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崇祯选择不南迁?

琅琊左史 2024-03-31 10:12:49

因为崇祯已经心如死灰。

崇祯很努力,很勤政,很聪明,很爱民如子,但偏偏一件大事都干不成。

国库空空如也,税收不上来,官绅阶层倒有钱,但都私心用甚,不体谅国之危艰。大小官吏个个贪污腐败,像一堆蠹虫把个大明朝吃成空心萝卜。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国库没钱啥事都干不成。

老天爷频繁降灾,干旱、洪水、瘟疫,一样不差的席卷大明,天怒人怨,国之将亡,岂非天意?

朝臣党同伐异,大臣们陷入党争的洪流,正经事一件不干,天天挖空心思争权夺利,每天像斗鸡一样斗得你死我活。

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如百足之虫,屡次剿灭屡次再生,剿之不尽,大明国力也日渐耗尽。建州奴屡次犯边,驻守北方边境的大军耗费无数国帑民力,建州奴非但没被剿灭,反而越打越凶。

公忠体国的文臣武将死的死、亡的亡。袁崇焕很好,但他擅杀毛文龙,不杀不足以正纲纪;孙承宗很好,但老态龙钟,最终死于建州奴之手;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很好,皆曾是崇祯的肱骨,一朝反水,即成逆贼;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杨嗣昌很好,但均死于逆贼之手…

崇祯坐在御座上俯视群臣,这满朝朱紫贵,竟然没有一个能和他一条心。

没有良臣,缺少一个像汉之周亚夫、唐之郭子仪、宋之岳飞、明初之于谦的力能扛鼎、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

当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哀莫大于心死的崇祯皇帝已经没有心力再去逃亡。

“就此毁灭吧,让大明江山就毁在我的手上吧,我要以死谢罪,亲自去跟列祖列宗解释。”

其实此时的大明也并非无药可救。

淮河以南诸省仍牢牢掌握在明朝手中,李自成、张献忠虽然肆虐北方,但仍旧是一股流贼,倘能集中兵力,一击即溃。

清军尚未入关,兵力钱粮仍旧有限,尚不致造成致命威胁。

假如崇祯率皇子迅速南撤,在南京重组朝廷(重新洗牌,把党争分子全部干掉),重新集结兵力,稳固形势后再徐图北伐,尚有七成胜算。

北京留给李自成,让李自成和清军互相拼杀,崇祯帝固守淮河一线,待两股逆贼血拼之后,再坐收渔翁之利。

只要崇祯帝及其诸皇子活着,大明朝就没有亡国,再加上史可法、左良玉、高杰这些能臣良将的辅佐,再造大明,一切皆有可能。

可惜崇祯完全心如死灰,在砍杀完自己的妃子后,他以发覆面,将自己挂在了煤山上一棵歪脖子树上。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成了明王朝的墓志铭。

0 阅读:99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