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朱琼炟因子嗣不昌,其世子早逝后便和其侄子朱芝城出现矛盾

史海撷英 2024-05-18 11:18:05

景泰元年(1450年)十一月,唐王府上蔡郡主薨逝。这位郡主是现任唐王朱琼炟的长女,也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的曾孙女,身份算得上相当贵重。按照惯例,郡主的府第称为仪宾府,由朝廷出资修建。

一般来说,在郡主薨逝之后,仪宾府就要上交。然而开国那么多年,大家都默认只有当郡主和仪宾全都不在人世以后,朝廷才会将其收回。但是一旦有不怕撕破脸的人跳出来“公事公办”,朝廷很多时候也不好徇私。比如上蔡郡主的堂兄新野王朱芝城就向朝廷上奏,坚决要把堂妹夫张凤给赶走:“己丑,新野王芝城奏:‘唐府上蔡郡主故仪宾张凤不应仍住郡主府,及不守祖宗法度。’章下法司,请行巡按御史案实执问,从之。”

既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亲戚,朱芝城为何会和张凤有这么大的矛盾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那位叔父唐王朱琼炟处事不公所致。

上梁不正的唐王朱琼炟

大明王朝的首封唐王是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册封,永乐六年(1408年)之国河南南阳府。永乐十三年(1415年)薨逝,谥曰定。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唐定王嫡长子朱琼烃袭封唐王。然而这位嗣封唐王在宣德元年(1426年)便不幸薨逝,谥曰靖。唐靖王无嗣,由其嫡亲弟弟朱琼炟于宣德三年(1428年)袭封唐王。

唐藩宗室世系图

事实上在朱琼烃和朱琼炟之间,唐定王还有一个儿子:朱琼燀。但由于他只是庶出,所以虽然年龄比弟弟朱琼炟要大,也只能被封为新野王,无缘袭封唐王。

唐王的爱国之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兵败土木堡,不但自己做了瓦剌人的俘虏,还让大明朝堂上的文武高官,以及精锐的京师三大营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为了在短时间内力挽狂澜,朝廷将英宗“尊”为太上皇帝,又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景泰帝。这位新天子虽然没受过帝王心术的培养,倒也敢放手任用于谦、石亨等文武大臣,一举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大明的宗庙社稷。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

对于唐王来说,其实并没有感受到这场“土木堡之变”给他有带来任何的切肤之痛,毕竟南阳府远离边境。当时景泰帝曾经给各地亲王们下过一道勤王诏书,号召他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但是朱琼炟显然没当回事,因为直到第二年的六月份,这位唐王殿下才向朝廷上贡了一百匹战马。“辛丑,书复唐王琼炟:‘承遣人以马一百来进,具见资助国家之意。兹以白金百两,纻丝、纱罗、绢布各若干酬王。至可收用,惟叔祖亮之。’”换句话说,唐王的爱国之心有,但不多。

相比较国家大事而言,唐王更看重是不是可以从本府护卫之家中选买侍女,能不能派人去别处的花花世界为儿子、女儿购买妆奁、衣服。

唐王的为人处事

当年袭爵的时候,朱琼炟还只有十七岁,唐藩宗室人口本身也不多,无论是对二哥朱琼燀还是后来袭爵新野王的侄子朱芝城都还不错。

朱祁钰

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所谓的“居移气,养移体”,唐王殿下渐渐地唯我独尊起来,甚至连朝廷派下来的唐王府官员也不放在眼里。比如王府长史官马伟几句话得罪了朱琼炟,立刻被他一纸诉状告到景泰帝御前。

当然马长史也不是吃素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准,一条条一桩桩,将唐王“疏弃骨肉,凌虐辅臣,狎昵小人,妄构狱讼”的种种不堪恶行全抖了出来。由于基本都有证据,景泰帝在看到马伟的奏疏之后也异常愤怒,想不到平日里看上去贤王派头十足的唐王,在封国居然如此无法无天。皇帝立刻给唐王降了一道敕书,对其进行了严厉的警告。不过景泰帝还算是非常客气,称呼朱琼炟这位叔祖为“王”,而不是语气更为激烈的“尔”:“朕以宗室之亲,未忍遽裁以法。然祖宗俱在,为子孙者岂可纤毫有违?王宜痛改前非,务亲亲尊贤,安分循理,庶可以延令名而保富贵。王其省之!”

不服气的新野王朱芝城

朱芝城的老爹朱琼燀薨逝的时候,他本人只有四岁,故而一直等到了正统九年(1444年)才袭爵新野王。

和子嗣昌盛的秦藩、晋藩、周藩、楚藩相比,唐藩就比较可怜了。唐定王总共就三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唐靖王还不幸绝嗣。庶次子新野悼怀王共二子:庶长子镇国将军朱芝埩、嫡长子嗣封新野王朱芝城。嫡次子现任唐王朱琼炟也有两个儿子,但其中长子唐世子朱芝壐已经不幸早逝,目前只剩下次子舞阳王朱芝址。

换句话说,虽然只是二代新野王,但是在目前只有一位亲王、两位郡王的唐藩里面,朱芝城的地位并不低。可能也正是因为朱芝壐的早逝,让朱琼炟对侄子朱芝城起了戒备之心。万一舞阳王也有个三长两短,唐王的爵位就要落到新野王一脉的手中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朱芝城为祖母孙氏争名分,就很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对于普通大明百姓来说,皇帝就是天。但是对于南阳府的百姓来说,唐王殿下就是他们的天。在很多地方,亲王府都会被称为“皇城”,原因很简单,一来王府确实规模宏大,二来亲王名义上确实位居当地统治链的最顶端。

就拿唐王府来说,皇宫内有三大殿:奉天殿、谨身殿和华盖殿,王府内也有三大殿: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朝廷有祭祀历代先帝的太庙,藩国也有供奉历代先王的家庙。每当举行盛大祭祀仪式之时,除了唐王朱琼炟、舞阳王朱芝址、新野王朱芝城、镇国将军朱芝埩这些男丁以外,还有唐王妃宋氏、舞阳王妃辛氏、新野王妃李氏以及历代唐王留下的宫眷,其中自然包括朱芝城的祖母孙氏。

说起来孙氏还是唐定王的宠妾,除了新野悼怀王以外,还育有一女河内郡主。然而可能是唐定王以及新野悼怀王都过早薨逝的缘故,孙氏并没有被封为唐定王夫人,也就意味着她没有诰命。换句话说,在祭祀家庙这样的大场面中,孙氏只能身着“常服”,尴尬而畏缩地躲在一旁。“癸未,新野王芝城奏:‘臣不幸早孤,叨承父爵。祖母孙氏,生臣父、姑二人。父封新野郡王,姑封河内郡主,惟祖母一向未蒙封赠。每遇家庙祭祀,诸妇皆具冠帔,独祖母以常服行礼,乞加封赐。’诏封孙氏为夫人,赐之冠服。”

朱芝城之所以为亲祖母出头,大概率并不是所谓的亲情。他父亲朱琼燀虽然薨逝的时候年纪并不大(二十六岁),毕竟也做了九年的新野王。母凭子贵,天经地义。以朱琼燀的名义为生母争取唐定王夫人的名分,自然比朱芝城以孙儿的名义出头要容易得多,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只能说明当时去争取这个没什么好处而已。

所以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件事情以后,唐王和新野王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当初为了朱芝城、朱芝埩兄弟二人第宅出头的朱琼炟变成了长史马伟口中“疏弃骨肉”的恶毒王爷。而朱芝城在上蔡郡主薨逝五年之后,突然炮轰其仪宾张凤,自然也是对叔父的一次回击和警告。

而景泰帝的态度也很微妙,他先是同意封孙氏为唐定王夫人,接着又在马伟事件中表态对唐王进行训斥。甚至当景泰七年(1456年)唐王妃宋氏去世之后,特意降低其葬礼规格,无不显示了皇帝陛下对唐王本人的不满。幸亏此时舞阳王朱芝址挺身而出,一番陈情之后,才为母妃争来了应得的待遇:“癸巳,舞阳王芝址奏:‘母妃宋氏薨逝,蒙遣本府承奉赐祭母。臣思存日李谨无过且居家长,虽蒙天恩赐祭而承奉系本府仆属,未称圣皇隆亲之意。乞遣中官行礼,庶存没终,被宠光之至。’从之。”

唐王府实力不强,人口不多,又远离边境,按理小日子应该过得十分舒坦。但是随着唐悼简世子朱芝壐的早逝,舞阳王朱芝址成婚多年却始终膝下无子的局面,在景泰四年(1453年)有了嫡长子朱弥镉的新野王朱芝城,难免会滋生出夺嫡的野心。甚至在明英宗发动南宫政变夺回皇位之后,唐王和新野王这一对叔侄之间矛盾非但未得到调和,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直到天顺四年(1460年)朱芝址庶长子朱弥鍗出生以后,唐藩的局面才得以逐渐稳定下来。

1 阅读:264
评论列表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