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在外高加索的血腥镇压和英法联军的短视让沙俄在当地站稳脚跟

史海撷英 2024-05-17 10:40:58

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又称第九次俄土战争,绝对是沙俄历史上的一道坎。在这道坎中,沙俄不仅损失了50多万大军,而且连他们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自尽了。

这事对沙俄的打击非常大,很多人一度怀疑,此后的罗曼诺夫王朝会直接走向崩盘。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沙俄依旧保住了外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作为一个战败国,他们凭什么能保住不久之前抢来的地盘呢?

外高加索主要分成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这三个地方。其中,1801年沙俄夺取格鲁吉亚,1828年沙俄吞并阿塞拜疆,1829年沙俄夺取亚美尼亚大部分地区。

这几场大战距离克里米亚战争最远也就五六十年的时间。难道说只被沙俄统治了不到半个世纪,这些地区就都彻底臣服于沙俄了吗?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沙俄对外高加索执行三光政策

沙俄征服北高加索地区的时候,本身就没有手下留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地方的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和他们的东正教,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而且这里居住着大量山民,十分不好管理。这些人战斗力强,笃信伊斯兰,为了真正征服这里,沙俄对北高加索地区展开了残忍的三光政策。对于那些不顺从的原住民,直接处理掉。因此,北高加索地区对沙俄还是比较信服的,毕竟被打怕了,属于血脉压制。

外高加索形势图

这种策略奏效以后,自然被他们用在了外高加索地区。因为高加索山脉两边的情况其实相差不大,毕竟曾经都是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的势力范围。不过外高加索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毕竟这地方紧挨着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一直有夺回失地的打算。所以说,当地部分山民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庇佑之下,依旧顽强抵抗着沙俄的入侵。因此,一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收尾的时候,沙俄对当地依旧采取三光政策。

为了稳住这里,1856年沙俄在外高加索屯兵超过30万,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用三光政策收拾当地的山民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援军。

当地人的确非常努力,毕竟是在保卫自己的家乡,因此多次击退沙俄的进攻。奈何寡不敌众,对方又如此狠辣,当地山民根本挡不住俄军的进攻,最终外高加索,尤其是黑海东岸,依旧被沙俄牢牢掌握在手里。

英法联军目光短浅,没看到外高加索的战略作用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是支持奥斯曼土耳其对抗沙俄的。因为过去的100年里,沙俄实在是太凶残了,陆续霸占了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波兰、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地区、外高加索地区等地,在欧洲拓宽了上百万平方公里。克里米亚战争时,他们还想着进军巴尔干半岛。要是给沙俄继续这么继续发展下去,整个欧洲迟早都是沙俄的了。

为了遏制沙俄的势头,英法打算扶持一下衰败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尽管双方的信仰差异巨大,但有共同的战略目标,便能够暂时走到一起。

这场克里米亚战争也正因为英法参战,所以奥斯曼土耳其才能逆风翻盘,大获全胜。沙俄战败以后,也才会短时间内不敢觊觎巴尔干半岛。

不过英法联军的主力一直在黑海以及克里米亚半岛上活动,他们完全忽略了外高加索地区也有大量俄军的存在。在他们看来,只要主战场取得巨大胜利就够了,克里米亚的战略位置,远胜外高加索,又何必浪费兵力到外高加索呢?

正是这一错误的想法,导致英法压根没派什么人马进入外高加索,从而让这里的30万俄军对土军以及当地的反抗力量形成了碾压局面。

塞瓦斯托波尔示意图

其实外高加索地区的战略位置一点也不比克里米亚差。克里米亚占了塞瓦斯托波尔港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而外高加索也有大量黑海沿岸地区,且这里是沙俄通往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的重要陆上通道。

沙俄素来以陆军闻名天下,英法联军却在海军方面痛击沙俄,这让沙俄保住了一条通往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的重要通道,也保住了至少30万陆军。

长期经济封锁,使得这里离不开俄国

1829年之前,外高加索地区已经被沙俄全部收入囊中了。此后的这段时间,沙俄对当地采取了经济封锁政策。

过去这里的经济严重依赖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他们的物资基本都是从这两个国家弄来的。等这里被沙俄占领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自然不会继续主动帮助当地了,沙俄为了断了他们和奥斯曼土耳其、伊朗的联系,自然要对当地进行经济封锁。

除了沙俄给的,他们什么渠道都弄不来吃喝方面的生活用品。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封锁,当地已经完全习惯了从沙俄方面获取物资,而且形成了一条非常熟悉的商路,沙俄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尽管这里在此后的战争中极有可能暂时丧失,但是当地大部分人为了生存,还是会把沙俄作为第一选项,毕竟熟了嘛!

沙俄这一策略,甚至打算在远东如法炮制

沙俄在外高加索的这一系列操作,因为十分有效果,所以常常被推广到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了远东地区。

1860年沙俄占领外东北以后,实际上当地还是有不少原住民的。因此,沙俄和清廷达成协议,当地的原住民依旧可以在当地定居耕种,俄国人不可以骚扰他们。结果到了1900年的时候,沙俄为了彻底占领外东北,将当地的原住民一个不留,全都给除掉了,俄军焚毁了他们的房屋,抢走了他们的家产和田地,将他们赶入了黑龙江。这和在外高加索地区的三光政策如出一辙。

还有在怂恿外蒙出来单干的时候,沙俄对其进行经济封锁,不让他们得到中国方面的物资。当地人要想活下去,只能从沙俄那儿购买物资,时间一长,他们就对沙俄形成依赖了。

这一招他们也用在了东北,从1896年开始,沙俄在东北修铁路、办银行、建学校、建教堂,甚至发行他们的卢布。其目的就是一个,为了让东北的1000多万当地人离不开沙俄。

16 阅读:1138
评论列表
  • DB 20
    2024-05-18 22:02

    盎格鲁撒克逊杀的土著少吗[得瑟]

  • 2024-05-20 10:12

    [打脸]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