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北魏权臣乙浑:靠取悦皇帝得势并成为权臣,下场悲惨

人文之光 2024-03-09 13:08:32

说起北魏权臣乙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觉得陌生。当然对于这个情况小编倒是比较理解,毕竟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相对冷门,因此,乙浑的存在感自然也就较弱了。

1、乙浑的权力之路

乙浑原本是北魏的一个下级军官,因为偶然因素得到北魏常太后的赏识以后,得到了常太后的提拔和重用。常太后向当时北魏皇帝拓拔濬积极推荐乙浑。

起初拓拔濬没有把此事当回事,随意给乙浑安排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职务。不曾想这个乙浑很会投机钻营、投其所好的勾当,靠着这个技能,拓拔濬也很快赏识起乙浑,并也对乙浑加以重用,甚至羽林军的指挥权,都被委任给了乙浑。

拓拔濬驾崩的时候大约25岁。拓拔濬去世后,皇位由拓跋弘继承。此时拓跋弘只有11岁,因此不可能直接亲政。由于乙浑在拓拔濬时代就是高管,所以到了拓跋弘时代,也随之再度升迁做了丞相。

但是,乙浑对这些并没觉得满足。乙浑成为丞相以后,利用皇帝年幼、自己掌握政权、军权的机会,对朝廷里不服从自己的重臣进行杀戮。

当然处决朝廷的重臣原则上需要皇帝的诏书。拓跋弘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有的重臣不能乱杀,因此乙浑提议处决重臣陆丽的时候,拓跋弘没有同意。但是这并不影响乙浑杀人:对于乙浑来说,既然皇帝没有下圣旨,那自己写一道圣旨就是了:于是乙浑假传圣旨,处决了陆丽。而这个行为,对拓跋弘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冒犯:即便是拓跋弘是小孩子,也知道乙浑的行为绝对不是一个安分的大臣该有的。

2、乙浑的破灭

乙浑在朝廷飞扬跋扈的时候,太后是冯后——也就是曾经参与支持北魏汉化改革的那位北魏冯太后。

冯太后对于乙浑的猖獗只能选择隐忍:毕竟乙浑大权在握,自己又刚刚辅佐小皇帝,朝廷内部格局情况并不稳定,所以如果贸然和乙浑爆发冲突,自己和小皇帝的安全还真得不到保障。所以冯太后需要隐忍并且寻找机会反扑。

乙浑在朝廷里飞扬跋扈,对乙浑感到痛恨的北魏贵族也越来越多。要知道,虽然乙浑身为高官,但毕竟出身较低,因此乙浑虽然也在朝廷里拉拢了一些亲信,但是这个利益集团并不稳定。反倒是很多北魏贵族,属于世家状态,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这些老贵族对乙浑掌权,是极为不满的。

所以当朝廷里的贵族们对乙浑的仇恨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冯太后于是秘密召集了一些北魏贵族,商讨铲除乙浑。

北魏贵族们有了太后和皇帝的旨意以后,师出有名。于是,在冯太后主导下,北魏贵族们以谋反的罪名,处决了乙浑。

从拓跋弘继位,乙浑走向权力巅峰,到乙浑被冯太后弄死,前后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从乙浑的败亡可以看出冯太后的手段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乙浑的很多不足之处:在南北朝时代贵族世家掌权的社会环境下,乙浑之所以能够成为权臣,是因为得到了皇权的支持。而一旦皇权和乙浑产生了冲突,那么,乙浑的利益集团也会因为失去权力基础而陷入瓦解,最终乙浑只能坐以待毙。

但是当局者迷,乙浑无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终究,乙浑的人生,可以用小人得志,下场凄惨来形容。乙浑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所谓小人也包括气量狭小,当然也就无法驾驭太大的权力。乙浑的败亡也可以理解成他遭到了权力的反噬。

0 阅读:21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