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的八大柱国和十二大将军,有哪些家族在隋唐时期混的好

寻根拜祖 2023-12-10 15:43:17

关陇门阀集团就起源于宇文泰创建的以“八柱国”为首的府兵制,这些门阀家族呼风唤雨,执掌政坛二百年,并完成了三次改朝换代。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讨伐高欢失败,被迫逃亡关中投奔宇文泰,而高欢则在洛阳另立孝静帝元善见,从此北魏分裂为以洛阳为中心的东魏,和以长安为中心的西魏两个政权。

当然,孝武帝和孝静帝都是傀儡,东魏的大权落在了高欢手里,西魏则是宇文泰说了算。

相对于关东,关中其实属于政治边缘地带,宇文老大的实力远不如高老大。为了提高关中、关西地区的向心力,加强军事力量,宇文泰创建了以关中、陇西豪门家族为基础的府兵制,构成了一个以门阀家族集团为核心的政治联盟,这个政治联盟的核心就是“八柱国二十大将军”。

所谓“柱国”就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八柱国”就是八位柱国大将军,其下各开两府,合计十二府(宇文泰和元欣统领六柱国,不开府),即所谓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府”。

不过,十二府每府又下设两位大将军,所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府共有八位柱国大将军、二十四位大将军。

八柱国有: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二十四大将军有: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韦孝宽、辛威、梁椿、韩果、刘亮、田弘、赫连达、常善、怡峰、若干惠、王德、蔡佑。

八柱国二十四大将军有两大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是出身于关陇地区的豪门家族,其次他们都是追随宇文泰打天下的功臣。

从这一刻起,这些豪门家族成了军政一把抓的“门阀”,并且相互联姻,交织成了一张控制上层政治的巨网。

由于他们军政一把抓,所以只要他们能达成一致,随时就可以更换皇帝,一不高兴就改朝换代,西魏就是这么亡的,北周也是这么被玩死的,就连唐朝取代隋朝,也是关陇门阀集团做背后推手达成的。

皇帝们虽然也出自关陇门阀集团,可是一旦坐上皇位后,他们就与关陇集团成了死对头,这就是西魏、北周、隋朝都短寿的原因。

但皇帝们也都不是吃素的,打击关陇集团几乎成了必修课,从宇文邕、宇文赟父子到杨坚、杨广父子,再到李世民、李治父子,以及后来的武则天,在这几位强人的猛力打击下,关陇集团总算推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最初的八柱国二十四大将军门阀家族中,有哪些被淘汰了?又有哪些始终混的风生水起呢?我们分别介绍如下。

八柱国:“宇文”衰弱,“侯莫陈”凋零,二李家族最牛气

01.宇文泰: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孙子宇文述;曾孙宇文士及;曾孙女宇文昭仪嫁李渊;玄孙女宇文氏嫁李世民之子李福;玄孙宇文融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财经专家。

02.元欣: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时官至中大夫、普润二州司马,封中山男。

03.于谨: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儿子于翼、孙子于象贤分别娶宇文泰之女,曾孙于志宁是唐高宗李治的辅政大臣。

04.独孤信: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儿子独孤藏、独孤整,独孤藏之子独孤修德杀王世充,独孤整之子独孤怀恩谋反被李渊处死。

05.李虎:陇西成纪人,汉族,孙子李渊建立大唐。

06.侯莫陈崇: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儿子侯莫陈芮、侯莫陈颖,后代改姓“陈”。

07赵贵:陇西天水人,汉族,与独孤信一起被杀,天水赵氏名人有唐高宗宰相赵仁本、唐德宗宰相赵憬。

08.李弼:辽东襄平人,汉族,出身赵郡李氏,曾孙李密即瓦岗寨首领,六世孙李泌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

原来的西魏皇族元氏、北周皇族宇文氏都衰弱得很厉害,但好在隋唐都还保留了豪门政治的特色,这些家族也都享受了特定的待遇,八柱国的直系后人大多凋零,其家族依然有不少名人,比如宇文士及、宇文凯、宇文融、元稹等。

凋零得最厉害的当属“侯莫陈”家族,由于侯莫陈崇早早遇害,其后人纷纷改姓“陈”,基本退出了豪门家族的序列。

而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却乘势崛起,其中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了唐朝,李弼的后人也是名人辈出。

二十四大将军:大半凋零,却诞生了隋唐最牛的两大家族

01.达奚武:代郡平城人,鲜卑,源于“拓跋氏”,后人改姓为胡、普、周、奚、伊、丘、亥。丘氏名人有丘和、丘行恭、丘神勣祖孙三代,丘神勣即那位帮武则天杀害李贤的那位。

02.韩果:代郡武川人,鲜卑,本姓“出大汗氏”,改姓“韩”。

03.贺兰祥:代郡武川人,鲜卑,宇文泰的外甥。被武则天处死的外甥贺兰敏之,以及安史之乱中见死不救,导致张巡惨死的贺兰进明,

04.辛威:陇西狄道人,汉族,陇西辛氏,西汉破虏将军辛武贤之后,唐朝宰相辛云京、晋昌郡王辛京杲都是辛武贤的后人。

05.宇文导:代郡武川人,鲜卑,宇文泰之侄,宇文护之弟。

06.韦孝宽:京兆杜陵人,汉族,京兆韦氏,西汉韦贤、韦玄成、韦赏祖孙三代位列三公。韦孝宽的两个曾孙女都嫁给了李世民,后人在唐朝出了21位宰相,较出名的有韦巨源、韦待价、韦见素、韦执宜、韦皋。

07.元廓:河南洛阳人,鲜卑,西魏恭帝,被宇文护废黜并杀害。

08.梁椿:代郡平镇人,汉族,后世不详。

09.元赞:河南洛阳人,鲜卑,孝武帝元修子侄,六世孙元伯明,于天宝七载受封韩国公。

10.赫连达:乐盛人,匈奴,大夏皇帝赫连勃勃之后,后世有闽中八贤之一的赫连韬。

11.元育:河南洛阳人,鲜卑,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后世不详。

12.王德:代郡武川人,乌桓族,乌桓王氏名人有南朝的王僧辩、唐太宗时期的宰相王珪、唐代宗时期的诗人王涯。

13.李远:陇西成纪人,汉族,这支陇西李氏在隋朝风头压过了李渊,尤其是李远的弟弟李穆。李穆之子李金才(娶宇文述之妹)、孙子李敏(娶隋炀帝外甥女宇文娥英),叔侄俩都遭到宇文述诬告,被隋炀帝以谶言故杀害。

14.蔡佑:夏州高平人,汉族,后世不显。

15.侯莫陈顺:代郡武川人,鲜卑,侯莫陈崇之弟,后代改姓“陈”。

16.刘亮:河北定州人,汉族,据传是刘备的十六世孙,其子刘昶娶宇文泰之女西河公主。

17.王雄:太原晋阳人,鲜卑,本姓“可频氏”,后世不显。

18.若干惠:代郡武川人,鲜卑,其子若干凤娶宇文泰之女,后世不显。

19.宇文贵:昌黎大棘人,鲜卑,宇文贵有一个儿子叫宇文恺,古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隋朝大兴城(长安)和洛阳城就是他主持设计修筑的。

20.怡峰:河北卢龙人,鲜卑,孤竹国后代,原姓“默台氏”,后世不显。

21.杨忠:弘农华阴人,汉族,其子杨坚建立隋朝。

22.常善:河北高阳人,汉族,后世不显。

23.豆卢宁:昌黎徒何人,鲜卑,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旁支,北地王慕容精之后。豆卢宁这一支后人不显,但豆卢家族太显赫,他们与宇文、杨、李几大皇族之间长期联姻,比如豆卢怀让是李渊的女婿,豆卢宁之女嫁给宇文泰的儿子宇文宪,豆卢宽是隋文帝的女儿,抚养唐玄宗长大的豆卢贵妃,唐中宗时期的宰相豆卢钦望。

24.田弘:甘肃高平人,汉族,后世不显。

由于游牧民族的汉化倾向,那些鲜卑贵族纷纷改汉姓,或者走向凋零。比如乌丸王氏,成了太原王氏的一支,以至于后人搞不清楚这些王氏家族的真正源头。

还有一些家族过于庞大,分成了若干个堂号,其源头也难以追溯,比如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史学家们长期为李唐皇族究竟是鲜卑人冒姓,还是由赵郡李氏冒充陇西李氏而争论不休。

二十四大将军家族中,豆卢氏虽然始终不显眼,但却与三大皇族保持联姻,竟然二百年“笑傲江湖”。

但最牛的当属弘农杨氏和京兆韦氏,前者创建了隋朝,后者与杨氏、李氏、武氏并称唐朝“四大家族”。

隋唐新崛起的豪门家族

随着关陇门阀集团的衰败,山东豪门集团纷纷崛起,他们包括河东薛氏、河东裴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他们与关陇硕果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等一起,成为大唐最牛的家族。

这些家族虽然已经不能称为“门阀”了,但依旧垄断了政治资源,牛气得一谈糊涂,比如河北崔、卢家族,人家连李唐皇族都看不起,宁愿自家女儿晾成黄花菜也绝不嫁给李家,只与固定的几个家族通婚。

唐高宗李治为了治他们的这种“臭脾气”,特地下旨规定了“五姓七家”为“禁婚家”,逼迫他们扩大婚姻范围,却在豪门家族的抵制下不了了之。

事实上,大唐的衰败正是缘于豪门政治对庶族阶级的压抑,安史之乱跟这个因素关系极大,中晚唐的衰败就是一部庶族阶级对豪门集团的抗争史。

8 阅读:4613
评论列表
  • 2023-12-11 18:10

    鲜卑元氏应该是大同人吧,如果说是洛阳人。那么李渊就应该是长安人了。

  • 2023-12-13 11:06

    乌丸王氏应该本来就是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是汉人,不是乌丸人。太原王氏的始祖是王翦的曾孙是王威,王威的九世孙是王霸,王霸的长子是王殷,王殷的三子是王懋,王懋的六世孙是王光,王光的儿子是王冏,王冏的官职是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广阳侯, 所以称为“乌丸王氏”。王冏的儿子是王神念,王神念的儿子就是名将王僧辩

  • 2023-12-11 08:43

    宇文述跟宇文黑獭没关系吧,我记得宇文述他们原姓破野头的

  • 2023-12-13 06:19

    元欣是西魏亲王,好么?

  • 2024-01-16 23:25

    宇文述和宇文泰没关系吧

猜你喜欢

寻根拜祖

简介:汲取先人营养,滋润后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