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隋文帝有多厉害?不光建立了隋朝,九年增加了三百万人口

川皓聊历史 2023-05-18 11:37:42

杨坚成为国师之后,便着手谋朝篡位。五百八十一年,杨坚退位让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被称为隋文帝。但是,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且不说这些年来,百姓们已经被打得筋疲力尽,就连北方的匈奴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隋文帝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打消了平庸之心,决心大举进攻,重创匈奴人。隋文帝制定了三条政策:

一是、停止对大西域的年度贡赋,以重创大西域的国力;二是、巩固国防,筑牢对内长城;三是、利用离间之术,让大突厥人争夺王位。以此为基础,隋王朝在与突厥人的斗争中逐步取得优势,但其自身的危险并没有消除。虽然,北边的突厥人已经安然无恙,但陈朝却在南边扩张,与长江中的其他地方展开了战争。更何况,在隋的西边,还有一个叫‘吐谷’的地方,他们也要在那里占点便宜。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隋文帝对吐谷浑的态度非常好,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没想到,他居然还敢打下凉州(现在的甘肃武威市)的主意。更恐怖的是,在隋东北地区,有高丽势力撑腰的高宝宁,正准备对其发动反攻。如今的隋朝,正处于四面受敌的局面,情况并不乐观。幸运的是,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敌对势力还没有联合起来,彼此之间都是各自为战。

隋文帝虽然四面受敌,但他并没有慌乱,反而沉着地对整个世界进行了一番全面的评估。隋文帝则以为:陈朝外敌虽猛,内敌未齐。论兵法,陈朝的士兵根本不是隋军的对手。吐谷浑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他们所处的地方是蛮荒之地,体制陈旧,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而西域的西域人,虽然实力大减,但也不容小觑。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力量,进攻相对弱势的吐谷浑国和陈国,之后,就可以全力对付突厥人了。

隋文帝五百八十三年3月,诏令两位名将贺若弼、韩擒虎,统领南疆军机。到了9月,隋的精锐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先后在吴州、寿阳两个地方击败了陈军。从那以后,陈军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一直被隋朝的军队压着打。陈朝的陈宣帝,原本打算率军向北,与隋并驾齐驱,但没想到一败涂地。陈宣帝伤心欲绝,到了年末便大病一场,不久之后便去世。宣帝去世,大陈后主登基为皇。陈后主见隋军气势如虹,当即派出特使,前往隋求和,并割让了一大片疆域,以求停战。陈后主的恳请,隋士兵充耳不闻,一心要向南方进发,击溃陈军。不过,隋文帝又怕这条线拉得太远,会引起北边的西域突厥的异动。所以,他命令陈后主收兵,带着自己的军队返回。

随着南部战场的大捷,在西部战场上,隋王朝的军队也取得了不少战果。隋文帝五百八十三年8月,命袁兰为总指挥,率领娄子干,元浩等兵马,向吐谷浑发起总攻。元谐奉隋文帝之命,采取迂回战略,截住了吐谷浑人部的退路。元谐占据上风后,一路高歌猛进,直捣敌人大本营。吐谷浑王世子可博汗带着五万大军向隋进军,却被隋大军打得溃不成军。这一战之后,吐谷浑损失惨重,再也没有了反抗的力量。西线、南线的胜利,让隋王朝摆脱了陈朝、吐谷浑的威胁,奠定了未来击败突厥人的基石。开皇二年,突厥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无数的子民陷入了绝境。迫于无奈,突厥可汗沙钵略被迫出兵四十万,进攻隋的长城。西域虽有自然灾害,但士兵们的斗志却丝毫不减。

5月16日,位于隋东北部的高宝宁等人与突厥人合作,对隋发动了攻击。在突厥与高宝宁的强攻之下,隋阵前出现了多面崩溃的局面。隋大将李崇率领大军与突厥人交战,然而,在强悍的突厥人面前,却始终无法取胜。随着突厥人的不断进攻,他们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们在大隋的西北长城沿线,州县相继失守,京城长安亦岌岌可危。后来,隋文帝任命虞庆为统帅,率兵出征弘化(今甘肃庆阳),与敌军周旋。虞庆下令达奚统领的军队,带着2000人前去打探消息,没想到被突厥人团团包围。面对四面八方的敌人,达奚大儒生却没有丝毫畏惧,他下令部下快速列好阵势,自己冲在最前面,鼓励部下拼死一搏。突厥铁骑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达奚和他的长儒却是寸步不让,这一战就是三天三夜。

在战斗中,隋军没有武器,所以战士们都是徒手与敌人厮杀,有些战士还能看到手臂上的白骨。突厥人本来是来劫掠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凶猛的攻击。所以,他们将士兵们的尸体一把火烧了,然后匆匆离开了关隘...一步错,一步错,满盘皆败。杨坚一统天下之后,奋发有为,成就了“开皇之治”的光辉历史。在此基础上,宇文泰在西魏朝推行“鲜卑化制”,使已被改为“鲜卑”的汉朝官员、武官(包括他们所属的武官)都重新成为“汉”字。此外,还取消了九品官的制度,采用了五府六司的制度,后来被称为“五省六司”制度。而杨坚则是采纳了司马苏威的提议,废除了盐酒的专卖,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又进行了几次的税收减免,以减少百姓的负担,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巩固了全国的经济。

这一点,从开皇年间的人口就可以看出,在开皇年间,有四百六十二万人居住,而在开皇九年,则有七十万人居住在这里。

0 阅读:37

川皓聊历史

简介:我是川皓聊历史,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