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他为何要听信一个妖女的蛊惑自断前程?

寻根拜祖 2022-09-21 10:15:50

曹州有个女子被人称作“李五戒”,此人估计是猪八戒的干妹妹,因此能通鬼神。因为名气太大,李五戒被李渊召入长安,常年游走于豪门之间。

罗艺的老婆孟氏跟李五戒就这么混熟了。有一天,李五戒对孟氏说:姐们,你的骨相贵不可言,将来必定会母仪天下!

傻子都懂母仪天下是什么意思,孟氏已经年近四旬,但还是忍不住幻想:难道自己魅力那么大,能迷倒28岁的李世民?还是自己的老公罗艺有天命?

孟氏好激动:姐们,你给俺老公也看看相呗?李五戒心领神会,远远地看了罗艺一眼:错不了,你的富贵就是来自于他,十天之内,他必定“升大位”。

孟氏扒扒手指头,十天!好高兴、好紧张、好刺激哟,老罗你还磨叽个啥,抓紧时间呀。

于是罗艺反了。

这不是我编的故事,而是《旧唐书》的记载,你信吗?

你个胡编滥造的糟老头子,我信你个鬼啊!可以肯定地说,历史又撒谎了。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罗艺当时并不在长安,而是在泾州(甘肃泾川),五戒妹妹飞到泾州去了?

再说了,罗艺打了一辈子仗,他的脑子里得灌进去多少吨洗脚水,才能膨胀到认为十天时间就能攻破长安?

所以,这分明是后来为了掩盖罗艺造反的真相,而编造的一个故事。那么,真相又是什么呢?

首先要补充一点,真实的罗艺跟《隋唐演义》中的罗艺截然不同,咱不能用虚构的人物代替真实的形象说事。

罗艺是隋朝官二代,他善于骑射,作战勇猛,又深谙兵法,治军极严,22岁就因战功被提拔为虎贲中郎将,并督军于北平郡治新昌县。

隋朝末年,幽州附近暴乱不断,当地官员根本无力对付,连节度使李景都被暴徒干掉了。

罗艺审时度势,他独自率领本部人马作战,在涿郡打败流民军,获得了大量的物资。

这些官员们一看罗艺发财了,眼睛全都红得跟灯笼似的,准备在罗艺返回幽州时联手干掉罗艺,吞并他的军队和财物。

罗艺多聪明:老子独吞幽州的机会来了!他打开库房,向全体士兵和老百姓发表一次演讲:你们今天的苦全是幽州那些官老爷们作恶,他们不光不救济你们,还妄图夺了这些财物。跟着我杀了他们,这些粮食、财宝都是你们的。

那年头粮食比爹都亲,老百姓看见那玩意儿都疯了,于是全都撸胳膊挽袖子,拎着粪叉子就上。幽州那帮自以为是的官员们,不出所料地成了罗艺的俘虏。

就这样,罗艺成了割据幽州、营州的军阀势力。那年,罗艺才二十四五岁。

有了这个资本,军阀们一般情况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争夺天下,二是待价而沽。罗艺却作出了一个意外的举动,武德三年,他派文彦博为史,主动到长安向李渊提交了入伙申请书。

这笔生意很亏,因为那时候的李渊脚步还没跨出潼关,没比罗艺强多少。就算眼贼,看人准,识大势,那也总得等李渊主动上杆子嘛。即便自己送上门,也要谈谈条件嘛。

要知道,那时候罗艺像个待字闺中的美女,引得高开道、窦建德等一众痴情男急得直撞墙啊!可以说,没有罗艺的主动投诚,大唐能不能打败窦建德还真不好说。

罗艺不光不提条件,还将幽州、营州的军事大权交给了李渊的侄子李瑗,自己就保留了一点原班人马。

这表明,罗艺其实并不是一个利益熏心的人。当然,李渊也厚道,他大方地册封罗艺为燕王,并赐姓李。

看到这儿您是不是一哆嗦?是的,凡是开国功臣位高权重到这个地步,基本上都没好下场。

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罗艺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平定刘黑闼的战争中。

与刘黑闼的战争打了两次,罗艺两次奉命,分别助李世民和李建成打败刘黑闼。

客观讲,李世民平定刘黑闼的战争打得有点糟糕。战争一开始,罗艺从北面切断了刘黑闼北面的粮道,并攻占了四州,与李世民形成对刘黑闼的夹击之势。

这时候李世民犯了一个错,在洺州之战中,一向勇猛的他显得过于保守,结果导致洺州陷落,还折了一员大将罗士信。

后来罗艺又帮李世民切断了刘黑闼的东路粮道,这一来刘黑闼被迫铤而走险,选择渡洺水寻求速战。这下中了李世民半渡而击的计,刘黑闼兵败如山倒。

战后的李世民又犯了个错,他没有收拾河北人的心,而是采取了高压政策,其结果就是,李二从此在和别人心目中成了公敌。

比如,李靖之后大唐最有名的军事家苏定方,当时就是刘黑闼的部下,战败后苏定方宁可回家种地也拒绝为李世民效劳。

而李建成则在魏征的指点下,二次平定刘黑闼时,采取了军事与政治并用的策略,彻底熄灭了河北火药桶,并且让河北成了太子死党。

包括罗艺、王君廓、李瑗,都是在这时候成了李建成的忠实拥趸。

李世民的失误和李建成的成功,反而成了罗艺悲惨结局的开始,哎,历史这玩意真的说不清。

史书说,罗艺自恃功高,在长安时很跋扈,曾无故殴打李世民的部下。这话很不靠谱,政治不是儿戏,谁会像小孩子似的斗气?就算小孩恐怕也得有一块糖勾着才会动手吧?

罗艺是太子党不假,毕竟太子代表正统,我们不能因此就贬低他,相反攀附李世民才叫悖逆。

天下统一后,罗艺改任泾州总管,率领其本部天节军驻守泾州,以防备突厥人。

不久玄武门事变爆发,罗艺的危机来了。

李世民做得比较高明,为了笼络人心,他登基后赦免了太子旧部,还封赏了大批功臣,包括罗艺在内也得到了加封。

不过罗艺心里很清楚,他的日子不会好过。

您可能会问,连薛万彻、魏征这些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人都安全了,他罗艺为什么更难?

很简单,大家都知道薛万彻这些人跟李世民拔过刀,是焦点人物,大伙儿眼睛都盯着呢,李二反而投鼠忌器,莫不如大度一点赦免了,给自己赢得好名声。

更主要的是,薛万彻、魏征他们没有兵权,以后只能跟李二混。罗艺就不一样了,他手上有兵,就像老虎有牙、有爪。

这就不好办了,除非罗艺自断爪牙!

罗艺会吗?理论上可以,可事实上人都会患得患失,谁敢保证自己断了爪牙后,李二不会赶尽杀绝?

所以罗艺心里一直打鼓,希望用时间慢慢消磨他与李世民之间的芥蒂。

可李二等不起了,历朝历代天下统一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从将领们手中收缴兵权,功臣们的反叛大多也发生在这个阶段。

李世民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老部下,以及李孝恭、李靖的“南派”很配合,唯独幽州那边接连出事,李瑗、王君廓、罗艺先后都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就是前面说的,他们都是李建成的党羽,心里害怕,不敢自断手脚,担心会成为案板上的鱼肉。

其次,削夺兵权的从他们开始,罗艺并不清楚李世民的真实想法,缺少了信任基础和有效沟通,矛盾必然激化。

最后,拿罗艺等人开刀,未尝不是李世民的既定策略。我就拿你开刀,你服了,给其他的将领打个样,你要是不服,就拿你的头给其他人示范。

因此我认为,李世民极有可能对罗艺很粗暴,别那么多废话,回朝交兵权,其它什么也不交代,自个想去。

本来被收兵权,谁心里也不快活,又加上旧日的恩怨和对命运的担心,不憋出一股火才奇怪。

李世民篡改史书,非要将罗艺谋反说成是李五戒的蛊惑,恰恰表明这件事很可能就是李世民故意搓火的结果。

1 阅读:58

寻根拜祖

简介:汲取先人营养,滋润后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