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学曾国藩但曾国藩这样的军队指挥官还是越少越好

千年论战 2024-04-17 20:04:36

曾国藩是清末的热门人物,大家学做人学治家学习他无可厚非,但作为军人和政治人物,曾国藩却非常不合格,本人的看法是他这样的老古董还是越少越好。

因为从军人和军事技术的角度来说,曾国藩就是一个阻碍进步的典型。曾国藩比普鲁总参谋长老毛奇大11岁,但给人的观感却是曾国藩是个老古董。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期,使用的军事教材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使用的一字阵等战术都是戚继光时代就已经流行的战术。戚继光所处的时代,正好是火绳枪盛行的时代,戚继光和明军用这种战术并不落后。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燧发枪在西方军队中盛行,横队、纵队等“排队枪毙”战术已经成了西方陆军战术的主流,19世纪初的拿破仑、威灵顿等人就是这些战术的集大成者。

燧发枪战术和火绳枪时代的战术相比,同样人数的兵力,火力密度上有十倍以上的差距,曾国藩和湘军可谓是上场就落后。到了1871年左右,曾国藩病死,淮军和李鸿章开始学习英国的横队等战术。这种战术配置也是和时代潮流做对,因为西方军队早在1859年就开始推行散兵线战术,普法战争时期普军的散兵线之间就隔开四到八步,比淮军人挤人的战术先进得多。普法战争后,淮军还是学习“最新”的战术。湘军很多部队还沿袭当年曾大人留下的战术,他们自然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

偏偏当时湘军和淮军的军头们还组成了满清最大的军政集团,湘军出身的督抚有四十多人(包括追封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都继承了曾国藩的军事观点,在军事技术变革上远远没有跟上潮流。湘军出身的刘坤一甚至在铁甲舰盛行的时代,想出了火攻沙俄海军的招数。湘军打内战可以,和中亚的军队较量也能取胜,但和世界一流强国的陆军作战,水平可是远远落后。但就算是他们屡战屡败,曾国藩和湘军集团还牢牢把持着两江等地的大权,外人不得染指他们的地盘,不能得到他们的财政、军事支持,湘军已经成了晚清军事变革的阻碍力量。

湘军集团另一个阻碍历史发展的地方是它成了晚清、民国军阀的祖师爷,它的军事动员和组织体系也是远远落后于时代。湘军的军事体制是兵为将有,在军队内集团内部形成了三个山头,曾国藩的山头并不想李鸿章一样是湘军的绝对主宰(淮军集团94个营的总兵力时,李鸿章直接指挥81个;总兵力79个营时,李鸿章指挥66个,李鸿章是绝对的话事人),兵力和山头非常分散。湘军内部有十几营、二十几营兵力的军头都可以充当督抚级高官,军头们都不原因放手手中的兵力,对扩军也是心存不满,造成了满清军事动员能力极为低下。

湘军、淮军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兵力不过都是七八万人,湘系、淮系出身的总督和巡抚联手进行东南互保可以动员的兵力不过二十多万人。满清的人口比德国多十倍,可德国在普法战争前后就能动员130万人上战场。

在湘军人物纷纷去世的1900年前后,欧洲常备军总兵力超过了400万人,到一战前后,欧洲军队更是超过了八位数。世界各国的战术和动员能力都在进步,湘军的战术落后于人,动员体制也是17世纪欧洲的水平,曾国藩等人的做人可以学,但他们水平的军人和领导还是越少越好,没有他们,对我们很重要。

1 阅读:141

千年论战

简介:谈古论今,说千年战争,预测战争动态