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后藏高原上的一朵白莲花,藏族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陈小李的旅游号 2024-01-24 12:03:29

白居寺是一座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的藏传佛教寺院,海拔3900米。它兼容萨迦、噶当、格鲁三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其两大特色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是白居寺的标志,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

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十年竣工。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的情况下建立的,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一寺,每个教派在寺内都拥有数个扎仓,这种现象在藏区极为罕见,因此白居寺在西藏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吉祥多门塔是寺中最为瑰丽华美的建筑,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塔高九层,塔座五层,四面八角形,庄严稳重。塔座之上为圆形塔瓶,四面的门楣上绘有3米长的湿婆神的慧眼。塔顶为铜皮包裹的锥形十三天。全塔下大上小,逐层递收,开有108个门,实辟佛殿76间,门楣饰有象、狮、飞龙的浮雕,其内藏各类佛像,总计十万余尊佛像和近千幅壁画,故又称“十万佛塔”。

措钦大殿为三层平顶藏式建筑,底层为大经堂,有48根柱,立柱上悬挂有许多古老的丝织唐卡。殿内北面左墙有一尊高8米的释迦牟尼铜像。二层主要为拉基大殿,该殿周围有数座佛殿,其中北面的罗汉殿内有苦行山悬崖塑像。三层主要为夏耶拉康,殿内有坛城壁画、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唯一一座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寺塔,用有具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因而有西藏塔王之称。

由于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该寺现有16个扎仓。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寺内的措钦大殿已经有差不多500多年的历史了。经堂的正殿供奉三世佛,它的两侧还有东、西净土殿。因为要兼容花、白、黄三教,因而全寺塑像的风格也不同于别处,此殿表现最为明显。经堂西北有一尊强巴佛的鎏金铜像,高有8米,据说是用14000公斤黄铜铸成的。殿高3层,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经堂,立柱上挂满了年代久远的丝织唐卡佛像。措钦大殿的二层是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就在这里举行。

周围还有几间佛殿,觉登殿里的一尊直径3米的立体坛城与东厢殿里的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都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三层,有座叫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内的坛城壁画颇有名气,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也属罕见。

白居寺壁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显密二宗、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绘画方法上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庙,独具特色。

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一层东西净土殿和兜率宫等殿所绘的主要是显密题材的佛传故事、经变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画表现的主要题材还是密宗,如果你是对藏密佛教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大殿一层东西法王殿、金刚界殿、三层无量宫殿和吉祥多门塔一至五层佛殿中找找看。

背光是白居寺壁画装饰内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征,由头光和身光两部分组成。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舟形、龛形和椭圆形、马蹄形几种,特点是造型精细、纹样丰富、讲究对称,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的运用也很丰富,感觉精美庄重,但又不至显得晦暗。

寺内藏有许多佛像、唐卡、壁画、法器、佛经等文物,包括用金粉书写的大藏经等。

白居寺壁画和白居塔都是不可错过的景点,如果你对藏密佛教感兴趣,一定不要错过这里。快来探索这座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寺庙吧!

0 阅读:0

陈小李的旅游号

简介:一个专注于探索全国美景的旅游,带你在家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