑着摆摆手:“你好学上进的好品质,我是怎么就看漏了呢?”

就这样,我和王芳之间就像是化解了什么心结,两人的相处氛围变得无比融洽了。

漫长而又艰辛的工厂生活里,我和王芳互相取长补短、切磋技艺,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而且我们两人还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芳也曾跟我说过,其实她最初对我的苛刻,完全是出于好心。

因为她见到太多人放纵自己的懒散态度,所以她才如此严格要求,希望让我树立起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

我深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当初被你忽视了,可能我至今还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呢。”

我们相视一笑,发自内心地感谢对方。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在工厂里并肩作战整整两年有余了。

这一天,王芳突然语重心长对我说:“陈志飞啊,我们相识这么久了,你觉得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我被她这个问题问得一怔,支支吾吾地说:“我们……我们不就是很好的朋友和同事吗?”

王芳却淡淡地摇了摇头:“朋友只是朋友,同事只是同事而已。”

我更加迷惑了:“那你指的是什么关系呢?”

王芳深吸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羞涩:“我的意思是,也许我们可以……可以尝试更进一步的关系了。”

我愣在那里,足足有半分钟才反应过来她的言下之意,我惊讶得合不拢嘴,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能回上一句完整的话。

王芳见我反应过于古怪,脸上泛起了红晕,赌气地说:“你这个人啊,还是太过淳朴了!我说得这么直白你都没听明白吗?我是在向你表白啊!”

我被她这句话雷得目瞪口呆,心里七上八下地翻江倒海。

王芳见我依旧呆若木鸡,无奈地叹了口气,自顾自往下说:“这两年多的相处下来,我已经完完全全被你吸引住了。”

“我真的从心底里佩服你对事业的那份执着和勤勉,也由衷地喜欢上了你这个人。”

王芳越说我心里就越是翻腾,两颊更是火辣辣地烫了起来。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初次见面时还嫌弃我的姑娘,竟然会对我心生情愫。

我凝视着王芳清秀的面容,内心深处翻涌出来的,是发自肺腑的钦佩和爱慕之情。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这个女人值得被珍惜,如果还拒绝了她的心意,那我就是个糊涂虫了。

于是我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自然也希望能和你走到最后,只是我家里穷啊,娶不起你……”

王芳听完我的话,嫣然一笑:“你傻啊,我看上的就是你这人,哪里在乎钱的事了?”

那一刻,我脸上的热度几乎要把皮肤都烫糊涂了。

我低下头,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用余生的时光,去好好疼爱这个女人。

就这样,我和王芳开始了我们理所应当的姻缘之路……

从相恋到结婚,我和王芳可谓是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王芳父母起初是坚决反对我们在一起的,毕竟我是个出身寒微的农村青年,而王芳她们家算是小地方的豪门人家了。

为了说服两边的家长,我们可是费尽了口舌。

王芳甚至一度威胁说,如果父母不同意,她就和我私奔,我虽然也很挺她,但终究还是打消了她的这个念头。

经过多番的开导和努力,两家人终于不情不愿地同意我们在一起了,婚后的日子,我们过得如胶似漆,也很恩爱。

只是,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我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我更加刻苦节俭,省吃俭用,攒钱买房置产,好让我和王芳将来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每次和王芳在街上逛,看到一些新房子,我就开始做起白日梦,幻想有朝一日我们也能住进这样的新房子。

王芳呢,也从来都没有质疑我的任何决定,她坚定地相信我,全心全意地支持我。

或许她也明白,我们现在所过的日子是多么的清贫,但她从没有太过奢侈挥霍的倾向,反而时不时地鼓励我,劝我要相信自己,朝着梦想去努力。

有王芳在身旁,我似乎也鼓足了无限的勇气和决心去闯荡,有她的疼爱和支持,我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坚不摧。

转眼间,我已经在工厂里混了十几个年头了,工资虽然比起初略有提高,但买房置产的目标依旧遥不可及。

就在我备受焦虑和沮丧之际,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来了。

原来是我们工厂被一家大型企业集团收购了,新老板大手笔奖励了全体员工,我突然间就发了一大笔钱财,加上我多年的积蓄,这下子终于攒够了首付的钱!

当我兴冲冲地告诉王芳这个好消息时,她高兴得几乎喜极而泣。

她紧紧地抱住我,在我耳边轻声说:“你终于圆梦了!我就知道你是个坚强善良的男人,一定能熬出头的!”

我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不停地吻着她光洁的额头,心里感激涕零,如果没有王芳的陪伴和鼓舞,我又怎能坚持到现在呢?

很快,我们就买下了一套崭新的三居室公寓,装修一新后十分漂亮,我们很快就搬了进去。

从此以后,我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开始在家里经营起了小本生意,王芳也怀了孕,在家里休息。

我每天都会很有成就感地向她汇报当天的营生状况,而她也会耐心聆听,并给出中肯的意见。

是啊,正是因为有了当年王芳的百般呵护和熬炼,我才最终熬出了头,过上了今天这般安稳祥和的生活。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人生啊,就是充满了这般酸甜苦辣、跌宕起伏的滋味。

本作品为短篇小说,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不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切勿对号入座。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文章情节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只是单纯为了增加可读性,不含博人眼球的目的,不能以偏概全,不可上升到现实,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理解,达到倡导社会正能量的目的,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

经艺看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