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汉林评科目三上春晚:没有好作品就别上春晚,说出观众心声

然哥闲聊 2024-01-26 17:25:01

网红舞蹈“科目三”即将登上多地春晚,对此网上更多的是质疑嘲讽的声音。其实大家并不是针对“科目三”本身,相信任何一个网络热梗登上春晚都会面临相同的命运,毕竟大家要的是创新是新奇,可不是什么网络梗大集合。

对于“科目三”上春晚的问题,喜剧界的前辈巩汉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好作品,就不要上春晚,要学会“封杀”自己。你千万不要想着,大家都要看我,观众是要看你,看的不是你这张脸,而是要看你站在舞台上给他们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强调完作品的重要性以后,巩汉林表示春晚对自己非常重要,自己很留恋春晚,但是却不能贪恋,“贪”字会把自己毁掉,会把自己从事的艺术给毁了。

巩汉林的点评略显犀利,直接回答道:“现在的创作态度和方法与以前大不相同,大家都太忙,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创作,更倾向于走捷径,看手机找梗,这样的作品留不住。观众已经提前消费过了,再拿来用就不行。”

不得不说巩汉林的点评简直是一针见血,直接戳中现在很多艺术创作者的要害。过去有句话叫“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家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然后再经过思索加工整理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创作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需要真正花费时间和精力,对创作者的创新能力艺术素养等都是极大的挑战,没有才华的人显然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好怀念赵丽蓉老师和她的作品,她才是真正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现在很多艺术创作者工作时都足不出户,不用费劲巴力地深入生活寻找灵感,而是刷刷手机看看新闻看看视频,在网络上找素材找梗。然后再稍微加工变化一下,就能变成自己的东西。然而这种作品并不高级,旧梗的痕迹过于明显,观众早就看过不止一次,再拿来用效果就会非常差。

创作者对艺术创造的态度变了,变得懒惰变得不再敬业,只想着赚钱只想着商业化,又怎么可能创造出好作品呢?把艺术创作变成“快餐式”,是对艺术的侮辱!

另外巩汉林还表示:“就大众娱乐来讲,“科目三”谁都可以跳一跳,无伤大雅,但要是考虑在重大的舞台上演节目,如果大家都会的,那是不是就不用演了。”

以前的节目都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现在的节目早已让大家出现审美疲劳,演员一出场大家就能猜到他们要说什么会演什么,丝毫提不起兴致来。如果创作者连面对春晚的舞台都不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那就更不用指望他们在其他场合创作出好作品了。

那么宋晓峰把“科目三”跳上春晚舞台,是他自己想要这么做的,还是自己得听从导演的安排?

小品导演高海龙认为“科目三”非常适合春晚:“老梗新梗,用得恰当就是好梗。”

用得恰不恰当,不是导演说得算,而是观众说得才算,观众不满意一切都是白搭。

另外不要把黔驴技穷、缺乏创新说得那么清新脱俗,如果有本事创造出好的新梗,那么还会采用饱受争议的老梗吗?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大家不喜勿喷。

总而言之,不是现在的观众变得难以满足,而是某些创作者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创新还大言不惭,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水作品”,大家觉得呢?

0 阅读:137
评论列表
  • 2024-01-26 23:55

    春晚上科目三,颠覆三观,大年三十还要恶心人

然哥闲聊

简介:90后理工男,略带文艺范儿,分享我眼中的世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