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9岁女尼姑,入了佛门40多年,偷情迎欢一生风流称愧对中国

素慢历史 2024-04-21 06:16:41

“我这一生,潇洒自由,无愧于心,可……却唯独有愧于中国!”

2021年,99岁的日本女尼姑濑户内寂听在临终之际,说出了这一番话。

女作家出身的濑户内寂听,原本叫濑户内晴美,从五十岁起皈依佛门。但之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濑户内寂听却和我们印象中的僧人有很大出入,甚至还发表了“爱情的美妙就在于偷情”这种逆天言论。

因此,在其逝世之后,有很多人称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即便九十多岁高龄但却保持着年轻人的心态,但也有很多人忍不住站出职责,称其没有恪守本分,违背了人伦道德。

濑户内寂听当年有哪些风流史?又如何走上了皈依佛门的道路?临终前为何称愧对于中国?

出生于1922年的濑户内寂听,在东京女子大学读书的时候,结识了学者佐野淳,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感情不断升温,确定了恋爱关系。

这个时候的濑户内寂听在日本文学界就已经是一位数得着的新星,但长期以来,自己身上的光芒都被从事学术研究的丈夫所遮掩,直至二战结束之后,濑户内寂听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当时女权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这场运动对于日本的传统关键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崇尚军国主义的日本“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可谓根深蒂固,在男人眼中,女性似乎只是生孩子的机器,是完成传宗接代任务的工具。

但战败之后的日本,民众的意识跟随时代的潮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日本现代女性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濑户内寂听自然开始在日本境内不断向外输出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大力倡导女性解放意识,带领日本女性树立起自己独立的个性。

然而解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日本境内的诸多顽固派对濑户内寂听展开了各种“围追堵截”,可越是面对困难,濑户内寂听就越能感受到挡在日本女权解放运动中的那道厚重的壁垒,即便面对困难,她也要迎难而上。

顶着巨大的压力,濑户内寂听创作了《花蕊》和《夏日终焉》两部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夏日终焉》这部作品则是濑户内寂听根据自己的感情经历进行改编创作的。

书中的女主人公在混乱复杂的四角恋中经历了各种心理考验,最终将这段奇妙关系中止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各种剧情来鼓励女性大胆追求自我,敢于冲破旧道德的束缚。

自然,这种颇为前卫的故事情节和创作方式难免遭人诟病,而得知濑户内寂听更为令人瞠目结舌的感情经历后,很多人便称她是个疯子。

当时在跟随丈夫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濑户内寂听爱上了丈夫的学生,两人互生情愫,一发不可收拾,展开了一段为期不久的地下恋情。

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濑户内寂听做得再隐蔽,纸终究包不住火,丈夫佐野淳发现了端倪,怒不可遏的他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妻子,甚至为了避免丑闻继续演化下去,还将濑户内寂听关在了房屋当中限制其人身自由。

经历了长时间的寂寞和虐待,濑户内寂听最终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原来这个温文尔雅男人的背后,竟然也是一名大男子主义的拥护者,万念俱灰的濑户内寂听打消了对这段情感的幻想,最终向丈夫提出了离婚。

其实现在看来,丈夫动手殴打以及限制人身自由诚然有错,但濑户内寂听有违道德的做法,和丈夫的学上开展地下恋情,也让人感到不解。

最终她还是迈出了极为艰难的一步,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和那位年轻的学生正式交往。

这段恋情从根本上讲就违背了人伦道德,而那位学生,在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之后,最终不得不向社会观念做出妥协,他无法做到在面对流言蜚语时像濑户内寂听那样安然自若,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濑户内寂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但一位知名作家小衫仁二郎的出现,却让这平静的表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同为作家的二人,自然有很多共同话题,但此时的小衫仁二郎已是有妇之夫,即便二人互生情愫,即便情投意合,但这种不伦不类的恋情,绝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看到小衫仁二郎面露难色,此时的濑户内寂听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冲动,她理解小衫仁二郎的担忧和顾虑,既然做不了名义上的夫妻,那双方倒不如做精神上的伴侣,于是一段长达8年的地下恋情,又一次开始。

《花蕊》等作品的发表,虽然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但书中许多大尺度的露骨描写却遭到了很多批判和质疑,直到《夏日终焉》的横空出世,在绝境中濑户内寂听又一次力挽狂澜,在同传统派作家的较量之中终于扳回一城。

落寞时人去楼空,无人问津,如今功成名就,原本八竿子扯不到的亲朋好友纷纷慕名拜访,最让濑户内寂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曾经那个和自己有过地下恋情的男学生,又一次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青春已不在,当会想起炽热青春时的回应,内心又产生躁动,无名无分的生活早就让她感到厌倦,索性便和当年的这位学生再续前缘,殊不知却将自己推至万劫不复之深渊。

他们二人看似偶然的相遇,实际上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口口声声说要和自己白头偕老的人生伴侣,竟然背着自己转移了大部分的财产便人间蒸发,经受了背叛的濑户内寂听生无可恋,可因为曾经的风流事,她不仅没能得到民众的安慰,反而还遭到了大量的批判。

即便是自己的父亲,态度也相当冷漠。“你当年抛弃丈夫和孩子,已经从人伦世界走向了魔鬼之道。”

一句话,似乎让濑户内寂听幡然醒悟,重新摸索起人生的道路。

于是她决定剃发出家,从此不问世事。1973年,51岁的濑户内寂听皈依佛门,虽然削发为尼,但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之前的习性仍旧没有任何收敛,沉迷美色的性格一直没有改变。

而佛教中的戒律她也视而不见,一日三餐依旧屡见荤腥,性情郁闷的时候还会借酒消愁。

这样的生活状态,足足持续了四十多年,即便临终之际,纵观自己一生经历,她也没有后悔,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她为何感到唯独愧对于中国呢?

这就不得不从她青年时期说起。

当年第一任丈夫佐野淳由于工作原因,前往我国进行文学研究,在当时的辅仁大学,也就是现如今的北京师范大学,濑户内寂听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幸福安宁的两年时光,但与此同时,她也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街头上流离失所的中国儿童,在本应该享受童年美好的时候,却因为战乱不得不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食不果腹早就成了家常便饭,在寒冷的冬天,他们单薄的衣裳又怎样抵御刺骨的寒风?

可反观军营中的日军,他们却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军营内外的鲜明对比,让濑户内寂听颇为震撼,原来日本那些高级军官宣传的发展之路,不过是在草菅人命的同时,掠夺他人创造的财富罢了!

因此,在她晚年时光中,宣扬和平成了其讲座的重要主题之一,她正视历史事实,承认了当年日军在对中国军民造成的严重伤害,在向中国亿万民众表达真挚歉意的同时,也不断讲述着当年自己在中国经历的一切美好。

在她眼中,中国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国度,是一个有着大国风范、心胸豁达的国度,她将中国视作自己的第二家乡,因此,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行“安保法案”之后,毫不遮掩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种威胁和平的法案,究竟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濑户内寂听想不明白,在京都的演讲中,濑户内寂听愤慨地说道:“安倍晋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政治家,其恶劣行径一定会被记录在历史的史册上!”

结语

2021年11月9日,濑户内寂听悄然离开了人世。世人对他的评价,不论是对其潇洒自由生活方式的赞美,还是对感情生活上风流历史的批判,在这一刻,都已经随风飘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濑户内寂听却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底线,直面日军犯下滔天罪行的事实。

但这一点,日本内部众多高层领导,人就执迷不悟,试图掩埋真相,既让人心寒,又让人震怒。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4

素慢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