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狂花钱》:摆不脱的小人物情结

刀马物语 2024-05-05 09:10:31

每到假期休闲的时候,差不多点的喜剧娱乐片一般都有不错的票房表现,毕竟人们在休闲的时候,还是喜欢轻松愉快一些的题材,这也是符合大众心理的一种预判,而能够产生共鸣的影片也相对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

这个五一假期,《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末路狂花钱》都属于喜剧片,后者的票房和排片无疑更强悍。贾冰对于小人物的把握也越来越驾轻就熟了,把一个抠门节俭的人也演绎到了极致。或许有生活的基础,才能演绎出这样性格的小人物情愫,这是一种对生活还原的极致,更多的还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回馈。

其实对于这样的人物,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虽然不见得有这么夸张,但是某一些桥段的嫁接还是有原型的。当然,对于这种被医院错诊的桥段并不新鲜,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案例了。

甚至在这种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之后开始“自暴自弃”或者玩命地花钱的桥段也看过很多。贾冰演绎的就是把这种小人物的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一些。在这个时段,这样的节俭和花钱的模式,貌似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愈加感受到赚钱不易,更加懂得了节俭的重要性。

对于剧中的贾有为来说,抠抠搜搜的起码还攒下了一百万。而在现实中,我们或许还很难有这样的节俭之后的积累。而且百万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想必花起来也不会太复杂。享受的过程,不用10天或许就早已荡然无存了。只是,兄弟四人还是很“节俭”的,能够想到的花钱方式也比较常规化。

这都是小人物情结的表现。对于一个抠抠搜搜的人来说,能吃一顿汉堡都是奢侈的事情了。卡着点儿去超市,购买的都是临近过期的打折饮品,冰箱内盛放的是过期倒计时的牛奶,这样的节俭是不是也已经到了一种极致?对于很多人来说,钱不仅仅是赚来的,更多也是省出来的。挣钱不易,花钱流水。没有赚大钱的命,就是节俭尽可能地去省,这曾经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会穷。

看到贾有为的母亲要求全家滴水“节省”的时候,上了年纪的人是不是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时候真是穷怕了,才想着法儿尽可能地去“节俭”,甚至有时候就是要“钻空子”,因为实在是穷惯了。省下的就是赚的,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过来人才能有切实的感受,也才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一种习惯被养成之后,想改变也不会太容易,从骨子里被根植的一种抠门就这样成为贾有为的固有标签。虽然桥段雷同,全靠贾冰的演技来重新演绎小人物的一种卑微和无奈,更像是一种解脱,但当最终知道是误诊之后,固有的习性又回归了本体,这是骨子里的一种根深蒂固思想作祟,难改。

兄弟之间的友谊,指望着从一而终,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了。随着岁月的杀猪刀涤荡,人都会改变,不变的只能是怀念。故事情节没有多少新奇,只是在具体历程中的种种演绎,回味或许也只有无奈。理想也好,愿望也罢,都是一种美好的预期。虽然剧情需要最终要回归到主旋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或许只是沉默,这是在自我救赎的路上或戛然而止,或毅然决然,生活本就是无奈,徒增烦恼罢了。

大哥顾全小弟的愿望,是传递着小人物之间的一种互助。兑现年少诺言,带兄弟吃香喝辣,共享人生繁华!但是真正在享受的时候,却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享受的历程,最终也不过是总统套房,5000发子弹这样的“见识”。

电影《末路狂花钱》由开心麻花团队打造,讲述了一群人在获得巨款后展开的散金之旅。是不是觉得和沈腾的西虹市首富有点相似?纯粹的搞笑,还是用到了那句“人已逝,钱未花”。更可怜的是,人无事,钱已无。

有人看到了东北人的乐,也有人看到了中年人的殇。一部悲喜剧,寻求乐的只看到了其中的喜剧成分,喜欢思索的人或许还看到了中年人背后的一份无奈,即使攒到了100万,真的能躺平吗?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在各自的时间节点,我们都会演绎属于自己的一种无奈和轮回。

0 阅读:15

刀马物语

简介:影视独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