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区速览·秦朝·内史6:关中南部和西部

浊酒史话 2024-02-27 22:58:41

书接上文,我们来看看秦内史境内、咸阳城以南和以西各县的大致情况。

秦内史南部和西部

蓝田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位于秦都咸阳(今陕西省西安市秦都区)东南方、灞水南岸、秦岭北麓。蓝田县在历史上颇为有名,当地以出产蓝田玉而闻名于世。蓝田玉和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以及辽宁岫岩岫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其中,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开采利用。

蓝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当地发现有212万年前到1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上陈遗址。这是目前发现的东亚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比此前公认的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云南元谋人遗址”还要早42万年。

蓝田猿人

蓝田当地还出土了生活在距今约115万年的更新世时期的蓝田猿人化石。蓝田猿人是直立人的一种,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它们生活在灞河中下游,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此外,蓝田还是上古传说时代华胥氏、尊庐氏和女娲氏的居住地,这里也被称为“三皇旧居”。同时,蓝田也是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升天之处。

夏商时代,蓝田先后是有扈氏和骊山氏的活动地域。其中,在原始社会末期,有扈氏部落曾对夏启破坏禅让制而直接继承大禹首领之位,变“公天下”为“家天下”的做法十分不满,举兵与夏启对抗,最终在战斗中被夏启击败。此战过后,夏启顺利继承父亲大禹的首领之位,开启了中国的奴隶制王朝时代。

蓝田玉摆件

西周时,周王封弭氏于此地,故此地被称为“弥”。这是蓝田在历史上的最早得名。秦宪公十二年(前704年),弭氏为西戎之一的荡社戎所灭,此地被荡社戎占据。不久,秦宪公灭荡社戎,又占有该地。因此地出产美玉,而《周礼》中有“玉之美者为蓝”的话,故而当地被命名为“蓝”。秦献公六年(前379年),秦国正式在当地设置蓝田县。秦献公十七年(前368年),秦献公封其子嬴向为“蓝田君”。

蓝田是咸阳和栎阳的南大门,军事防御价值重要。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兵锋强盛的楚军一度从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攻至蓝田,威胁秦都咸阳的安全。危难之时,秦将樗里疾领兵在蓝田击退楚军,让秦国转危为安。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国在蓝田修建鼎湖宫、御羞苑。鼎湖宫遗址在今天的蓝田县焦岱镇,是秦汉时期皇帝的离宫。而御羞苑土地肥沃,苑内珍奇异兽众多,是皇帝打猎之处,当地出产的珍宝异物多作为进贡皇帝的御用之物。

秦楚蓝田之战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秦朝在蓝田县修建直道。这条直道从咸阳出发,由东南方向经过蓝田、武关,最终到达南阳郡的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赵高派遣将领防守峣关,沛公刘邦则引兵绕过峣关,并越过蓝田县南十里的篑山与秦军大战。秦兵战败,蓝田失守。随后,刘邦直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蓝田县东南、武关西北、丹水上游,有商邑(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西)。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秦国左庶长卫鞅计擒魏国公子卬,大破魏军。卫鞅因此功受封于商邑,从此他就有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呼——商鞅。由于卫鞅获封于商邑,在当地极力推行新法,这里从此成为商鞅之法的首善地区,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良好治安景象。

蓝田县西、阿房宫东南是杜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这里是中国县制施行的开端之地。当地本为西周所封的杜国(伯爵国)领地,秦宪公二年(前714年),秦灭杜国,始有其地。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秦国正式在当地设置杜县。这也是史书中首次对设置县邑的记载。

废丘古城夯土台

阿旁宫西、咸阳城西南、渭水北岸是废丘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街道)。废丘之地,原为西周时周懿王所建都城犬丘。周懿王7年(前931年),西周故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南)被犬戎(当时居于陕甘一带的游牧民族)侵占,周懿王被迫向西迁都犬丘。后来,随着镐京的收复,西周还都于此,犬丘之都被废弃。春秋初年秦人占据此地后,改名废丘。再后来,秦国于废丘设县。

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将秦朝降将章邯封为雍王,建都于废丘。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围城半年多的汉军用计水淹废丘城,章邯拔剑自刎,废丘城破。

渭水之南、废丘县东南、阿房宫西南、秦岭北麓是鄠(hù)邑(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夏朝时,鄠邑地区是有扈氏之地。商朝时,当地为商朝属国崇国的封地。崇国负有商王镇守西土、监视周人的义务。然而,随着商朝的衰弱,商王对西土的控制力下降,崇国失去了商王的保护,于周文王六年(前1051年)前后被周人所灭。小说《封神演义》中助纣为虐的奸臣崇侯虎就是崇国国君。

崇侯虎

周灭崇后,周人在当地建造丰邑,并将都城从岐山脚下迁于此。周平王东迁后,将岐丰之地赐给秦国。秦人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败犬戎,夺下丰邑,并改名鄠邑。关于“鄠邑”之名的由来,有学者认为,或与夏朝方国“有扈氏”有关。

咸阳县和废丘县西北、梁山宫东南是好畤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东)。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在此始置好畤邑。秦朝统一后,正式改为好畤县。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率汉军在好畤击败雍王章邯,迫使章邯退保废丘。

好畤县西南、废丘县西北是美阳县(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北)。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置美阳县。因当地在美水(今漳河)之南而得名。美水经美阳向东南流去,在美阳东边注入渭水的支流杜水(今漆水河)。

杜水与渭水交汇于漦(tái)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西南)。漦县在废丘之西、美阳之南。漦县是周人发源地之一,当地有纪念周祖后稷(姬弃)和后稷之母姜嫄的祠堂。漦县在夏商时期曾是炎帝后裔有邰(tái)氏的封地,称邰国。邰国为姜姓,姜嫄或许就出自于邰国。商朝后期,邰国归附周人。春秋初年,邰国旧地被秦国吞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置漦县。

漦县西南是武功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东南、太白县东北、西安市周至县西),与漦县隔渭水相望。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置武功县。

漦县之西、美阳县西南、渭水之北是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郿县在西周初年曾为周之郿邑,后来这里成为申侯的封地。为了与后来东迁南阳地区的东申国相区别,郿邑的申国史称“西申国”。申侯都郿邑后,改此地为平阳。申侯为姜姓,他们替周王镇守西土,并世代与周王联姻。西周末年,由于与周王的矛盾激化,申侯联合犬戎攻陷周都镐京,迫使周王室东迁。

春秋时期,西申国被秦国所灭。秦宪公二年(前714年),秦宪公从西犬丘(今甘肃省龙南市礼县)迁都平阳,并营造平阳封宫。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即位后,史载其“居于平阳封宫”。后来,秦国将平阳复名郿邑。战国时期,郿邑诞生了秦国战神白起,当地建有白起城、白起祠和白起冢,白起后人也居于此。秦朝统一后,在此设置郿县。

白起

郿县之西、汧水和渭水交汇处的东侧是虢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当地最初为周文王弟弟、季历第三子虢叔的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叔虢叔为公爵,建立虢国。为区别于武王另一个叔叔虢仲在东边的封地,虢叔之虢史称“西虢国”。西虢公长期担任周王室卿士,位高权重。

在西周末年的犬戎之乱中,西虢公支持周幽王和褒姒所生的王子伯服。周幽王死后,西虢国的国君虢公忌父又拥立幽王另一子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之后,虢公忌父随周携王东迁至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史称“南虢国”。而关中西部的虢国旧地后来被秦国兼并。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秦置虢县。

陈仓之战进军示意图

虢县之西、渭水和汧水的交汇处西侧是陈仓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西周时期,这里也是西虢国封地。春秋时期,秦国控制此地。战国时期,秦在此设置陈仓县。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依韩信之计,出故道行军,抵达陈仓城下,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取得回师关中的首场胜利。从此,这场战役留下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成语。

雍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在虢县之北、美水上游。当地本为秦国雍邑。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从平阳迁都于雍。秦统一后,在此设置雍县。

汧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南)在雍县和虢县西北、汧水中上游的南岸、回中宫东南。秦宪公二年(前714年),秦置汧县。

至此,秦内史下属各县就全部介绍完了。我们先来做个总结:秦内史下辖各县有咸阳县、高陵县、丽邑县、芷阳县、栎阳县、下邽县、郑县、宁秦县、怀德县、临晋县、夏阳县、重泉县、频阳县、云阳县、栒邑县、漆县、蓝田县、杜县、废丘县、好畤县、美阳县、斄县、武功县、郿县、虢县、陈仓县、雍县、汧县,共二十八县。

下一章,我们来看看秦内史西边的陇西郡山川地理和行政区划。

0 阅读:1

浊酒史话

简介:品茶说历史,煮酒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