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拥抱双相人生

尚言健康 2024-03-27 09:12:32

“疯狂的天才”、“大喜大悲的人生”、“所有精神障碍中自杀率最高”……你知不知道,这些关键词都指向同一个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常见青年早期。3月30日是著名画家梵高的生日,一位享誉全球的画家也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从2015年开始国际上将每年的3月20定为——双相情感障碍日。

人的情绪是不断波动的,但有些情绪如果超出了正常的波动范围,抑郁时,情绪低落;躁狂时,冲动易怒……有可能预示着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情感疾病,也叫躁郁症。患者会长期受到情绪反复的折磨,还有自残、自杀的风险。因其有抑郁发作的典型特征,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有两个发作相,在抑郁发作期,患者会体验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等,患者往往会意识到自己可能病了,有一定的判断,会去主动就医。但是在轻躁狂或躁狂期,患者表现反应敏捷,言语增多,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爱花钱等,往往对自身疾病状态的自知力不佳,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特点是什么?

1、发病率高

双相障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疾病,历史上不少政治、文化名人,如丘吉尔、林肯、梵高、海明威、玛丽莲梦露等均患有此病。根据有关统计,全球双相障碍平均发病率为2%-3%,部分国家或地区可高达5%-7%。中国双相障碍患者占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总数的1%-1.5%。

2、识别率低,误诊、漏诊率高

因为“双障”病情的复杂性、两面性,所以临床上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很多病人因抑郁情绪而被误诊为“抑郁症”;躁狂发作较轻的病人则自我感觉良好,不会主动就诊。虽然该病发病年龄较轻,15-19岁的青少年为高发人群,然而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却需要10年。

3、起病时间早,疾病负担重,复发率高

双相障碍发病高峰年龄为15岁-19岁,正是一个人如花如歌的生命阶段,一旦患病,对患者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巨大。患者在兴奋期可发生严重的暴力和攻击行为,抑郁期可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对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后果。在所有的精神障碍中,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率是最高的。大多数双相障碍患者的疾病会持续终生,但经规范化治疗后,也能回归正常生活。部分患者依从性差,症状缓解、社会功能恢复时常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复发。

怎样预防双相情感障碍?

1、多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让人们见识到不同的风景,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群,不仅可以开拓个人的视野,增长个人的见识,同时还可以有效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自然就可以降低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几率。

2、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研究表明,存在各种不良嗜好的人群受到双相情感障碍危害的几率会更高,因此及时纠正并远离各种不良的嗜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家绝对不能忽视。

3、加强个人锻炼。大家都知道运动帮助人们有效增强个人体魄的有效方式,而且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愉悦身心,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可以预防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精神疾病,同时还有可以有效防止其他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

0 阅读:5

尚言健康

简介:以严谨、认真的态度 传播有价值的科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