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这些保险销售人员生存会很艰难

大葡萄可可 2024-04-30 09:22:24

2019年,我国保险销售人员数量达到峰值,超过900万人;然而到2023年,这一数字跌破300万,短短四年间流失了超过600万人。

受到“报行合一”严格监管政策的影响,保险产品利益缩水,销售人员的佣金也随之降低。随着销售人员的分类管理,传统的人海战术以及依赖“话术”推销保险的方式逐渐式微。

随着信息愈发透明,保险市场不断成熟,客户群体已由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为主导,保险单价值也不断提高,百万、千万乃至亿元级别的保单屡见不鲜。

显然,随着买方群体素质的提升,保险配置愈发理性,仅擅长推销的业务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有行业预测,到2024年,人员流失可能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减半至百万规模。

与此同时,我国执业律师数量已接近70万,保险销售这一“爱恨交织”的行业迎来了洗牌时刻。减少人员数量、提高整体素质,将保险推销员转变为风险管理专家或保险配置顾问,这无疑是众望所归的美好愿景。

因此,无论是作为客户,还是同行,都值得思考:明年的保险顾问,是否仍将坚守岗位?同样,对于保险行业内的同仁而言,面对未来,我们又是否能够继续立足?

什么样的保险销售人员生存艰难?

1、依赖“话术”开展业务的人。

无论是面谈破冰,还是产品卖点,若不将之总结为“话术”,便无法进行有效讲解。

他们缺乏独立思考,无法运用自身语言,脑海中既没有系统化的销售逻辑,也没有完善的产品框架。

采用统一的话术应对市场,遭遇拒绝便依赖“拒绝处理话术”,一旦遇到个性化问题,便无法解决。

最终,只能在“促单”环节反复纠缠,使客户不胜其扰。

2.只会卖单一保险产品种类的人

过去,许多保险销售人员仅局限于销售重大疾病保险,对理财型产品甚至抱有抵触情绪。

公司推广何种产品,激励方案亦倾向于推动销售该产品,销售人员便仅售此一款产品。

在面对各类客户时,未能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无论客户需求如何,均提供相同类型的保险产品。

此种做法可能导致销售失败,或迫使产品本身发生变形以满足客户需求,进而引发销售误导,如销售人员对保险产品的解释出现偏差,或客户购买到不符合需求的保险产品。

保险的三层保障功能需通过不同类型的产品来实现,若仅局限于销售某一类保险或单一保险产品,势必会导致发展道路愈发狭窄。

3.只懂得推销产品的人

此类销售人员不具备家庭财务分析的能力,无法根据家庭成员和财务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从而难以发掘客户真实需求,也无法激发潜在需求。

在缺乏对客户需求进行全面保障方案的情况下,仅依赖保险产品的收益卖点进行推销,容易导致过度营销。

当客户认为自身并无需求或销售人员无法激发需求时,推销行为便可能被视为打扰。

4.不懂的深入挖掘保险产品功能的人

生存艰难者,往往无法掌握隐性知识。

客户的需求远不止于了解表面现象,他们还渴望知道背后的原因。

若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精算设计的初衷,无法阐明相同本金下趸缴、三年缴、五年缴、十年缴收益的差异,无法明确不同年龄、职业选择适当缴费期的原则,无法理解投保架构如何构建,以及身故受益人为法定所带来的隐患,那么,保险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如何通过保单保全实现零税费的传承?

为何保险理赔金能避债避税?

避的是投保人的债务还是受益人的债务?

避的是哪种税收?

这些都是保险行业的隐性知识,是保险产品的深度内涵。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忽略了这些隐性功能,无疑是对保险的误解和遗憾。

要掌握这些知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用心学习。

5.不敢服务大客户的人

鉴于缺乏充分的需求调研,对客户的预算状况一无所知,销售人员在报价时往往仅敢提及三千五千、一万两万等金额,片面认为此类报价有利于成交。

然而,针对某些客户而言,此类小额保单或无法充分填补其风险敞口,或令客户对保险产品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可能导致熟人为了保全颜面而草率购买以应付销售人员。

6.不会销售,只会拉人头的人

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部分业外人士可能会对保险销售人员的生存状态产生疑问:若不以销售保险为主,他们如何维持生计?

回顾二三十年前,保险行业采用人海战术迅速扩张,那时有一部分人将组织发展视为主要工作,出现了许多以招聘为主的“部经理”和“总监”。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一部分人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逐渐成为销售高手,实现了团队和个人的双丰收,他们是时代的赢家,也是自我成长的赢家。

然而,仍有部分人坚持以招聘为主导,他们的生存状况逐渐成为问题。原因在于,人口红利已逐渐消失,同时保险公司正在进行转型,从依赖拉人头的方式转向注重业绩的优秀人才策略。

招聘标准也因此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不论学历、素质、能力均可加入,转变为如今的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三高人群。

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在短时间内招聘大量优秀人才从事保险行业变得极具挑战性。

如果无法招聘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员,那么即使招到人才,也无法有效培养。

微薄的管理收益将使从业者面临困境,生计难以维持。因此,保险销售人员需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以适应行业转型的挑战,确保自身在保险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7.不思进取的人

缺乏阅读、听课、学习的态度,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仅仅参与公司的早会,聆听并无实际保险业务经验的内勤教师激昂讲解一上午,便草率拜访客户。

在无法区分不同家庭阶段、财富水平、性别、年龄、收入结构的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不愿去深入研究如何制定最合适的方案。尽管从事保险行业多年,却对《保险法》一知半解,更不必说《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知识。

此外,在获取客户方面,新型方法如打造个人IP,以及财务、税务、理财等基础知识,至少应有所了解。

随着90后、00后步入社会,国民素质大幅度提高,保险理念逐渐普及。

许多客户的保险知识已通过互联网教育达到专业水平,若保险从业人员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如何在这个行业立足?

总结:创造更好的自己

审视过往的行业变革,纸质保单演变为销售人员自主手机录单,致使一部分人遭淘汰;

保单双录(销售过程中同步录音录像)的实施再次淘汰一批人;

疫情三年间,行业大幅洗牌;

头部保险公司由“金字塔式”基本法向绩优基本法转型,亦有一部分人因此离去。

2024年,监管“报行合一”政策即将落地,预计将再淘汰一批人。

此外,保险代理人分类分级管理,培训和考试也将成为部分人出局的门槛。可见,“剩者为王”的趋势日益显现,这无疑是行业的福音。

在此次洗牌中留存下来的人,须秉持“利他思维”和“用户思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非仅关注自身销售。

仅有热情洋溢的心态远远不够,还需在专业能力上让客户明了保险产品的内涵、意义及价值。

行业动荡,是大浪淘沙,更是向上向善的过程。

保险作为不可替代的风险管理工具,具备保障属性、保值属性及法律属性,将在金融领域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此期间,从业者需紧跟时代步伐,客户端人员则需挑选合适的保险顾问。这两方面的工作皆至关重要。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