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光辉历程,总结成功经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建团三十周年研讨会举行

戏曲圈那些事儿 2023-11-12 23:23:36

11月11日上午在河南文化大厦举行了“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建团三十周年专家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结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以及近年“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成功经验进行研讨。

研讨会由河南戏曲广播副总监、知名主持人月阳主持,众多专家学者、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主要演员、新闻媒体等出席研讨会。

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我们庆祝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成立三十周年,不仅要回顾总结她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探讨她的成功经验,我感觉小皇后豫剧团有六个特点:逆境创团、市场养团、精品立团、制度管团、人才兴团、交流宣团。小皇后豫剧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民营院团的参天大树,也是民营院团发展的一面镜子,是我们河南戏曲的一面镜子。通过她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可以管窥三十年来传统文化的不断复兴、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艺术生态的不断完善、文艺人才的不断成长等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进步。期待小皇后豫剧团以三十年为新的起点,创造更多让人民满意的好作品,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秘书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崔伟:三十年来王红丽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自主命运上敢为人先,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追求的执著。第二,在艺术发展过程当中不受客观的影响,始终追求自己的艺术目标,特别是创造出属于她的优秀剧目,创造出她给这个社会和戏曲发展的巨大贡献,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品格。第三,一个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如果没有河南三十年来各级政府对民营院团的尊重和呵护,我认为王红丽的历程也许不会走到今天,也许会走到今天但是没有今天的辉煌。从这三点来说,王红丽真的是非常的幸运的,她以她自己敢于奋斗的冲劲,寻找到自己的生机,她又在有关文化部门对她的支持下实现了艺术理想,同时也给全国的戏曲艺术家提供了一种体制上寻求个性价值的成功经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我在想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为什么三十年来能成为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其实从昨天晚上收徒仪式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第一个字就是“爱”字,这个院团具有爱,爱国爱民爱戏曲,重德重义重民生。第二个字是“创”,创造管理制度、创作新的剧目。第三个字就是“闯”,民营院团要生存下来就是要闯市场,小皇后豫剧团闯出来的。第四个字是“韧”,发展过程中困难很大,不是一般的困难,但是要坚持下来,没有这个韧劲不行。这就铸就了小皇后豫剧团的一种精神,成为了她的品格,成为了她的个性,这种精神应该是我们民间剧团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戏曲人的精神,这是非常难得、非常宝贵的精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演员》常务副主编高扬:昨天的晚会很多节目非常精美,真正好的艺术确实是有生命的,在这样的时候开这个研讨会,我觉得非常的有意义,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往前走的话,重新研究我们经济的发展和形势和文化要求的需要,我觉得红丽可以再做文化领头人。

《中国艺术报》通联国际部主任金涛:我昨天晚上看演出总结的或者说想到的小皇后豫剧团三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奖杯与口碑。小皇后豫剧团的这三十年,在老百姓中间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奖杯,得到了业界和专家的肯定。第二个她有流动的舞台也有固定的舞台。流动的舞台是小皇后豫剧团常年在基层演出;固定的舞台是小皇后豫剧团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剧场,对于民营院团来说也可以看到院团的眼光。第三点是戏里的真情和戏外的真情,戏里的真情就是小皇后豫剧团的拿手戏、看家戏,无论是表达爱情还是表达亲情都体现一个“真”字。戏外的真情体现在红丽老师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几年前我在北京采访她的时候,她说盐水鸭的故事,当时我觉得是一个传奇,小皇后豫剧团三十年来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坚实的脚印,是非常真实的。祝福小皇后豫剧团市场越来越好,小皇后豫剧团的道路越走越宽。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愈红:说起小皇后豫剧团首先用一个词就是敢为人先,在戏曲那样低迷的情况下,国有团都不知道何去何从,都不知道怎么发展,甚至没有饭吃。但是作为一个民营团,能够跳出机制到市场上拼杀,她也舍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餐饮商业,从商海又重返戏海,为了红丽的梦想,也为了王豫生老师的梦想,重返戏曲舞台。对于小皇后豫剧团来讲,也对于年轻的红丽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做不到的。第二点小皇后豫剧团是用精品说话的一个民营团,这三十年排演了26台作品,两部梅花奖作品,累计场次超8000场,服务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这组数据就是小皇后豫剧团的成绩单,把自己交给市场检验,一切以作品说话的果敢值得全省、甚至全国艺术院团来学习,尤其是《铡刀下的红梅》入选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优秀作品奖,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二名,多次作为献礼剧目进行演出,王红丽也是凭借此剧获得了二度梅花奖。第三点就是小皇后豫剧团有自己独特风格,她这些剧目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着鲜明的标识性,在全国都争相排演。第四点小皇后豫剧团是一个传承有序的豫剧团,有传承。昨天看到了老中青三代人同台,甚至四代人同台,也彰显了戏剧艺术的传承,也更显得小皇后豫剧团的传承。有这样的传承接力,小皇后豫剧团的下一个三十年也更加的精彩,也非常的期待。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二级巡视员闫敬彩:小皇后豫剧团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比较好地坚持了正确的办团宗旨,出人出戏走正路;第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第三,她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三十年小皇后豫剧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显赫,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拼劲就坚持不到今天;第四,小皇后豫剧团创作与宣传做得比较好,小皇后豫剧团三十年除了传统的剧目,同时也排了很多的新剧目;第五,红丽这些年不但注重自己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注重培养新人,她招收的学员都第六批了,应该说小皇后豫剧团后继有人。希望小皇后豫剧团以此为起点,站在新的起点坚持办团宗旨,打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再确立一个新的目标,祝小皇后豫剧团越办越好,再创新辉煌。

河南省文联原正厅级巡视员王洪应:总结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几种精神:一是敬业精神。 二是奋斗精神。三是创新精神。四是奉献精神。

原河南省文化厅正厅级巡视员、著名戏剧评论家董文建:看着小皇后豫剧团发展壮大,走出河南走向全国,直到成为全国民营院团的一面旗帜。我觉得红丽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高调演戏,低调做人,待人接物很朴实,个人的素质特别的高。希望小皇后豫剧团把三十周年的庆典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创造排练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出人出戏更好的服务观众服务社会。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谭静波:第一,小皇后豫剧团的道路,是一种朴素的从艺选择,就是说她是为了她心中的艺术,为了她对豫剧的这份爱,她们全家人能够丢下铁饭碗,能够压上全家的身家性命投入这个前途不好预料的行业来干这样一件事情,就是为了她心中的爱,为了她心中爱的艺术,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个道路,也展现了成就一番辉煌事业的求索精神。 第二,睿智的双创道路,她是两手抓,一手抓吃饭戏,一手抓精品戏。第三,可贵的传承精神。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传承才能继续下去,这个队伍越办越兴旺,一花引来百花开,春色满园。第四,塑造了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现代戏史册的典型艺术形象——刘胡兰。

中国戏剧家协会一级巡视员李海滨:从小皇后豫剧团的经验来看,开市场和搞新戏不矛盾,小皇后豫剧团的这个做法给我们了一个启示,再比如大家争论民营团活下去很难要不要创新了;小皇后豫剧团把梯队打造的很有序,小皇后豫剧团的艺术管理和经营管理也是并行不悖的。总结小皇后豫剧团的经验对其他民营团更有借鉴价值。我们争取把民营戏曲这把火众人拾柴越烧火越旺盛。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创始人王素珍:以前的风风雨雨、辉煌、艰辛都是过去的历史,以后的道路怎么走?经过考验,我们又新选了一些要扛起小皇后豫剧团大旗的接班人。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接班人,李康英、赵文龙、赵文东等,我恳请大家多多支持他们。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二度梅花奖获得者王红丽:三十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小皇后豫剧团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理念就是办成百年名团,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做的,现在我们把小皇后豫剧团的大旗交到了他们这些90后的手里,但是我和我妈妈依然会用尽我们毕生精力来扶上马一直送,我还要带他们闯市场演大戏,把小皇后豫剧团办团的宗旨,把我们的理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今年又招了第六批学员,我们招的全都是贫困孩子,小皇后豫剧团不收一分钱管他们吃住行,文东、文龙等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我们也希望把这些贫困的孩子培养成才,回报社会对我们的爱,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继续排出好戏,继续出人出戏走正路。

文/王博  图/刘世其、侯妍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